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新年期间,你一定曾与亲人聊到过健康,免不了多叮嘱父母关注身体动态、定期主动体检。或许你也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科技发展已经让生活的许多方面变得更加便捷,但健康检查好像仍依赖于「专业机构里的大型设备」。这些医疗设备能否进化得更便携乃至无感,足以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呢?这不仅是为了少跑几趟医院、图个方便,也有助于提高健康意识、改变健康习惯。而这种改变,在关键时刻足以救人一命。
最近,有位山东朋友的亲身经历被广泛传播。和许多中年人面临的现实一样,他的父亲患有高血压,由于日常没什么疾病表现,即使家中购置了血压计,也没有按医嘱规律测血压的习惯。直到前几年因为头晕住院,医生说这是高血压所致,才终于给全家人敲响了警钟。
被一块「手表」化解的危难在高血压的发现与治疗过程中,血压监测是最容易被遗漏的一环。家里有患者的人应该深有体会——上班族忙于生计,挺不过去了才开始服药,也不想抽时间平复心情量个血压;上了年纪的患者则常常有自己独特的倔强,不服老的愿望在接触医疗设备时登上了顶点,把拒绝了解身体状态当成「还年轻」的底气。也是因此,医生的医嘱中,常常告诫患者要定期量血压,并让家属做好监督。
但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天天看着老人坐在桌旁量血压并不现实。于是,这位山东的朋友看中了当时刚刚上市的华为WATCH D2。原因一是它作为腕部动态血压记录仪,通过了中国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准确度有保障的同时,可以 24 小时动态监测血压,睡觉时也能自动测量;二是因为华为WATCH D2 可以通过「家庭空间」功能同步查看测量结果,并推送异常结果提醒家庭内的其他人,他不用看在身边也能确保老人在量血压。

起初他也没太期待这块「手表」的能力,权当是有个分身去看着父亲。没想到的是,用上没多久,他就收到了血压异常的通知。虽然父亲身体没什么症状,他还是带着父亲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发现了血栓。血栓状态还算稳定,父亲也暂时没有大碍,但这次及时的警醒让他充分感受到了华为WATCH D2 的价值,开始认真关注它的推送通知。


有天深夜,他突然收到了来自华为WATCH D2 家庭空间的血压异常提醒,便立即打电话询问父亲状况——父亲说这次感到有些头晕,就像几年前住院那时一样。他即刻让父亲去医院检查。这次,检查结果显示,当时发现的血栓已经出现了脱落前兆,岌岌可危。
要知道,高血压的危险,很大程度在于其引发的并发症,而它的并发症往往还会带来更严重的并发症。比较典型的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由于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增高,血管壁更易受损,血液中的物质更容易渗进管壁,逐渐沉积就会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狭窄,还会加速血栓形成——一旦血栓脱落,堵塞住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管,就会造成缺血性梗死。而直到这最严重的一步前,有些患者有可能都感觉不到任何不适。
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你在诸多悲剧故事中听到的那句「几十年了身体都挺好的,怎么突然就心梗没了呢?」

而这边,得益于就诊及时,他父亲的治疗过程非常顺利,不仅避免了血栓可能造成的各种严重后果,还早早安全出院,让全家人一起过了个好年。
显然,并非每个高血压患者都能如此「幸运」。这个故事之所以有一个令人欣慰的发展,就是儿子给父亲戴上了一块能「动态监测血压」的华为WATCH D2,以及它在夜间及时测量到了异常血压——而这,正是血压监测的最大意义。
监测血压可能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为什么华为WATCH D2 能成为这位患者躲过一劫的关键呢?这就需要聊到高血压这一疾病本身的特点。
首先,高血压具有隐匿性。由于人体有非常良好的代偿机制,高血压本身在很多时候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就像前面故事中得了多年高血压的父亲,如果不是因为头晕住过一次院,恐怕对高血压的忽视还会继续。
许多慢性病都有这样的倾向,比如糖尿病、高血脂,如果没有体检习惯又没有感知,自然想不到检查与治疗。而当发生波及到其他器官系统的明显症状时,往往早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事实上,许多高血压患者被发现,甚至是因为巧合地出现了与高血压看似相关、实际在当下关系不大的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头痛、鼻血、呕吐等),在诊断筛查时才发现。
而同样地,正因这种「没有症状」,有不少已经知晓病情、并且被建议服药控制的患者,会在症状趋于平和后自行停药,并停止关注血压变化。不止案例中的父亲,每一位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医嘱中都会包括「在家中监测血压」。很多人听话地购置了电子血压计,但更多人会逐渐嫌麻烦,将血压计忘在一旁,直至再次入院。
因此,想让患者真正落实医嘱,单纯拥有仪器是不够的。最好能让仪器便利到能随身携带、无感监测,或者做到仪器本身能够引导患者主动管理血压,从根本上解决「不知晓、不跟踪」的问题。

