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玉:从青楼里走出来的巾帼英雄,纤纤素手,重整山河朝天阙

夏恂谈历史 2023-04-12 12:27:02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岳飞《满江红》

举玉杯,满斟葡萄美酒,纤纤素手,曾挥毫泼墨,也会擂鼓鸣金。待他日,重整山河朝天阙。

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方腊起义。这一次起义声势浩大,睦州以及其他州县的流民起义者达到了几十万之众,这支不可小觑的民间力量让宋廷头痛不已,多次派兵镇压依然无果,很多将领都因为镇压反叛失败后以贻误战机的罪名处死,这种处罚还会波及家人。

在宋朝的军营里,有一位梁姓武将,他祖籍安徽池州,曾亲自教授儿女武艺,好让他们都能报效朝廷,不辱门楣。当时方腊起义军势头正炽,一连攻陷、占领了好几个城池,宋徽宗震怒不已,要严惩相关将领,而这位梁姓将领就在被惩之列,纵然一腔报国热血,无奈时乖命蹇,身为武将竟然不能马革裹尸,而要屈辱地死在朝廷的铡刀下,当真可悲可叹。

更让人心碎不已的是,梁姓将领一族因此家道中落,他的女儿也沦为官姬。

不过,同样是这场战争,却造就了一个将军一韩世忠。韩世忠是陕西绥德县人,生得是人高马大、虎背熊腰。他在平定方腊时立下赫赫战功,未来官运必将亨通。可是在庆功宴上,他却一个人独坐着,将一杯杯美酒灌将下去,这个落寞的身影引起了作为官姬前来陪酒的梁红玉的注意。

她心中疑惑,在场的将领们都在狂喝痛饮,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他们相互吹嘘,有的说自己马上杀敌上百人,战功卓著,皇上一定会亲授爵位给他,有的说自己天生就是当将军的料,这点战功不足挂齿......唯独那个身披铠甲的他,没有自吹自擂,安静地喝着酒,好像这场胜利与他无关似的。

再看梁红玉,虽说沦为官姬,可是自幼习武的她,英姿飒爽,丝毫没有风尘之气,有的只是清艳脱俗的气质。

这样天造地设的一对人儿,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两人把酒共饮,远处的征战杀伐之声渐渐隐去,天地之间只剩下他们眼中的彼此。

庆功宴之后,韩世忠将梁红玉赎出,并纳为妾氏,韩世忠的妻子去世后,梁红玉就成了韩世忠的正妻。

此后,梁红玉多次伴随韩世忠出征,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北宋的衰败已经是积重难返,不久便灭亡。

此后,宋高宗建立南宋政权,迁都临安(即今天的杭州)。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可是北方的金军丝毫没有放松对南宋朝廷的追击,金兵由北向南,长驱直下,一见势头不好,宋高宗又继续朝南逃去。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值外患逼近之时,朝廷内部又有人发动叛乱。南宋的御营统制苗傅勾结威州刺史刘正彦,以武力发动政变,迫使宋高宗将皇位传给年幼的皇太子,同时让隆祐太后垂帘听政,总理朝堂事物。

苗傅、刘正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不敢直接杀害宋高宗,而是将宋高宗软禁起来,就是害怕各地手握重兵的将军以“勤王、清君侧”的名义前来讨伐。

当时韩世忠手握重兵镇守秀州,正在迟疑是否要前往京师援助,奈何因为不了解京师局势,害怕贸然行动会让叛军狗急跳墙以至于伤害皇族,况且,自从梁红玉怀孕后就一直留在京师,如今韩世忠和梁红玉的儿子已经出世了,不巧遇到了苗傅等人的叛乱,韩世忠分外担心妻子和儿子的安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团团转。

宫中皇族大多在苗傅等人的挟制下,眼看南宋朝廷风雨飘摇,当朝宰相朱胜非秘密找到隆祐太后商议对策,希望在周边州县镇守的将领能够班师回朝前来救援。

分析局势后,一直对国家忠心耿耿,并且手握重兵的韩世忠成为他们心中的最佳人选。那么如何将他们的意思传递出去就是当务之急,刚好梁红玉就在城中,而且梁红玉的英武魄力是常人所不能及的,据说她善骑射,弯弓射箭必定百发百中,把传达诏令的任务交给梁红玉,再恰当不过了。

