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甘肃一地主偶遇女红军,害怕惹事的他,竟答应了她的请求

观今品古 2024-11-13 12:16:35

前言

1937年,马家军集中火力攻下了祁连山,西路军节节败退,被俘虏、被杀的不计其数,偏偏这个时候有一位红军的女战士生下了孩子,战士们可以风餐露宿,但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怎么办?

无奈之下,这位女战士敲响了当地的一位地主的家门,将自己的孩子寄养在他们家,这位女战士是谁?为什么她会选择将孩子放在地主家里养?

毛主席身边的书记员

此人就是吴仲廉,她是湖南宜章县城关镇人,父亲开了一家卖鱼的小店养活他们一大家人,尽管条件不是那么富有,但她的父母还是选择让吴仲廉去读书。

而吴仲廉也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好苗子,尤其是她那一手字格外漂亮。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她就受到了当地革命的影响,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吴仲廉跟着朱德和陈毅上了井冈山,那年粤桂湘军阀混战之后,又勾连起来,反过头来攻打红军,我们不得已保存兵力,下令从湘南退往井冈山。

在井冈山与大部队会合之后,吴仲廉被调到红四军政治部工作,成了毛主席身边的书记员,她要负责的就是抄录各种重要文件,然后分派到各个部队上。

别看吴仲廉一介小小女子,她的能力是无穷的,刻钢板、抄文件、印材料等等,几个人的活常常是她一个人干,偏偏人家又完成的很出色。

这段时间她常常记录毛主席所作的报告、讲话,渐渐地吴仲廉越来越明白革命到底是怎样的,曾经不明白的道理,也在逐渐变得清晰。

古田会议上,也是吴仲廉亲手抄写了毛主席起草的3万余字的决议,在毛主席身边的这段日子是吴仲廉的字“传遍”了红军每一个部队。

将儿子“送给地主”

1929年,在组织的安排下,吴仲廉与曾日三结为夫妻,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出发的时候吴仲廉已经是军委卫生部担架队的政治指导员,她总是不顾辛劳的跑前跑后。

1936年,中央决心组建一支西路军向河西走廊挺进,吴仲廉奉命西渡黄河,但是此时吴仲廉已经怀有8个月的身孕,她仍咬牙坚持,跟着大部队行军。

过了一段时间后,吴仲廉在张掖西北的临泽县生下了一个男孩,这是她与曾日三的一个孩子,但是大军即将行动,不说孩子能不能受得了苦,就是他的一句啼哭都有可能吸引敌军过来,这个险吴仲廉不敢让西路军的战士们承受,所以她只能忍痛将孩子留在当地。

那时候找谁抚养还是一个大问题,因为马家军那个时候正丧心病狂的大肆围剿西路军,孩子要是随便留在一个人家中,安全都是问题,更何况当地百姓大多清苦,哪有能力在抚养一个孩子呢?

在吴仲廉一筹莫展之际,接生婆提议:“要不把孩子留在“王菩萨”那吧?”“王菩萨是谁?”接生婆说:“王菩萨是我们当地的地主,他们家刚生了孩子,正好送到他们家去,不会惹人怀疑。”

见吴仲廉犹豫,接生婆又说:“这位“王菩萨”虽然是地主,但是他可是个大善人。”后来组织上又亲自去调查了这个人的背景,发现他确实没有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是一个可以值得相信的人。

随后,吴仲廉就敲响了被称为“王菩萨”的王学文家门,王学文一开门,一看是一位头戴五角星的女红军,吴仲廉和他说明了来意,王学文一愣,想了一下就答应了下来。

王学文一家,妻子已经连着生了几个孩子,但是都不幸夭折了,这让他们也十分苦恼,正好自己家最近添了一个孩子,正好俩孩子也做个伴。

听到这的吴仲廉连声感谢王学文,并表示自己将来一定会来接孩子的。后来王学文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王继曾,意为王学文继承曾日三的儿子,也算是给吴仲廉夫妇留下一个念想。

马家军的凶残西路军人尽皆知,他们占据着地形和人数优势,与西路军打了一仗又一仗,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西路军中的数名指战员血洒战场,再也没有回来过,其中就有曾日三。

他带着西路军与马家军在河西走廊鏖战,为了保护病员和妇女同志们撤退,曾日三亲自担任火力掩护,与马家军大战。

但最终因为兵力悬殊,陷入了敌军的火力包围圈中,曾日三也壮烈牺牲,吴仲廉“失去”了儿子,又失去了丈夫,巨大的打击冲击着吴仲廉,最终她也难逃被俘的命运。

“女包公”吴仲廉

吴仲廉被敌军押到西宁的中山医院做苦工,正好碰到了曾经被自己教育过的罗承训,当初他被红九军俘虏,还是吴仲廉用道理开解他,红军释放他后,还给他路费。

这一切罗承训都记在心里,所以他一眼就认出了吴仲廉,二话不说就表示自己一定会帮助她们逃出这里。

经过一番周旋后,吴仲廉被救了出来,但中间出现了一点波折,不幸被国民党的宪兵队俘虏,好在最后在周恩来先生的策划下,吴仲廉等人再次被救出来回到了延安。

全国解放后,她一直在司法战线工作,当她再次见到毛主席的时候,心中感慨万千,一一晃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

吴仲廉还见到了江华,江华原来就一直喜欢吴仲廉,现在更是对她关怀备至,而吴仲廉也被他的真诚打动,两个人在组织的安排下,走到了一起。

1952年,吴仲廉出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是新中国担任此职的第一位女性,吴仲廉上任后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

尤其是在清查案件的时候,各地上报的死刑犯有数百人之多,吴仲廉觉得此事没有那么简单,就自己亲自一个个审理案件,最后确定非杀不可的只有24人,就这样吴仲廉“女包公”的名声就这么传出去了。

结语

后来,吴仲廉还派人将自己的儿子接回来,还把当初抚养儿子的王学文夫妇接到了福利院生活,保障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当初王学文一家冒着被马家军发现的风险收留了吴仲廉的儿子,这对吴仲廉来说是一份大恩情,更是无法回报的。

一个地主,一个红军,原本八竿子都扯不到一块的两个人,因为一个孩子牵扯出一段“革命缘分”,更是成为一段传奇。

参考资料:井冈山女兵吴仲廉的多舛人生--党史博览

西路军女战士的悲壮人生--党史天地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