其次,动态血压监测是高血压诊断和评估降压效果的「真金标」。高血压的诊断,靠的就是测量到的血压值。而血压作为一个受到精神心理状态、睡眠、体力活动、甚至外界气温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生理值,有非常显著的波动特性。
传统的高血压诊断往往只能依靠在诊室内的单次或多次测量,很难做出全面诊断。比如「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由于在医疗环境中发生应激,测得的血压可能明显高于家庭血压水平;「隐蔽性高血压」则相反,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在医疗环境中测得的血压明显低于家庭血压水平;还有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等等特殊类型。

图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修订版)
在最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修订版)》(下简称《防治指南》)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诊室外血压测量一节中,明确指出了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
家庭血压监测好理解,主要强调空间上的差异。它可以避免白大衣效应发生,也能提供更长时间尺度的数据,用于高血压的筛查与治疗效果监测。
而华为WATCH D2 具备的动态血压监测功能,则是在连续的 24 小时内高频次、规律间隔地测量血压,主要强调时间与频度的差异。它包括白天轻体力活动状态与夜间睡眠状态,可以根据需要以 15/20/30/45/60 分钟的间隔定时测量,能提供更多的血压数据,用于评估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与医院门诊或体检相比,它可以轻松测量难测的夜间血压,以及辅助诊断与时段相关的特殊类型高血压,还可以在生活环境中自动完成监测,有效避免诊室效应。

而当患者本身已经知晓高血压时,一天内能规律地多次测量血压,就有机会通过血压的突然变化,对危急并发症的早期征象做出及时判断,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严重后果,前文中的患者正是受益于这一特性。

图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修订版)
因此,动态血压检测既能减少误差,利于诊断,又能监控病情进展与治疗效果,对高血压的筛查、诊断、治疗全程都有重大意义,医疗界还已达成共识——那为什么到了现在,动态血压监测还没能推广开来呢?
其实还是那两个字——「麻烦」。
通常情况下,常规的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的是医用级上臂式电子动态血压记录仪。它的「便携」是跟你在医院和家里见过的那种,放在桌子上的医用与家用电子血压计对比而来的。患者需要身上别着盒子一样的气泵,胳膊上缠着不算太窄的袖带——虽然比捆一台家用血压计轻薄,但还是不便携带,而且夜间测量时除了不够舒适,还无法解决翻身时可能压到机身或充气管、上臂气囊体感明显的问题,影响患者睡眠,天天戴着并不现实。

常规的医用动态血压监测仪 图源: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by Ganímedes
那什么样的设备才能让使用者几乎无感地完成血压监测呢?业界瞄准了一个早已存在的物件:智能手表。
从大器械到小手表,这种血压测量方式是否靠谱?腕式血压计发展史
2018 年后,更小巧的腕式血压计技术逐渐成熟,但传统的腕式血压计无论体积、气泵噪音、形态仍然过于明显,只适合单次的家庭血压监测,若用于动态监测,仍然会给患者带去不小的生活麻烦与心理压力。
而当腕式血压计缩小到像一块手表,甚至融入现下已经普及的智能穿戴设备,它就能让使用者在不受旁人注意的情况下完成血压测量,体积的缩减也能让佩戴舒适度大大提升,轻松完成往常难以进行的夜间测量与动态监测。外观的「去器械化」也能让佩戴者降低「身穿医疗器械」的体感,接受度更高,平和的心理状态也能提高测量的准确率。
在《防治指南》中,可穿戴式腕式电子血压计就作为一种全新的血压测量模式写入其中;《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中青年血压管理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也指出,充分利用经验证的智能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有助于提高中青年人群高血压检出率,了解血压波动,提醒、督导诊疗。它突破了家庭血压监测的环境限制,能显著增加测量频度,换句话说,「方便」程度大大增加。
不少厂商都在这一方向努力,国内厂商中,采用了微泵与微气囊方案的华为WATCH D 系列就是其中代表。

