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食色性也,人性使然。就在不久前,南京师范大学的副院长与女博士的性丑闻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热议,尤其是在网络上的大量曝光之后,南师大也迅速做出了反应,停职了这位副院长。有人说,这是现代社会道德崩塌的一个缩影;有人说,这是婚内出轨、师生情感背叛的又一实例;还有人说,这不过是某些“人性原罪”的公开展示。无论如何,这桩丑闻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一个比案件本身更为深刻的社会现象。

事情的梗概其实并不复杂:副院长已婚,女博士也有男朋友,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完全不是权色交易,也不是性侵。说白了,这是一起典型的偷情事件。副院长和女博士并未因权力不平等而发生不正当关系,而是女博士主动勾引,副院长尽情享受。事后,副院长还不忘对女博士说些所谓的“关心话”:告诉她要去找个年轻的小伙子,而不是将自己束缚在一段“没有前途”的关系中。
这其中的利益交换也很明显,副院长为女博士提供了毕业后的工作机会,还允许她通过“七篇SCI”来获得学位。可以说,这样的交换看似平等,实际上却充斥着对学术和职业的不公正。可是,这一切的真相,又何尝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斥的某些不为人知的黑暗面?然而,更为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事件不仅仅破坏了副院长的家庭,更让外界看到了更为复杂的“婚姻游戏”和“情感游戏”。
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这起事件,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起性丑闻,它是这个社会中隐藏的婚姻、家庭和性别对立的缩影。如今的社会,家庭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男性与女性的对立愈演愈烈,互相指责,互相背离。而且,男女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差,彼此信任和包容的能力也在迅速下降。今天的男人,普遍认为女人对结婚要求过多,彩礼、房子、车子、孩子,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在制造着他们和女人之间的鸿沟;而女人则认为男人都没有一个好东西,太多的不负责任、出轨、家庭暴力等恶性行为令她们对婚姻失去信心。这种局面下,像南师大副院长这样的事件,只会加剧这种性别对立,放大这种不信任。

同样,这种丑闻的传播,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个体名誉的毁灭,更是对社会信任基础的动摇。在大家眼中,这样的丑闻成了社会“道德堕落”的标志,个体的婚姻、情感甚至职业生涯,都变得不再可靠。看到这,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社会秩序吗?
你可能会说,这种事发生在校园里,或许是个别现象,但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男人的原始欲望,永远无法被忽视。从生物学角度讲,男人自发育成熟后,直到生命结束,都具备生育能力;而女人在四五十岁时就不再具备生育能力,这样的生理差异,注定了男女在性欲和婚姻观念上的巨大差异。更何况,男人的精子数量几乎是无限的,而女人的卵子数量是有限的,这种生育能力的不对等,决定了男女在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与复杂性。
但最让人痛心的,不仅是这种原始的欲望驱使,更重要的是人们如何面对婚姻这个社会契约。男人在拥有婚姻关系的同时,依然可以放纵自己的欲望,依然会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追求所谓的“真爱”或“激情”。正如南师大的副院长那样,拥有家庭,拥有事业,却依然难以自控,选择了偷情,选择了用权力和地位为自己的不忠辩解。这样的人,真的配得上“家庭”这个称号吗?

然而,这种丑闻并非偶然,也不是某些个体的缺陷。它是社会体制和家庭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与“危机”的产物。很多人因为婚姻的束缚,内心逐渐焦虑和不安,最终将这些情感渴望压抑在心底,一旦有机会,他们便会释放这些积压已久的欲望。而最令人唏嘘的是,这种行为往往是双重标准的:他们一边高喊着家庭的重要性,一边却肆意破坏着家庭的根基。
显然,这种局面并非无解,虽然看似“无解”,但从理性上讲,是完全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首先,男人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像正常成年人那样理智面对自己的感情需求,那么就不该步入婚姻。不仅是男人,女人也应该清楚,如果你无法抵挡内心的诱惑和激情,也不该选择让自己被某段关系束缚。现实中有太多人,将一段婚姻作为人生的枷锁,害怕背离社会期望,最终在这份虚伪的“责任”中丧失了自我。
如果你选择结婚,那么就应该对婚姻负责,克制自己的欲望,尊重伴侣,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情感连接。如果你自认为自己无法自制,那么就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弱点,远离婚姻和稳定关系,而不是活在虚伪的社会身份和家庭责任之下,过上自欺欺人的生活。
婚姻是两个人的责任,不是一个人的独裁。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当在情感中保持自制力,在选择爱情和婚姻时,给予自己和他人更多的尊重与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