财报靓丽,股价大涨,京东是如何进入盈利拐点的

maomaobear 2017-05-09 19:06:44

5月8日,京东发布了其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

2017年一季度,京东的净收入为7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交易总额(GMV)达18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2.365亿,同比增长40%。经营现金流为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5%。增长的业绩非常不错。

而比增长更令人瞩目的是,亏损了多年的京东开始盈利了。

一季度,京东的经营利润为8.431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的数字是亏损8.649亿元人民币;京东第一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经营利润为17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的数字是亏损为2.957亿元人民币;京东2017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3.557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为8.673亿元人民币;2017年第一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为1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净亏损为2亿元人民币。

如果我们不看同比,而是看一下2016年京东的年报,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京东2017年第一季度的盈利,竟然超过了2016年整整一年的盈利。京东的财报可谓是非常靓丽。

从多年亏损到盈利,京东是如何做到的呢?这种盈利是昙花一现还是否极泰来呢?我们来看一下。

一、 盘子做大,把毛利率提上去

京东自从成立以来,一直是高速发展的状态。虽然规模大了以后,增长不会像早期那样快,但是相比传统厂商,京东的规模已经具有优势了。

我们简单对比一下京东和苏宁。2009年的时候,京东的营收是29亿元,而苏宁的营收是583亿元,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那个时候显然是苏宁有更强的上游议价能力。

但是,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到了2012年,京东的营收已经达到414亿,而苏宁同期是984亿。京东已经接近苏宁的一半。

2014年,京东营收1150亿,苏宁营收1089亿,京东开始反超苏宁,这意味着京东也有了与苏宁同级别的上游控制能力。

而到了2017年的一季度,京东营收762亿,苏宁则是373.77亿,京东的规模已经是苏宁的两倍了。

规模越大,对上游供应商的话语权越强,溢价能力越强,留给自己的毛利率就可以高一点。

随着京东规模的提升,京东的毛利率也一直在提升,2014年一季度,京东的毛利率还只有10%,到了2017年一季度,京东的毛利率已经达到了16%。

规模上去,毛利率上去,利润自然就会增加,当利润提升超过成本提升,京东也就来到了盈利的拐点。

我们看一下京东的增长数据,营收增长、GMV的增长都是40%多一点,而活跃用户数的增长也是40%,这说明京东的增长是很健康的。京东给自己品质电商的定位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京东一方面保持自营的品质优势,一方面努力引入雅漾这种国际知名的官方旗舰店进入京东平台。

活跃用户的增长说明京东还是得到消费者认同的,营收增长是消费者认同带来的。当营收达到一定规模,盘子足够大,京东的上游议价能力足够强,毛利提上去,总体也就盈利了。京东这个季度的盈利是长期努力到了一个节点,而不是什么黑天鹅事件。

二、 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如果只是规模提上去,毛利提上去。盈利也不是那么简单,因为随着规模上去,管理成本也会上去,如果成本提升太快,再高的利润也会被吃掉。

而且京东采用自营物流的模式,效率提升对于京东的财报是立竿见影的。

一季度,京东把履约费用率做到了7.7%,低于去年同期的8.3%,在营收增加的情况,履约成本没有上去,反而降低了,京东盈利的数字也就更好看了。

对商业企业来说,存货周转天数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字,这个数字。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应收账款等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一季度,京东库存周转天数继续维持在37.1天,这个数字在行业内是领先的。

效率的提升在现金流上反映的很明显,截至2017年3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经营现金流为102亿元人民币,相比2016年同期经营现金流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5%。

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也是京东这个季度财报好看的重要原因。

三、 技术支持,资源整合

规模扩大也好,效率提升也罢,这些东西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京东能把规模做大,效率提升,都是技术研发的结果。

国家发改委的大数据发展重大工程及“互联网+政府服务”示范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中,京东“基于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大数据的创新创业服务”项目赫然在列。

京东已经能把电子商务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资源整合起来,把大数据信息的价值挖掘出来,用于提升京东的业绩。

2016年,在电脑市场总体表现不佳的情况下,神舟笔记本在京东的交易额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这种奇迹般增长的背后,就是京东的大数据。

京东把自己掌握的消费人群、消费区域、主流产品配置价格等信息综合起来,为神舟提供定制化的大数据分析报告,引导神舟迎合消费者需求规划产品线。用数据影响产业链上游,结果就是神舟的逆势增长,而京东自己也收获了营收和利润。

在效率挖掘上,京东努力利用新技术,发展自己的智慧化物流。京东在全国各大区域的“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也已经陆续投入使用。京东也在努力搞人工智能,期望人工智能的无人机、无人仓和无人车能进一步把京东的履约成本降下去,把利润提上来。

所以,京东的盈利,科技创新在背后的支持也是重要因素。

总体看,随着规模达到节点,效率提升达到节点,科技发展达到节点,京东盈利的拐点已经达到,如果没有大的意外,京东未来一段时间的盈利会越来越多,财报数字也会越来越好看。京东一季度财报盈利不会是昙花一现。

0 阅读:0

maomaobear

简介:技术偏执狂,深度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