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乘用车领域,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已经成为了新车非常主流的选择,那在很多插混新车新闻介绍里,包括试驾视频中,经常能听到的一个词就是——DHT,插混系统里说到的“DHT”,英文全称是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也就是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
如果大家更深入了解的话,会发现不同汽车品牌的DHT变速箱,除了构型差异之外,挡位数也各不相同,有1挡的、2挡的、3挡的,甚至还有4挡的。其中很多品牌的插混动力体系中,DHT挡位数也会有多种选择,比如风云T9这款车,根据不同的车型配置,有1挡DHT的,也有3挡DHT的,魏牌高山这款MPV有2挡的,也有4挡的,同为长城旗下的坦克500新能源 Hi4-Z就是3挡的DHT。
所以……问题来了,不同挡位的DHT,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所谓插混专用变速箱,归根结底还是变速箱,本质上和纯燃油车上面的变速箱作用基本是一致的,那之所以要有,是因为插混毕竟还是有发动机存在,而且插混和增程的不同在于,插混系统上的发动机还是要参与驱动中,不像增程动力,发动机和车轮永远解耦,只当“充电宝”。
所以既然发动机要参与驱动,它的高效区间、转速区间就会很受限,还一个就是要跟电机协同工作,串联、并联、能量回收等等,也需要DHT来协调各动力源的职能和工作状态,所以DHT在插混系统中很重要。
那现在我们说为什么又分为那么多挡位的选择,前面讲到插混的发动机会参与到驱动中,那在直驱模式下,发动机输出情况就要受低速扭矩、最高转速的限制,比如常见的1挡DHT,通常情况其齿比无法做到起步发动机就能直驱,因为如果能的话,车速高了之后,发动机受限于转速就无法在高速时介入输出了。所以1挡DHT的插混,大部分的逻辑就是起步、中低速输出都以电动机为主,高速时发动机再参与输出,因为发动机在高速时能耗表现更友好,电机则在高速工况相对能耗高一些,所以这也算是分工明确。
再多一个挡位的2挡DHT变速箱,发动机直驱的车速可以做到更低,这时候发动机工况可以被变速箱细分低速和高速两种,那既然有驱动电机能解决中低速驱动的问题,为什么还非要加一个挡位,让发动机可以更早的介入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场景的问题,首先就是动力没有嫌多的,发动机介入速度更低,意味着中低速的时候发动机和电动机可以协同输出更大的功率,加速性能更好,再者就是电机驱动效果会受限于电池电量,发动机更低的介入车速,在馈电工况下可以补偿电机输出的不足,牵引力也能做到更大,这一点在持续高负载输出的时候尤为重要,经典的场景比如满载爬坡或者拖拽房车。
那更多的挡位自然也是同理,而且多挡位DHT,高速时动力延展性和经济性理论上也会更好,因为高速发动机直驱的时候,转速可以被压的更低,这一点跟燃油车是一样的。再往上3挡、4挡都是同理,就是细分的齿比更宽泛,如果做柴油插混的话,那我估计就得得6挡DHT“起步”了。最近长城公布的Hi4-G,据悉用的就是柴油机+8挡DHT的组合。
那如此说来,插混DHT似乎是挡位越多越好?实际上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技术,多挡位DHT插混系统的结构更复杂、成本更高,成本体现在设计、制造、验证、标定等多方面,售价相对也会高一些,所以可以发现入门车用单挡DHT的多,然后售价更高的车型,或者某些车型的高配版本,会采用挡位更多的DHT。
再一个问题,很多人也许会有疑问,挡位多的话,换挡会不会顿挫?其实早期的多挡DHT确实会有这种情况,但近两年推出的新车,根据教授试驾经验来看,已经不存在顿挫的情况了,因为DHT和燃油车变速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混动的电机可以更精准的调节发动机转速,也能给车补扭,所以DHT即便也有离合器、平行轴齿轮,现在也很难发生顿挫。
再者就是,大部分场景下,用户对多挡DHT和单挡DHT的差异,感受不太明显,因为多挡DHT追求的就是全场景表现(这一点在诸多品牌的发布会上都会听到,确实没瞎吹),但很多用户没那么多场景,开车佛系,也不拖挂,中国也没不限速高速,所以感知不明显。
总结:以上就是这次教授对DHT的泛泛之谈了,感触比较深的是,之前高喊新能源能弯道超车,能躲开发动机、变速箱方面的卡脖子,现如今看来,技术发展也是轮回,插混逐渐成为主流,各家车企想要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还是绕不开发动机、变速箱,不过好消息是,确实有了很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