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大湾区季》12期主题曝光,国语粤语双语歌曲最值得期待

李明轩啊 2025-02-10 11:22:02

声生不息大湾区季这个节目真是让人期待啊,一开始说是要搞12期,每期都有不同主题,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不过后来好像改来改去,也不知道最后到底会变成啥样。

这节目一开始就玩了个怀旧牌,前两期全是香港电视剧电影的原声带。说实话这招挺高明的,一下子就把观众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港剧横行的年代。那时候每天晚上守在电视机前追剧,听着主题曲都能哼上几句。现在再听到这些歌,瞬间就能想起剧情,连带着那时候的生活都浮现在眼前了。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这些老歌没啥感觉,他们更喜欢听新歌吧。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这些歌就是青春的记忆啊。有时候听着听着,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不知道节目组是不是故意的,反正这招确实挺管用的,一下子就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而且这种怀旧的感觉,也让人更愿意继续看下去,想看看接下来还有什么惊喜。不过也有人说,老是玩怀旧牌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观众总有审美疲劳的时候。所以后面的节目内容,可能还是要有点新意才行。

原本第四期第五期是打算搞香港音乐出圈名场面的,结果碰上了澳门回归这个大日子。节目组也是够机灵的,立马就把主题给改成了香港金曲。这么一改其实挺有意思的,一方面是顺应了时事,另一方面也让节目有了更强的时代感。不过我倒是挺好奇的,如果按原计划来,那些音乐出圈的名场面会是哪些呢是不是像Beyond在日本武道馆演唱会那样的或者是张学友在世界各地开演唱会的盛况这些场面确实挺震撼的,能让人感受到港乐的影响力。但是改成香港金曲也不错,毕竟金曲才是最能代表香港音乐的精华。而且正好赶上澳门回归,唱些香港金曲也算是一种文化上的回归吧。不过这么一改,原本的计划就被打乱了,后面的安排估计也得跟着调整。这么看来,做节目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随时都得应变。

接下来的几期就开始玩男女歌手专场了,先是香港男歌手,然后是香港女歌手。这么安排其实挺合理的,毕竟香港歌坛男女歌手都很有实力,各有特色。男歌手这边,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黄家驹这些人随便拎出一个都能唱上一整期。女歌手那边,梅艳芳、王菲、张惠妹、陈慧琳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不过我倒是有点好奇,他们会怎么选歌呢是按年代来还是按风格来如果按年代来,那可以从早期的许冠杰一直唱到现在的陈奕迅。如果按风格来,那就更有意思了,摇滚、情歌、rap都可以来一轮。不过这么一来,原本计划的国风港乐和港乐对唱曲目就被挤掉了。说实话有点可惜,因为国风港乐这个主题挺新颖的,能看到传统文化和流行音乐的碰撞。至于港乐对唱,那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像陈慧琳和刘德华的《刻不容缓》,或者陈奕迅和王菲的《因为爱情》,都是让人百听不厌的好歌。

说到KTV热门曲目,这可真是个热闹的话题。一说起KTV,大家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歌估计都不一样。有人喜欢唱Beyond的《光辉岁月》,觉得这歌既有力量又有情怀。也有人爱唱张学友的《吻别》,感觉特别能炫技。还有人喜欢张国荣的《风继续吹》,唱起来特别有感觉。不过要说最火的,可能还得是陈奕迅的那几首。《浮夸》、《K歌之王》、《富士山下》,随便哪一首在KTV里一响起来,准能引起全场合唱。这些歌之所以能成为KTV热门,除了旋律好听、歌词共鸣强之外,可能还因为它们都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能让人一开口就停不下来。而且这些歌大多都有故事,唱的时候仿佛能看到MV里的画面,感觉特别带感。不过话说回来,KTV热门曲目这个话题虽然火,但是选歌可能会有点难度。毕竟每个人心中的KTV必唱金曲可能都不一样,怎么选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这可真是个难题。

说到国语粤语双语歌曲,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可能平时只听粤语歌或者只听国语歌,但其实有不少歌是有双语版本的。这种双语歌曲其实挺能体现文化融合的。就拿陈奕迅的歌来说吧,他的很多歌都有国语和粤语两个版本,而且有时候歌名还不一样。比如《白玫瑰》和《红玫瑰》,《富士山下》和《爱情转移》,虽然旋律一样,但因为语言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太一样。还有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国语粤语版都叫这个名字,在两岸三地都很受欢迎。张信哲的《爱如潮水》,粤语版是黎沸挥唱的,也很好听。张雨生的《大海》,钟镇涛唱的粤语版也很有味道。李克勤的《一生不变》,国语版是张镐哲的《不是我不小心》。这些双语歌曲,让不同地区的人都能欣赏到好音乐,也让大家对彼此的文化有了更多了解。不过唱双语歌可能对歌手的要求会更高一些,毕竟要兼顾两种语言的发音和情感表达。但是能把一首歌用两种语言演绎出不同的味道,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厉害的能力了。

节目的最后两期是金曲盛典评选,这个安排确实挺有看头的。毕竟前面已经唱了那么多好歌,到最后来个总结也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听说要邀请非常大牌的港乐歌手,这就更让人期待了。不过我倒是挺好奇的,他们会用什么标准来评选金曲呢是看歌曲的影响力,还是看编曲的创新性,还是看歌词的深度毕竟每首歌都有自己的特点,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而且不同年代的歌曲风格差异也很大,怎么比较也是个问题。还有就是,这个金曲盛典是不是也会有现场表演啊如果能看到那些大牌歌手同台献唱,那可真是太精彩了。不过话说回来,办这种盛典也挺不容易的,要协调那么多歌手的档期,还要准备那么多歌曲,工作量肯定不小。但是如果办得好的话,绝对能成为整个节目的高潮,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希望节目组能好好把握这个机会,给我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回头看这个节目的编排,还真是挺有意思的。从一开始的计划到最后的呈现,中间经历了不少变化。比如因为澳门回归而临时改变主题,又比如根据观众反响调整后面的内容。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其实挺难得的。毕竟做节目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关注观众的反应,也要考虑当下的热点。不过这么一来,节目组的压力可能会比较大。因为随时可能要改变计划,重新准备内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随机应变也让节目更有生命力。不是死板地按照计划走,而是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这样的节目可能会更有看点,也更能吸引观众。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改来改去的做法,会不会让一些观众感到困惑呢毕竟有些人可能是冲着某个主题来的,结果发现变成了别的内容。但是总的来说,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说明节目组是在认真对待这个节目,而不是敷衍了事。

说到歌单的选择,节目组还真是下了不少功夫。从港剧OST到香港金曲,再到KTV热门歌曲,每一个主题都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这种选歌策略其实挺聪明的,因为它抓住了人们的情感记忆。比如说港剧OST,一听到就能让人想起当年追剧的日子。香港金曲则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音乐,能唤起很多人的青春回忆。至于KTV热门歌曲,那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唱起来特别有感觉。这种歌单安排,既照顾到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也兼顾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不过话说回来,这么选歌会不会显得有点太主流了有些小众但是很有特色的歌,可能就没机会被听到了。还有就是,老是唱这些耳熟能详的歌,会不会让节目缺少新意呢毕竟观众看音乐节目,除了想听到熟悉的歌,可能也想听到一些新的东西。但是总的来说,节目组这种注重观众共鸣的选歌方式,还是挺讨喜的。至少能保证大部分观众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歌。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