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张婶又来了,站在我家门口,眼神复杂。“你真不后悔娶了她?”这个问题,这些年她问过无数次。我放下手里的斧头,笑了笑:“张婶,后悔也早过了劲儿了。”她叹了口气,摇摇头走了。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我叫沈国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村。为了让我走出大山,父母咬紧牙关供我读书。我从小就刻苦努力,一直读到高中,可惜最终还是与大学失之交臂。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天,我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回到家。母亲什么也没说,只是叹了口气。“读不成就算了,回来帮家里干活吧。”我默默地走进房间,心里沉甸甸的。
后来,我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二十一岁那年,村里的媒婆开始频繁上门,介绍的对象个个能干贤惠。张婶也热心地给我介绍了村头老李家的女儿春兰,一个圆脸、爱笑的姑娘。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始终提不起兴趣。直到遇见秀萍,一切都改变了。
秀萍是隔壁村的,比我大两岁。媒婆带我去她家时,她正蹲在灶台前生火。她抬头看了我一眼,那一眼,仿佛有什么东西击中了我的心。她个子高挑,皮肤白皙,眼神里带着一股倔强。虽然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手上也满是老茧,却显得格外干净利落。“沈哥,听说你读过书。”她轻声说道。
从那天起,秀萍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回到家,我告诉父母想娶秀萍。母亲一听就急了:“她家穷得叮当响,嫁过来什么也帮不上你!”父亲也反对:“隔壁村的人都说她脾气倔,命硬,你跟她过日子会受罪的!”“读过书的人还迷信这个?日子是人过出来的。”我据理力争,最终说服了父母。
1980年腊月,我和秀萍结婚了。婚礼那天,来看热闹的不少,但议论声也很多。“沈家小子读过几年书,结果还是娶了个赔钱货。”“春兰多好啊,要是娶了她,日子起码舒坦点。”秀萍低着头,手指紧紧地攥着衣角。我握着她的手,轻声安慰:“别听他们瞎说,咱们的日子,自己过给他们看。”
婚后的日子清苦而平淡。我下地干活,秀萍在家操持家务。晚上,她总是在昏黄的油灯下缝补衣服,偶尔抬头看看我,笑着说:“国强,咱们以后得多攒点钱,让孩子好好读书。”她的笑容里,有期待,也有苦涩。
1983年,我们的儿子出生了,生活的压力更大了,我的责任也更重了。秀萍对我说:“国强,咱们不能总窝在村里,去镇上看看有没有活干吧。”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听从了她的建议。
到了镇上,我在一家砖厂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又脏又累,但工资比种地高得多。后来,我发现老板总是为招工发愁,于是就介绍了几个村里的年轻人过来。老板很赏识我的能力,我的工资也涨了不少。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可是秀萍却病倒了。
那是在1985年的夏天,天气异常炎热。秀萍在地里忙完活回家后就发起高烧。我背着她跑了十几里路,到镇上的卫生院。医生说是中暑引起的急性肺炎,需要住院治疗。我愣住了,家里哪还有钱住院?秀萍拉着我的手,虚弱地说:“国强,别省这钱,咱家不能没我。”那一刻,我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这些年,她为这个家吃了多少苦,我都看在眼里。我咬咬牙借了钱,终于把她治好了。病好后,她却只字不提自己的辛苦,反而安慰我:“国强,咱们一家人都在,就比什么都强。”
1988年,我们攒了一些钱,开了个小作坊,做砖瓦批发生意。秀萍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脑子很灵活。她会在账本上画小格子,把账目算得清清楚楚。她还从报纸上剪下关于建筑的新款式,贴在墙上让我学习推广。渐渐地,生意有了起色。1990年,我们在镇上买了间铺子,日子越过越红火。那年秋天,我们开着二手吉普车回村,村里人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羡慕。“国强啊,秀萍真是你家的福星!”我听了心里很高兴,秀萍却笑着说:“福星不福星,日子是咱俩一起拼出来的。”
本以为好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没想到1992年却发生了意外。一个外地老板找到我,说想合伙开砖厂。我一听是个大买卖,心里很动心,但秀萍劝我:“国强,咱们得稳着点,这事儿怕不靠谱。”我没听她的,结果被骗了,积蓄和铺子都赔光了。那段时间,我整夜失眠,甚至不敢回家。秀萍却没有一句抱怨,每天做好饭菜带着孩子等我回去。“国强,天塌下来还有我陪着你。咱们从头再来,总能熬过去的。”她说。
1994年,我们重新开始做砖瓦生意。这一次,我吸取了教训,脚踏实地,生意逐渐好转。后来,我问秀萍:“当初那些人说你命硬,克夫,你怎么没生气?”她摇摇头,笑着说:“气什么,日子是咱们自己的,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如今,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安稳,儿女也成家立业了。每次回村,张婶总是问我后不后悔娶了秀萍。我总是笑着回答:“后悔?我做梦都偷着乐呢!”
人生的道路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庆幸当初选择了秀萍,是她陪我走过了风风雨雨,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那么,您认为在婚姻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