在可穿戴监测设备中,微泵与微气囊方案是目前在准确率上较受信任的一种。因为从原理层面看,华为WATCH D 系列在本质上与传统的电子血压计并无二致。也是因此,这种采用微气囊加压示波法的智能腕表,可以根据国际通行的专业标准与「金标准」柯氏音听诊法对比验证,有根据地将设备误差控制在规范的范围内,并且通过医疗器械审查。比如华为WATCH D2 就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301 医院等多家医院完成了临床的有效性验证,除了国家药监局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目前在全球已获得了 7 张医疗器械认证。
除了监测血压,你还能得到更多
用可穿戴设备测量血压,舒适度是其一大优点。电子血压计发展至今,配备气囊袖带的示波测量技术,是其实现无创准确测量血压的公认最佳方案。虽然气囊的宽度增加有助于更容易地实现动脉闭合和压力传递,但同时也会导致设备体积增大,使得用户感受到的压力体感更加明显。
华为WATCH D2 采用全新超窄力学气囊,目的是追求最小皮肤接触面内输出有效且稳定的压力,其气囊达到了业界最窄的 26.5mm,并且采用了全新的双层结构与无压边设计,且不说与传统血压计相比,即使对比上代产品,舒适度也有显著提升。配合基于高精度传感器与全新光学模组的玄玑感知系统,测量也更加精准。在智能多姿态识别算法的加持下,华为WATCH D2 还可以完成坐姿、站姿、睡姿状态下的血压测量。在此之上,华为还上线了动态血压报告解读、线上问诊等尊享服务,为患者提供更直观的建议。

不仅如此,华为WATCH D2 还首创了运动与血压研究,成为业界首支支持高心率运动后测量血压的腕表,可以综合运动后的血压、心电等多项生理指标,对心血管健康水平进行全面评估。
这才是华为WATCH D2 作为可穿戴设备独有的优势——它首先是「腕部动态血压记录仪」,其次还在形态和功能上继承发展多年的智能手表,拥有更高的集成度,在一次佩戴中完成多项监测。前面提到的各类新传感器与算法,除了帮助血压的测量分析,还为无创血糖研究、心率、心电、血氧、体温、睡眠呼吸暂停等多项指标打开了入口,其中搭载的华为睡眠呼吸暂停筛查软件、脉搏波房颤和早搏提示软件、心电分析提示三款软件也同样通过了药监局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WATCH D2 也支持一键微体检,可以在这些生理指标与传感器算法的基础上快速分析压力水平、血管弹性、心血管风险等多项综合指标。


