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由我国自主打造的第一艘攻击核潜艇长征1号正式下水,可工程师怎么高兴不起来,因为其中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有经过验证,但我们暂时无力解决,再加上现实的需要,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中国核潜艇
1974年,长征1号在通过海上航行测试之后,就进入到我军服役,本打算用这艘核潜艇完成中国首次长距离航程测试。
但由于其稳定性不足,得定期回港检修,于是这个工作就落到了402号核潜艇,也就是长征2号身上。
首次长距离航行
长征2号出现要晚一些,在技术上相对来说更加可靠,下水之后不像“1号”那样出不了远门。
不过,长征2号上仍旧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虽说其具备开展长航的条件,但可行性有多高,科研工作者也拿不准。
长征2号核潜艇
由于国防力量建设的需要,长航已经迫在眉睫,毕竟中国核潜艇从下水到长征2号服役,已经过去了10年的时间,如果没有一次长航,难免会遭人诟病。
因此,我们硬着头皮也要进行这项任务。
既然技术上无法再补足,那么我们就依靠后天的努力去争取,在长距离航行之前,我们做了大量准备。
包括各类模拟远距离航行试验,包括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各类环境的可行性等等。
同时,我国科研人员对长征2号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检修工作,生怕会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导致任务失败。
1981年的10月份,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一份关于长征2号长距离航行的报告终于是打上了可行的标签,意味着它终于能够离开中国海域,前往更广阔的空间。
在一批秘密科研工作者的目送当中,长征2号搭载着上百名人员离开了港口,历史会铭记这一刻。
出问题了
刚开始几天,海上航行进展都很顺利,战士们的心情也非常愉悦。可在驶出中国海域几天后,问题就随之而来。
战士们惊讶的发现核反应堆竟然有停堆的现象,这可把大家给吓坏了。
很多战士不清楚停堆意味着什么,但知道核反应堆这玩意恐怖得很,一时间有些慌了神。
我们常说的停堆,指的是因为核反应堆系统出现了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过冷或者过热,都会导致反应堆无法达到临界值。
这个时候就需要手动调整温度控制棒,使其能够达到反应的标准温度。
核反应堆示意图
好在战士们的心理素质都很强,在短暂的慌神之后,很快便冷静下来,并且按照之前的经验,成功手动调控了功率。
要知道,手动调控功率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一方面我们的设备调控精度并不明显,多一些少一些是很正常的。
另一方面,核反应堆本身就很精细,要是控制不好,反应堆停不下来,就是移动的“切尔诺贝利”。
不得不佩服解放军战士们的勇气,在核潜艇这样密闭压抑的空间当中,还能做出这样冷静的行为。
勇敢的中国潜艇兵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首次调整好之后,竟然在半小时不到的时间又发出了警报,刺耳的声音简直让人头皮发麻。
如果说一次停堆是意外的话,那么在短时间内两次停堆肯定就是技术问题了。
但没办法,祖国赋予了战士们崇高的使命,他们抱着不畏牺牲的勇敢精神,再一次作出了正确的调整。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长征2号核反应堆连续5次停堆,好在全部解决之后,后续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了。
潜艇的核反应堆概念图
接踵而至
然而,没等战士们高兴多久,敌人“闻着味儿”就赶过来了,不断有侦察机在长征2号航行海域活动。
虽说此次长航有极高的保密性质,不过由于周期长,再加上长征2号的隐蔽性不足,被敌方发现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在过程中,对方甚至还用声呐探测主动挑衅,当对方的声波落在潜艇的外壳,沉闷的声音在内部听得一清二楚。
而且声波明显带有节奏感,这说明,敌方声呐系统已经完全锁定了我方,只要他们想,就能用武器将我们击沉。
然而,在我方的侦察设备上,却没有显示敌方的踪影,虽然知道中美有差距,但亲身感受之后,难免会有失落感。
长征2号艇长安慰大家,继续执行任务,不要理会敌人的挑衅,他们有的我们未来也会有,我们的子子孙孙总会有……
很快战士们又打起了精神,对于敌方的挑衅置之不理。
在完成相关测试任务之后,终于到了返航的日子,战士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按照原本计划回到我国港口。
长征2号的此次远程航行一共历时31天,长距离处女航可以说完美落下了帷幕。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中国从0开始做起,虽然长征2号的水平非常落后,但对于我们来说已经算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我们有第一代核潜艇,就会有第二代第三代,一点一点地进步,不必要焦躁,总会赶上别人的步伐。
新一代核潜艇概念图
如今,中国在核潜艇领域突飞猛进,自主打造的第二代核潜艇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与此同时,相关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等待未来中国第三代核潜艇的出现,或许将是无比震撼的。
参考资料:
1俞冀阳俞尔俊清华大学出版社:《核电厂事故分析》
2陈虹冷文军舰船科学技术:《美俄核潜艇技术发展述评》
3环球网:《长征2号(091型/汉级)》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非常棒,现在对撞敌人的潜艇。
需要时间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