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王教授视点
原文: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在古老而繁华的钱塘之地,有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胜景——西湖。春日里,西湖披上了一袭翠绿与绚烂交织的华服,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唐朝年间,大诗人白居易在这样一个温暖明媚的春日,踏上了探寻西湖美景的旅程,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之西
故事始于孤山寺的北侧,那座古老的寺庙静静地伫立在湖畔,仿佛一位智者,见证着岁月的更迭与西湖的四季变换。白居易踏着轻快的步伐,穿过幽静的小径,来到了贾亭之西。贾亭,一个充满诗意与故事的地方,它是观赏西湖美景的绝佳位置,是文人雅士聚会吟诗作对的场所。
湖面如镜,初春的雨水让湖水与岸线平齐,云脚低垂,与水天一色,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白居易站在亭边,望着这如诗如画的景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与宁静。
早莺争暖,新燕啄泥
正当他沉浸在这份宁静之中时,一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那是几只早归的黄莺,它们在刚刚抽出嫩芽的树梢间跳跃嬉戏,争抢着向阳的温暖树枝,似乎也在用它们的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不远处,几户人家的屋檐下,新归来的燕子正忙碌地用嘴啄取湿润的泥土,精心构筑着它们的新巢,准备迎接新生命的降临。
白居易望着这一幕幕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他仿佛能感受到这些小生命对新生活的渴望与喜悦,这份简单而纯粹的美好,让他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只想沉浸在这份自然的馈赠之中。
乱花迷人,浅草没蹄
继续沿着湖畔漫步,白居易被眼前的花海所吸引。春天,是西湖最为绚烂的季节。各色花卉竞相绽放,红的、黄的、蓝的、白的……五彩斑斓,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微风吹过,花香扑鼻,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
脚下的草地,虽然还略显稀疏,但那嫩绿的颜色却格外引人注目。马蹄轻轻踏过,只能没过脚踝,那份柔软与清新,让人心旷神怡。白居易不禁放慢了脚步,细细品味这份来自大自然的温柔与细腻。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为让白居易流连忘返的,莫过于湖东的白沙堤。这条堤岸,两旁绿树成荫,尤其是那随风轻摆的绿杨,更是为这春日增添了几分柔情与诗意。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与堤上细腻柔软的白沙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白居易在这条堤上走走停停,时而驻足远眺,欣赏湖面上波光粼粼的美景;时而低头沉思,将所见所感化为心中的诗句。他深知,这样的美景,即便是走遍千山万水,也难以找到第二处。因此,他不禁感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日绮梦,心留西湖
随着夕阳西下,天边渐渐染上了一抹淡淡的金黄,白居易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西湖,但他的心,却早已被这春日里的西湖深深吸引,留下了无尽的眷恋与向往。回到寓所,他提笔挥毫,将今日的所见所感凝聚成了那首流传千古的《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是对西湖春日美景的生动描绘,是白居易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无限热爱与追求。它跨越千年,至今仍让无数读者心生向往,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白居易一同漫步在那钱塘湖畔,共赏那春日里的无限风光。
钱塘湖畔的春日绮梦,定格在了白居易的笔下,成为了每个人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每当春风拂面,桃花盛开之时,人们总会想起那位千年前的诗人,以及他笔下那令人心醉的钱塘湖春景,心中涌起一股温暖而美好的力量,激励着人们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春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