此时,宰相朱胜非又假意向苗傅献计,说道:“如今您的实力还不够强大,不足以坐稳宋朝的江山,一旦有守军来攻打,一定无法抵挡。听说镇守秀州的将军韩世忠有意归顺,如果这个时候派他的妻子梁红玉去迎接他,他就会归顺大人,这样一来大人的地位就稳固了。”

苗傅采纳了朱胜非的建议,于是颁布诏书让梁红玉出城迎接韩世忠回京师。接到圣旨后,梁红玉抱起还在襁褓中的儿子,立即披挂上马,星夜出城赶往秀州。

路远颠簸,然而梁红玉毫不在意,怀里的儿子异常乖巧安静,好像母亲的臂弯里是一片宁静的港湾,他仿佛睡着了,做着一个美梦。梁红玉不顾疲乏和自身的安危,单骑驰骋在林间、原野上。

怀揣着一份拯救朝廷的诏令,她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千斤重,然而她一点也不觉得害怕,就在前方,她的夫君正等着她,等着跟她一起回去解决南宋朝廷的危机。

梁红玉马不停蹄地赶到丈夫韩世忠的营帐外,来不及稍作休息,就赶紧将隆祐太后和宰相朱胜非的计策详细地讲给韩世忠听,听完情况后,韩世忠果断地安排行军部署,然后就带着手下虎将拔营回京,当韩世忠军队的旗帜飘扬在京师的时候,一场叛乱的闹剧也就落下帷幕。

韩世忠、梁红玉勤王有功,宋高宗高兴得喜不自禁,破格亲自到宫门口迎接两人,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而后韩世忠被封为武胜军节度使,不久又升任江浙制置使,整个南宋朝廷的核心区域都由韩世忠来统领,可见朝廷对他的器重。

北方强敌金国对富庶的江南垂涎已久,据说这都源于柳永的一首词《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江南烟雨朦胧,多少美景如画,亭台楼阁歌舞升平,虽说柳永的词有些夸大的成分,但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俗语定然不虚,特别是对于金国这样一个文化不甚发达、经济较为落后的北方国家来说,江南更是不折不扣的天堂了。

战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看到南宋朝廷的内乱,金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金兀术率领铁骑一路抢掠而来,如人无人之境,很快就跨过黄河、长江,一直打到东南海岸宁波。

此时金军势头正旺,南宋将领即使抵挡也都惨败,当时的江浙制置使韩世忠也吃了败仗,只能眼睁睁看着金军继续南下,把一直溃逃的南宋朝廷逼到海上。不过,金国军队不惯水战,也就没有继续追击,否则南宋朝廷可能当时就覆灭了,这可谓是不幸中的万幸。

转眼间,金军已经南下五个月了,这么长的时间对于金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说他们并不愁粮食补给,因为一路掠夺来的辎重绰绰有余,但是远离故土、孤军深入毕竟犯了兵家大忌,一旦南宋朝廷统筹南方将士集结成军队攻打过来,纵然金国兵强马壮也很难全身而退。

于是金术率军回撤,打算返回金国。打了五个月的胜仗,又掳掠众多,金军将领自然高唱凯歌,甚至有些心高气傲了。来到长江边上的时候,金兀术还特意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他长江决战。

虽然兵法有云“归师勿遏”,但是韩世忠怎么可能就这样让金军回去,他必须有所行动,哪怕把金军阻滞在长江一段时间也好。

打定主意后,韩世忠率领不到八千人的军队于约定时间在长江畔迎击金军。当时金军号称十万之众,面对成倍的敌人,韩世忠丝毫没有胆怯,他熟用兵法、巧施令旗,与金军展开了正面对抗。

为了鼓舞士气,梁红玉亲自上阵雷鼓,在阵阵激昂的鼓声里,在一阵阵杀喊声中,南宋军队连续十几次将金军阻击在长江以南,南宋军队顿受鼓舞,军情振奋异常。可以想见,金兀术遭此重创,有点慌了神,眼看难以硬攻,就选择了智取。

