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雷宝能恒大,上海银行怎么了?

惜梦市值 2024-10-17 03:38:16

作者:徐风,编辑:小市妹

近期,上海银行发布公告,因债务纠纷对深业物流、宝能地产等宝能系公司提起诉讼,涉及本金共计73.76亿,以及截至还清之日所拖欠的利息和罚息。

作为昔日城商行“老二”,上海银行踩雷宝能是自身内控问题的缩影,再叠加较低的净息差和规模增速,未来还将面临业绩排名下滑的风险。

【再陷纠葛】

实际上,上海银行与宝能系的纠纷并非首次,往前追溯,去年10月还曾因宝能系的25.8亿的本金借款纠纷对簿公堂,两次诉讼本金共计达99.56亿,近百亿的规模。

虽然上海银行称已经对宝能系的贷款计提了减值准备,但从规模来看,2024年上半年上海银行的房地产对公贷款规模为1198.9亿,单对宝能的诉讼金额占比就达到了8.3%,影响并不算小。

更为要紧的是,近年来宝能系流动性危机持续发酵。钜盛华作为宝能集团核心的金控平台,早在2021年有息债务余额就达到了822.91亿,已出现债务违约、展期的对外担保规模达572.89亿。

且据天眼查统计,截至2024年1月底,宝能集团目前存在6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375亿,资产被拍卖的消息频出,上海银行对宝能集团的贷款能否顺利收回仍有很大不确定性。

除了宝能外,上海银行还踩雷恒大,虽然没有披露具体金额,但在2019-2020年间其均出现在恒大20家主要来往的银行之列。

房地产行业作为此前上海银行对公投放的第一大行业,自2019年来不良率不断走高,由当年的0.1%快速增长到2021年高峰时期的3.05%,而宝能和恒大暴雷也正是处在那个阶段。

此后为了控制不良贷款,上海银行开始严控房地产行业的贷款规模,由2021年1560.62亿缩减至2024年上半年的1198.9亿,同期贷款占比也由12.75%下降到了8.42%,不良贷款率也降到了1.39%。

需要注意的是,上海银行地产行业不良率的下降并没有改善整体的资产质量,仅由2021年的1.25%下降到了2021年1.21%,且在头部城商行中水平并不低,在17家城商行中排名第10位。

同时,上海银行还曾多次因为房地产领域内控不严被罚,也折射出了其自身的内控问题。

【罚单不断】

近年来,上海银行可以算是监管处罚榜单上的常客。

在房地产领域,就在2024年8月,上海银行深圳分行遭到“十连罚”,因房地产贷款未按项目进度放款、贷后管理不到位、个人经营性贷款“三查”不到位等多项违规共计被罚近500万。

同时,9名相关责任人也受到警告或罚款处罚,其中多人为深圳地区分行的重要业务一把手或支行行长。

往前看,2020年8月,上海银行因违规向资本金不足、“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24项违规合计罚没1652.16万,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警告处罚。

2021年7月,上海银行还因在2018-2020年期间,部分个人贷款违规用于购房、某笔同业投资房地产企业合规审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偿债能力审查不审慎等6项违规共计被罚460万。

除了房地产行业,上海银行在外汇、理财等业务上,以及贷款审查、数据报送多方面频频违规,2023年尤为严重,接连遭受大额罚单。

就比如外汇业务,2023年4月,上海银行因无结售汇业务资质的分支机构违规办理结售汇业务、已批准停止营业的分支机构违规办理结售汇业务、违规向境外个人销售外币理财产品等8项违规共计罚款9834.5万,为当年城商行被处罚最大罚单,相关部门负责人也遭到了罚款处罚。

仔细看这次大罚单不难发现,上海银行所涉及的业务违规情形较为严重,如无结售汇业务资质的分支机构违规办理结售汇业务、已批准停止营业的分支机构违规办理结售汇业务、违规办理备用金结汇,甚至还虚增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

