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最让玩家头疼的,就是那些复杂到离谱的产地,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一点而被劝退。
不过有这么一句口诀:俄料白、青海透、和田油!似乎又让和田玉变得非常简单。
这句话究竟有道理吗?是不是真能将产地与玉质完美总结呢?
第一:俄料白!
俄料的白度一般都比新疆料高,而且多都是冷白、高白。这种被玩家称为“傻白”的白玉,自然也比普遍闪青的籽料白出许多。
但是可不要忘了,俄料里也有大量的青白玉以及青玉。甚至有很多仿籽的俄料,就是专门选择闪青的白玉去做皮造假。
何况俄料还有俄籽,玉色和皮色更是五花八门。不要忘了还有俄碧,更是俄料的金字招牌。
真正能确认俄料的,永远都是它相对疏松的玉质结构,还有差强人意的油性表现。
尤其是在佩戴一段时间之后,俄料的干涩感会逐渐暴露,怎么都找不到把玩的手感,很难让人感受到盘玉应有的油润滑腻。
如果单纯看白就觉得是俄料,很容易被罗甸玉这种超白玉种滥竽充数,几千块买了几十块的料子可就太亏了。
第二:青海透!
之所以说青海料透,主要是因为方解石成分的存在,让青海和田玉的料性多少有点偏向水感。
不过青海料有新老坑之分,新坑料确实又透又水,老坑料的玉质却明显要好许多。尤其是一些带色的老青海料,顶多就算是有点水润。
而且还有野牛沟料这类精品小众料,玉质细腻密度高,不但不水透,反而有点钢板料的感觉。
青海料在市场中的占比很大,玉色和产地也非常丰富,但整体看细度基本都过不了灯。
同时也因为矿物含量的影响,青海料的韧性相对较低,加工的时候经常有崩料的现象,不适合做过于复杂的精雕。
很多人看青海料都有找水线的习惯,水线是和田玉的常见瑕疵,即使籽料也难免会有。如果因为有水线就觉得是青海料,可有点太冤了。
第三:和田油!
油性是和田玉最有趣的特征,也是和田籽料最大的卖点。很多人玩和田玉,都是奔着羊脂玉慕名而来。
可是从油性的角度来看,即使是身为羊脂玉代言人的和田籽料,也有很多油性较差的僵皮、石皮、鸡骨白籽料。
另外对于皮色和沁色料来说,越是厚皮重沁,油性的表现就越难让人满意,是真正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要给和田料做界定其实非常复杂,结构、密度、细度、油性、糯性、老熟度缺一不可,是对玉质综合实力的最大考验。
尤其对于和田籽料,外部的皮色、毛孔、籽型,以及内在的整体玉质表现,缺一点都会变成一件存疑料。
俄料白、青海透、和田油,这样的口诀也许能帮我们了解和田玉。但如果想真正把玉玩懂、玩透,恐怕还是要下点功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