金兀术向韩世忠发出了求和的信号,他说只要韩世忠放金军渡过长江,金军就放弃所有在江南掳掠的财物、牲口等东西。在此时刻,韩世忠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金兀术的条件的,新的一轮大战在所难免。

南宋军队的优势在于熟悉水战,而且军中配备有可以在海中航行的海舰,这种海舰比普通船只要高大许多,作战能力更强。利用这个优势,韩世忠广选能工巧匠,打造了许多粗重的铁链,用这些铁链将船只都固定起来,遇到金军的小船后,只要将铁链往小船上一勾,再用力一扯,金军的小船就会倾覆在长江里,这个战术很有成效,金兀术的军队损失惨重。

为了赢回战局,金兀术苦苦思索对付韩世忠的方法,终于想到了火攻的办法,韩世忠的船舰又大而且都连接在一起,只要用火一烧即可。这战术借鉴了当年三国火烧赤壁这一著名战役的做法。

要想成功实施火攻,还有一个很重要条件,那就是当天必须是没有风的天气,风会影响火势蔓延的方向和范围,要是风把火引向自己的军队,那岂不是要同归于尽了?

两军作战的地方在镇江,而江面上很难保证一丝风也没有,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金兀术借助了巫术的力量,据说在作战之前,金军进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动,所有活动结束后,第二天果然江面上一丝风都没有。

金兀术一看时机来了,赶紧派一支突击队配上箭术高超的士兵,驾着小舟就向南宋船舰奔去,金军将火箭纷纷射向韩世忠的大船上,连在一起的大船很快就着火了,火越烧越大,所有的船舰都没能幸免,全部倾覆在长江里,韩世忠的军队也遭受重创,金兀术率领金军乘机渡过长江,马不停蹄地回撤到金国去了。

虽然与金军最终的战役里,韩世忠失败了,但是在抗击金军的过程中,韩世忠和梁红玉率领的南宋军队将金军阻击在长江长达48天,这不仅给了金军军事上的有力打击,而且表明了南宋军队抵御人侵的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

这场战役之后,韩世忠更加受到朝廷的赏识,宋高宗原本打算嘉奖韩世忠,没想到梁红玉却上书指责自己的丈夫韩世忠在与金军作战的过程中“失机纵敌”,没有把金军完全击垮,梁红玉的这一行为得到了全国上下的赞赏。无论是韩世忠还是梁红玉,他们都是性情中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看到北去的金兵,他们的内心都是痛苦的,无法将侵犯故乡的敌人立斩马下,身为将军当真惭愧。

因为梁红玉的义举,南宋朝廷加封其为杨国夫人。

韩世忠举剑下令,众将士奋勇杀敌,梁红玉则挥动双臂,擂鼓阵阵,想必这是他们两人灵魂最合拍的时候。身在沙场,每一刻都是惊心动魄,每一刻都可能是生离死别,然而他们正是以这种方式顾念彼此,听着妻子的鼓声,想必分外动人心魄,战斗的意志瞬间强上百倍。

而作为妻子,她贤良淑德、相夫教子,追随韩世忠奔赴战场,用鼓声与丈夫并肩作战,所以战场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可怕,他们在刀光剑影里表达对彼此的爱意,鲜有人能够体会到这样的情感,他们就在一场接一场的战役里,彼此守望。

后来韩世忠官任武宁安化节度使,军队驻扎在楚州,初到荆楚,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没有居住的屋子,没有足够的粮食,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梁红玉一直抱着乐观的态度,她用芦苇搭成屋子来居住,并亲自尝试野菜,还把野菜做成了“蒲儿菜”,帮助人民渡过难关。

在韩世忠和梁红玉的带领下,荆楚大地终于走出战乱的困厄,再次成为富庶的膏腴之地。在他们镇守楚州的十多年里,金兵多次南下,但就是不敢进犯此地,这与两人威名远扬密不可分。

梁红玉是抗金英雄,女中豪杰,然而提到抗金二字,另一位将领不容忽视,他就是岳飞。精忠报国、肝脑涂地的岳飞最终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在软弱不堪的南宋政权下,韩世忠和梁红玉也倍感忧患,于是在岳飞死后,他们也辞去官职,隐居苏州。