此外,比起身上挂一堆单个功能的器械,对于本身就不愿主动体检、拒绝主动关注身体的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块手表作为家人子女的一片心意可以让他们保有「面子」,让他们能心甘情愿戴在身上。得益于华为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多年探索,WATCH D2 搭载的「家庭空间」这样的兼具实用特性与人文关怀的功能,也能让患者家属的心里有底。
血压异常的低龄化趋势那是否华为WATCH D2 就只适合父母长辈呢?并不是。在我戴上它后,也收到了华为WATCH D2 报出的一连串中度/重度偏高的血压异常。
我的第一反应也非常典型:怀疑。我向来知道自己有不小的高血压风险,也能找很多理由忽视这个结果,但最终决定带上华为WATCH D2 给我的警报去趟医院——结果意外也不意外,我接下来也将开始进入定期的血压异常诊疗阶段。
说个或许有些反直觉的现状——近几年,在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的知晓率(知道自己患病)、治疗率(患病且在服药)和控制率(服药后血压正常)都低于老年人,甚至在 1991—2015 年间, 20~39 岁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足足升高了 144.4%。
社会发展改变了饮食结构,也改变了青年人的生活方式。高油高盐的外卖填满了城市奔波间隙的每一餐,疲惫下班后用甜食奶茶抚慰自己几乎成了惯例;写字楼的工作让人被迫久坐,应酬、抽烟与酗酒替代了本该早睡的夜晚。年轻人是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多糟的,但即使完全避免了这些,就能躲过高血压吗?也不会。
根据《防治指南》,心理社会因素也被列入重要危险因素——心理压力、焦虑障碍、应激等都与高血压明确相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的刘梅颜主任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早在十年前,35 岁左右都市白领的高血压发病率就已飙高,且这一数值至今仍在上升,发病年龄也提前许多;而在她的临床观察中,与压力相关的青年高血压至少占了一半。高血压早已从单纯的「生理疾病」,逐渐转向更为复杂的「身心疾病」。
与前面提到的老年人患者群体不同,巨大的生活压力不仅损害着中青年的健康,同时又把健康的重要级推得更加靠后。大家并非不知道自己健康受损,而是不敢在这高速进展的生活中抽出大块时间关心自己。即使有了自由的下班时间,谁又发自内心地愿意在这一点空闲时间里套上袖带,每天三次地在固定位置静坐五分钟甚至十五分钟?

我朴素地认为,指南中总结的「健康意识差」只是众多外在原因推导成的结果。它不再是上一代人单纯的「从未了解」,而是在高速社会的现状下,成为新常态的「赌」,赌闭眼不管健康地工作,换来的东西能还清上次体检以来欠的健康债——于是血压从短暂升高变成长期升高,积累的压力在最怕爆发时爆发。讳疾忌医四个字从未如此具象地现代化。
忽视并不能延缓慢性病的发生。如果能进一步普及像华为WATCH D2 这样,将常规智能手表无法测、测不准的生理值一并呈现的便携智能器械,想必也能让更多困于办公桌、疲于地铁站的年轻人,在一切变得难以收拾之前,主动注意到身体发出的警报,走出面对慢性病时一拖再拖的侥幸心理。
血压监测只是「健康革命」的开始相比老一代人,我们已经足够幸运。因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至今,其实已经能让不少以前去医院才能完成的监测变得极为简单,可穿戴设备越发成为专业设备的便携化身。
而通过整合一系列更复杂、更精密的传感器,以华为WATCH D2 为代表的新一代可穿戴设备,已经能在手腕的方寸之间完成精确度要求更高的多种专业监测。过去,高血压、心脏病这些慢性病,因为缺乏院外 24 小时监测手段,常在急性发作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患者来说,华为WATCH D2 这样的设备不仅意味着少跑几趟医院的便利,更能赋予攸关生命的响应时间。

慢性病很难彻底治愈,注定是患者和家人共同参与的一场持久战。面对慢性病,我们只能更积极地关注身体,努力治疗、调理,扶正不知何时就会倾倒的天平。而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健康领域的飞速发展,或许就是我们这些平常人,最接近真正「管理自己健康」的机会。
华为WATCH D2 体现了华为在血压健康课题上深耕十年的成果。在华为WATCH D2 的加持下,我可以随时、随处,以前所未有的高频度,轻松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状况。除此之外,在慢性病相关领域,华为还有许多创新研究方向,包括无创血糖健康研究、血管健康研究、高原健康研究、无感血压趋势等等。或许在不久以后,我们就能在手表上测出血糖等更多重要指标;最终,获取那些每年体检才关注一次的数值,都能如呼吸般自然无感。
我相信我们离这样的未来,不需要另一个十年。
参考文献: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修订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0 版全国高血压日丨我的血压正常不正常,到底该怎么判定?中国高血压联盟,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 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中青年血压管理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2, 30(8):720-724.中国高血压联盟《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 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1): 21-36 doi:10.16150/j.1671-2870.2021.01.004凤凰网健康报道《有人 3 个月就发病!这届年轻人,血压有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