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场让人叹息的悲剧,合肥23岁的设计师刘某死在了出租屋,23岁,正是人生刚起步的年纪,他的步伐却戛然而止。有人说他太拼,有人说公司太狠,也有人站出来说是游戏的锅。可话说回来,一个年轻生命就这么没了,到底谁该负责?
---
996不够,还得“007”?设计师的“体面”换来的却是命
23岁的刘某,从劳动合同上看,年薪18万,试用期工资1.5万。听上去挺光鲜,挺体面,简直是同龄人的“天花板”。但你仔细琢磨琢磨,问题就来了:这个工资背后,是“拼命三郎”的活法。
看看考勤,晚上八九点下班,那都算早的;项目群里凌晨还在回复客户需求,这才是常态。他嘴里说着“感觉差不多了”,实际上呢?差不多要透支完身体了。
设计师这行,外人看着是啥?“艺术气息满满的小资职业”。实际呢?是**客户指哪打哪的“按需制造”**。晚上改图,凌晨发稿,早上起床接新需求,简直一条龙服务。难怪刘某会和朋友吐槽:“我是累死的。”
---
公司撇清得够快,玩游戏到很晚就活该猝死?
公司领导接受采访时,句句话都是“甩锅指南”。啥“设计师加班是事实,但考勤灵活”“猝死48小时内没加班,不算工伤”,最后还搬出了刘某“喜欢玩游戏到很晚”的证据。
听到这里,我的冷笑值直接拉满。**玩游戏是刘某猝死的罪魁祸首?那公司是不是得给员工制定个“睡眠打卡制度”,强制规定几点睡觉?”**
说白了,公司这套说辞就是:我们很人性化,但员工自己不珍惜身体。
但问题是: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压力大,他为什么要在凌晨还跟客户周旋?如果不是工作负荷重,他的出租屋怎么变成了“应急办公室”?
---
躺平的自由是假的,加班的宿命才是真的
有人说,这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年轻人拼一拼是好事”。可现实是,在当代职场,刘某的选择余地恐怕只有“拼命”和“滚蛋”。试用期工资1.5万,年薪18万,这些数字一摆,谁不心动?可签合同的时候没人告诉他,这意味着**命和钱只能二选一**。
很多行业打着“年轻人多拼点,熬出头就轻松了”的旗号,把加班常态化、内卷标准化。到头来,头熬秃了,命也熬没了,轻松是“轻松走人”。
而刘某所在的行业——设计,更是个典型例子。设计师不再是艺术家,而是企业流水线上的苦力,甲方一句话:“我不满意,重做。”设计师就得硬着头皮改到满意为止,根本没得商量。
---
工伤?不算工伤?别让法律变成冷冰冰的护身符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猝死48小时内的加班记录,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公司拿着这条说辞,摆出一副“我合规”的姿态,拒绝承认刘某猝死与公司管理的关系。
但我们得问一句:刘某猝死真的和工作无关吗?当他经常加班到凌晨,公司知不知道?当他工作到身体透支,公司有没做过体检安排?当他熬夜赶项目,公司又有没有人提醒过他休息?
法律规定是冰冷的,但用法律的下限去衡量企业责任,这不是明摆着“钻空子”吗?
说到底,公司既然以“高薪”招人,就该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否则,再多的赔偿谈判、再多的法律条文,都只是一场推诿扯皮的闹剧。
---
刘某的悲剧,多少人正在上演?
年轻人猝死的新闻,这几年没断过,前有互联网大厂员工,后有基层劳工,如今轮到设计师。我们讨论个体悲剧,不是为了消费别人的不幸,而是为了照照镜子,看看我们是不是也正站在同样的路口。
我们以为,工作拼命是为自己;我们以为,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我们以为,年轻还有资本透支。但现实告诉我们,这些**都是错觉**。身体的账,从来都是欠一天,利息翻倍。
---
结束语:命没了,谁都不值
23岁的刘某走了,留下一地鸡毛的争议。他的家属在为赔偿讨说法,他的公司在为责任开脱,而他的一群同龄人,或许还在加班的电脑前麻木敲键盘。
但别忘了,这不是个“别人家孩子”的故事。今天的刘某,可能是明天的我们。
与其感慨,不如自问:我们会不会成为下一个?
与其愤怒,不如行动:让每个职场人都有**拒绝透支身体的权利**,这才是对刘某最好的告慰。
这个公司还欠我工资呢
确实有很多私企长期要求工人加班,出了事一定要让单位负责 ,否则他们把人当机器使!……[doge]
我就是设计,四天上了六十个小时,然后我就自己辞职了
公司的意思是你除了上班其余时间都拿来睡觉
就是要人命所以年薪才定那么高。
是我到下班点直接关微信消息已读不回
其加班对于老板来说,这都是正常现象吧
合肥效果图加班到凌晨是常事 我干了七八年 基本加班十一二点
建议晚十点以后关闭所有游戏平台[呲牙笑]
现在很多人都不敢在职场拒绝领导的安排,什么整顿职场,那只是少数人!
少熬夜,我熬夜加班免疫力低之前还得过银肖 病
2024年我也熬了整整一年,白天上一个班,也会有加班的。晚上又兼职画图,每天都熬夜,经常两三四点睡觉。经常感觉人都透支了,也被自己吓到害怕。生活真的不容易啊,
听说过上班累死的,没听过不上班饿死的。该休息就休息,该玩就玩,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强制八小时工作制,涨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