虽是乱世英豪,到这般境遇,只能怪时不我与,或许他们已经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在抗金的战绩中留下光彩的一笔,人生最灿烂的时候已经像流星一样滑过,也就不必过分苛求一个圆满的结局。

《英烈夫人祠记》对梁红玉的评价非常中肯,里面评价梁红玉说:“(梁红玉)娼优异数也。以卑贱待罪之躯,而得慧眼识人之明。更纵横天下,争锋江淮,收豪杰,揽英雄,内平叛逆,外御强仇,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古今女子,唯此一人也。惜乎天不假年,死于非命。然青史斑斑,名节永垂。”

梁红玉曾经沦为官姬,成为官府公共的劝酒陪笑的工具,奈何一腔报国心血要如何挥洒,奈何一生肝胆要如何书写,奈何一身武艺要用在何处,难道在胭脂水粉里消磨意志?难道要在纸醉金迷的江南忘记初衷和使命?

幸好梁红玉遇到了韩世忠,就像她的救命稻草,要把她这个即将溺死在俗世里的巾帼英雄救出来。

韩世忠是一个出生寒微的兵,从小就富有远见卓识,抗击西夏,金军,每一场战役都有他的军功,每一次战场杀敌都让他看得更加清晰:战争的苦难都加在人民身上。胜利了,他不欢喜,因为他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份荣耀的背后都有无数个死去的籍籍无名的士兵;失败了,他也不气馁,因为兵法善变,战局更是瞬息万变,永远都不要用一场战斗来判断全局。

幸好韩世忠遇到了梁红玉,否则人生的色彩就仅仅是战斗,那该多么粗糙、多么悲哀。他们是彼此的一抹色彩,一个把另一个点亮,化作一阵微光,照耀在南宋初年黑暗的夜空上。

他们纵横天下,策马奔腾,四海豪杰尽归二人麾下,战则胜,攻则克。

可以说,南宋的江山是靠了韩世忠、梁红玉等一干将领的拼死战斗才免于顷刻覆亡的危险,然而大厦将倾,已非人力可为。就像一个人生病已经到了药石罔效的地步,就算是真的遇到几个神医也是于事无补。

古今天下,奇女子众多,然而能战场杀敌如烹小鲜的,唯有梁红玉一人。无奈天妒英才,梁红玉英年早逝,后人只能从角鼓争鸣里凭吊她的一生。

岳飞的《满江红》写的不仅仅是自己心里的忧愤,更是包括韩世忠、梁红玉在内的所有南宋爱国将领的忧愤。

岳飞的恨也是韩世忠、梁红玉的恨,他们恨了一辈子,也与这恨做了一辈子的斗争,可到头来,“重整旧河山,朝天阙”的理想依然没有实现,不仅如此,每况愈下的政治局面让他们的心里雪上加霜。而最终,只能将对国家的爱恨情仇统统放下,以求得片刻宁静。

为了感念梁红玉的卓越战功,宋孝宗曾下令修建祠堂供奉她。

“青眼识英雄,寒素何嫌,忆当年北虏鸱张,桴鼓亲操,半壁山河延宋祚;红颜摧大敌,须眉有愧,看此日东风浩荡,崇祠重整,千秋令馨仰淮塬。”

这是梁红玉祠堂的对联,可说就是她一生的生动写照。

在梁红玉的老家,人们也自发地修建了祠堂。还有一些关于梁红玉的雕塑,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她击鼓退金兵的场景,她身着战服,裹腿扎腰,一副英武洒脱的模样,手中紧紧握住鼓槌,她的面前放着一面鼓,雕塑姿态栩栩如生,我们能够透过她的神情、动作,由她带领着回到那个古战场:

扛旗的士兵努力保护着旗帜,战士们有的手持弓箭,有的左冲右突,有的虽然受伤依然杀敌向前。静止的雕像好像蕴含着巨大的魔力,我们听到阵阵战鼓声传来,她神态自若,杀喊声由远及近,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气氛,可是她的眼神依然坚定,在自愧不如的感叹中,我们再一次迷醉在她的英姿里,就连血流成河的沙场也是一样,在她的英姿前惭愧起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榣山忆梦,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0 阅读:27

夏恂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