而上海银行涉及虚增业务量也并非首次,在2020年8月所触犯的24项违规中,就包括了虚增存贷款一项。

在无资质开展业务方面,无独有偶,2024年6月上海银行也因境外机构重大投资事项未经行政许可,被处罚80万。

当年11月底,上海银行还因违反未尽职审核办理股权转让购付汇业务,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合计罚没327.23万。

在业务审查和理财方面,上海银行也经常踩中红线。就拿业务审查来说,2023年11月17日,上海银行共收到2张罚单共计1380万,包括漏报贸易融资业务余额EAST数据(监管标准化数据)、核销贷款本金EAST数据和权益类投资业务EAST数据等,以及对不良贷款余额、理财产品底层持仓余额等数据报送存在偏差,理财业务数据登记错误等多项审查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上海银行的地产行业不良率在下降,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不良风险却值得重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上海银行第一大对公行业,早在2021年不良率仅为0.2%,到了2024年上半年便增长至1.37%,不良贷款余额也由4.43亿增长到了32.66亿。

而上海银行信息技术行业的贷款余额并不高,2024年上半年为236.94亿,仅占对公贷款的1.66%,但不良规模却达30.04亿,明显高于房地产业的16.65亿。

同时,上海银行的损失类不良贷款增长也较快,在上半年172.05亿的不良贷款中,损失类贷款达120.36亿,相比2023年增长了54.21%,损失类贷款即本息几乎无法收回的贷款,2021年这一规模仅有35.34亿,短短3年间增加了2.4倍。

由于内控不力叠加较低的净息差,上海银行的业绩增长也开始乏力。

【排名或再次滑落】

2023年底,施红敏接棒上海银行新一任行长后,业绩问题成为摆在前面的第一道难题。

早在2018年,上海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38.88亿和180.34亿,同比增长了32.49%、17.65%,增速均为近6年来的最高值。

但此后上海银行业绩增速逐步进入下降通道,2022年以来营业收入增速已经降为负值,净利润仅为1%出头,近乎停滞。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62.47亿,同比下降0.43%;净利润129.69亿,同比增长了1.04%。

作为头部城商行,上半年上海银行的业绩增速在整个城商行中并不具备优势,净利润增速排在第12位,在全部42家上市银行中也排名第27位。

上海银行这样的业绩表现主要受净息差的拖累。近年来行业净息差不断承压,上海银行更是压力山大,由2020年的1.82%下降到2024年上半年的1.19%。

要知道1.19%的净息差在商业银行中已经属于极低水平,在全部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厦门银行。

上海银行如此之低的净息差自然也意味着盈利能力较差,在此情况下,其净利润仍然能保持正增长主要在于信贷减值规模和“家底”拨备覆盖率的下降,有调节利润嫌疑。

比如信贷减值损失,2024年上半年上海银行计提了45.47亿,同比下降了16.51%,相较于2022年的199.66亿也明显下降,或与地产风险处置有关。上半年拨备覆盖率为268.97%,相较于2023年的272.66%降低了3.69%,而在2018-2022年间其拨备率均在300%以上。

然而,即便上海银行信贷减值规模和拨备覆盖率在下降,但也只是对冲了净息差的下滑影响,在造血能力匮乏的情况下,对净利润拉动效果并不明显。

且由于资产质量问题,也拖累了上海银行的生息资产增速。早在2021年增速尚有15.75%,到了2024年上半年就降到了5.2%,再结合较低的净息差,共同导致了业绩的增长乏力。

因此,当前上海银行也不得不面临排名不断下滑的困境。早在2019年上海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规模还排在城商行第2,到2024年上半年便滑落至第4名。同时第5名南京银行上半年262.16亿的营收距离上海银行的262.47亿仅一步之遥,排在第6的杭州银行也在加速追赶。

未来,若上海银行不大力改善资产质量,提升净息差和加快资产规模投放,业绩排名再次被赶超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0 阅读:0

惜梦市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