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诞生,其实是基于了解自然。自然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是自然存在的本源?是自然活着的起点?是自然的方式?是自然的规律?还是自然不能改变的基本规律?对于这些问题,无论科学家还是人类,大家可能都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如果要说出结果,大家可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那么,如果问题不成立呢?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科学突然间出现,被称为“科学”这一概念,用以确认世界存在的真正意义。它不存在于地球上,无论在月球还是深海中,任何一个星球,还是外星球上都是真实存在的科学,并没有突然的出现。科学是在探寻自然的本源,自然的起点才被称为“科学”。在自然中,确实有一些基本规律,并没有太多地被提及,它的存在时间又太短,因此,人们更确切的使用科学这一概念。
就像“科学”这个命名的意义,是“科学来自自然,自然的规律体现科学”一样。现在,大家常说的是“科学=真理”,这句话听起来并不新鲜,这是一种科学精神下的思维。虽然说着科学的好处,但是人类现在却在“科学真相”上犯了错。我们常说:“如果你要求真,就必要有勇气承认真假”。而现在问题是,科学的真相,好像并不能承认它是“真”或者“假”本身,而是我们想要探寻“真相”,但对于真伪,人们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科学并不是为发现世界而生的,科学只是为了探求“客观现象的本质”。简单来说,科学不是一门科学,它们是科学的一种方法论。有了科学方法论我们才能去探索真正的客观世界,所以,科学家们要做的,是去探究这个客观现象本身。
人类要探寻的这个“客观”,是自然存在的本源,而不是人的意识作用于自然而产生的本源。这意味着,人类并不知道自然的“源”,我们要探寻的是“本源”。通过自然本身产生的知识,才是自然真正的知识。人类的科学是从这个“本源”开始的,而非是人类以人的意念为本源进而“发展”得来的科学方法论。因此,虽然人类发明了科学方法论,但人类本身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方法论。现代人类虽然已经拥有相当的科学知识储备,但是在这些知识能够让我们探索的“本源”上,还有很大的空缺。虽然我们能够找到“物质本源”,但我们并没有形成这样的科学方法论。即使这样,我们从不缺少科学方法论的支撑,但是,真正被科学接受的时代,已经不是一个现代社会,而是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开始的,即人类生产科学知识需要的时代。人们一方面要形成科学,另一方面还要发展科学,这是不可能同时完成的。
科学是探寻认识解说自然客观事实与规律的学说。龚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