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昊然销声匿迹了?看他干过的事就明白,陈思诚也救不了他
刘昊然,曾经是多少人心中的“国民弟弟”。
从《最好的我们》到《唐探》系列,他是那个穿着校服的白月光学霸,是案件里抽丝剥茧的天才侦探,是无数少女的青春记忆。
可谁能想到,曾经站在顶流金字塔上的他,如今却成了娱乐圈的边缘人。
从热搜常客变成无人问津,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有人说,是因为他转型失败。有人说,是因为绯闻太多。还有人说,他自己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碎。
不管原因是什么,刘昊然的现状都让人唏嘘。
当年那个笑起来有虎牙、眼神清澈的大男孩,怎么就让人觉得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
演员要想走得长远,必须得突破自己。
刘昊然很清楚,不能一直活在“少年感”里。
他开始尝试一些更加成熟、复杂的角色,试图摆脱清新阳光的形象。
在电影《解密》里,他饰演数学天才容金珍。为了贴近角色,他剃掉发际线,拔掉眉毛,甚至呈现出一种“秃顶”的憔悴感。
但效果并不理想。
大部分观众看完后,纷纷表示“不认得他了”。
从前那个干净清爽的少年形象,突然变成了一个陌生的“秃头男”。这种转变,让人难以适应,也让他的代入感完全崩塌。
有人直接吐槽:“有些男演员一旦没了少年感,和死了没什么区别。”更让人意外的是,刘昊然似乎并不打算止步于此。他继续在电影《燃冬》里挑战“成熟男人”的形象。为了塑造这份“成熟感”,他蓄起了胡须,摆脱了往日的清爽,还大胆尝试了一些大尺度亲密戏。看上去像极了当年的胡歌转型之路。然而,胡歌的转型是从儒雅到深沉,而刘昊然的转型,却让人看到了满屏的油腻。电影上映后,观众的评价比当初的期待落差还要大。“剧情混乱,感情线迷离,亲密戏辣眼睛。”尤其是那场浴室里的激情戏,更是成了全场吐槽的重灾区。那种不知所云的情感走向,仓促的感情铺垫,彻底击碎了观众对他的滤镜。一部电影,直接把“国民弟弟”的清新标签撕得粉碎。作为公众人物,刘昊然的行为也常常被放大。代言辱华品牌后,他的路人缘直接暴跌。还有他在一次活动中对考研女生的嘲笑,更是让不少观众对他失望透顶。“一个公众人物,怎么能对别人的努力表现出这种态度?”还有粉丝指出,他在活动中经常表现得慵懒,眼神迷离,甚至在和粉丝互动时,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所有这些行为,逐渐让他从大家心中的“阳光大男孩”变成了“傲慢明星”。然而,这些都不算真正的致命打击。真正让他口碑崩塌的,是和周冬雨的绯闻。早些年,刘昊然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理想型。他眼神若有似无地飘向周冬雨的方向,嘴角带着笑,完全是一副“情窦初开”的模样。虽然没明说,但大家都看得出,他的小心思全写在脸上了。而周冬雨听了之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打趣道:“这不可能。”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她泛红的脸颊却早已出卖了她的羞涩。从那之后,两人的绯闻就成了娱乐圈的“固定话题”。到后来合作《燃冬》,两人频繁同框,绯闻更是被推到了高潮。
狗仔拍到周冬雨深夜进入刘昊然的住所,第二天凌晨才离开。还有人拍到她大包小包地出现在他家门口,像极了归家的小媳妇。社交媒体瞬间炸开了锅。网友们一边嚷着“在一起”,一边又对两人的关系议论纷纷。更离谱的是,有人拍到他们深夜漫步街头,刘昊然时不时低头对周冬雨说着什么,逗得她捂嘴轻笑。这一幕幕,被解读成了“热恋情侣”的标配。但面对这些满天飞的绯闻,两人的态度却出奇一致——沉默。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这种态度让网友们更加摸不着头脑。有人觉得这是为了低调保护恋情,也有人认为只是为了新片炒作。但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很快把两人推向了风口浪尖。绯闻发酵后,刘昊然的“国民弟弟”滤镜彻底碎了。粉丝开始分化成不同阵营。有人心碎:“他不再是我记忆里那个清爽的大男孩了。”也有人愤怒:“为了一个绯闻,毁掉自己的形象,值得吗?”而周冬雨的粉丝,则忙着维护自家偶像,强调周冬雨是专注事业的实力派。双方粉丝在社交媒体上唇枪舌剑,热搜一个接一个。可无论最终的真相如何,这场风波的结果显而易见——两败俱伤。刘昊然的口碑和资源都跌到了谷底,甚至连陈思诚都无力回天。从“国民弟弟”到“无人问津”,刘昊然的起落让人唏嘘。出道即巅峰,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枷锁。当年那个穿着校服的少年,笑容干净,眼神清澈,是无数人青春的缩影。但如今的他,早已不是那个“耿耿余淮”了。从清爽到油腻,从顶流到沉寂,刘昊然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一手好牌打得稀碎”。他选择淡出大众视线,或许是想用时间来重塑自己的形象。等到《唐探》系列新片上映,他还有机会重回巅峰吗?没人知道答案。但至少,曾经的“国民弟弟”,已经不再属于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