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唯一的“儿子”,隐藏真实身份长达40年,父子俩只见过一面

凌高谈过去 2024-01-21 13:46:28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9年,周总理回到浙江祖地,认下表侄王戍为自己的义子。

他是周总理多个义子义女中,最不为人知的那个。作为开国元勋的义子,他一生没有享受到半点特权和优待,也没有主动去向政府表明自己的身份。

四十年风风雨雨,他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教书育人,迎来送往了一代代年轻人。

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工们,怎么也想不到那个整天笑呵呵,从不发脾气的老师,居然会是一代国家领导周总理的“儿子。”

那么,王戍是如何被周总理认为干儿子的呢?

1978年,在周总理逝世的两年后,在全国人还未从他逝去所带来的悲痛走出时,浙江绍兴市作为周总理的祖地,想编撰一本关于周总理生平的著作。

这项工作一经开展,就得到了市领导的重视,他们要求地方所有人,都要配合负责前期走访调查的同志们,尽可能地让资料更为详实。

某日,地方文史馆的工作人员,赶赴周总理祖地,进行实地调查时,拜访了几名跟周总理有血脉联系的几名老人。

那天,天才刚蒙蒙亮,负责搜集资料的小同志,就敲响了一扇老旧的房门。

随后只听门内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不多时,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年迈老人,探出头来,问他有什么事。

这名年轻人也没有过多的弯弯绕绕,直接就表明了来意:此前听说周总理曾数次回过绍兴,还曾祭过祖坟,所以特来问询,想具体了解周总理来的时候,做过什么事,说过什么话。

老人本来大清早被吵醒有些不耐烦,但一听他是来问关于周总理的事,马上喜笑颜开,赶忙把人给迎了进来。

不仅如此,他还挨家挨户,找了几个同样见过周总理的老人,来到他家院子,让大家一起回忆回忆。

等一壶老茶沏开,茶香四溢时,众人的就开始了回忆。

那还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整个中华民族受到外敌入侵,国家和人民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时值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周总理当时还挂了个国民政府政治部副部长的名头,不过不同于许多龟缩在重庆的国民党高官,周总理经常亲自到达抗战的第一线,为士兵们加油打气,慰问伤员。

浙江是自古以来的经济大省,是中国最重要的地区之一,战略意义非常重要,那时候,日本人打到了此地,遭遇到了浙江军民的殊死抵抗。

其中,由于绍兴的很多正值青壮年的男人要么是在战场上战死了,要么是还在前线拼杀,使得该地的安保人员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不久,一支全由当地妇女组成的战斗小队,便代替了去前线抗日的男人们,自发拿起武器,保卫家乡。

即便整个队伍只有不到七十人,但为了显壮声势,在队长王竹安的带领下,她们还是自号“绍兴妇女营”。

1938年10月,女战士们听说了前线日军犯下的残暴罪行后,一个个怒不可遏,都请求去前线参战。

11日夜,这群巾帼不让须眉,喝着曹娥江江水长大的女儿们,手提九环大刀,身揣连发手枪,乘着一艘艘过河小船,带着有死无生的觉悟去了前线。

后来,此事传到周总理耳中后,他本人对此大为赞赏,多次在各大报纸上,发表称颂妇女营的文章。

1939年,周总理受中共中央委任,再次前往浙江,亲赴前线。数日后,因为敬佩妇女营的英勇事迹,再加上多年没去给周家祖先上坟,周总理便决定回去一趟。

须知,周总理籍贯虽是浙江绍兴人,但其实他本人并不是出生于此的,所以对于家乡,他也有些陌生。

周总理一生没有亲生孩子,可谁能想到,他这一去,还收了个义子呢?

1939年,周总理前往浙江绍兴,本意只是去祭祖的他,却意外收了个“义子”。

1926年,周总理在外领军作战期间,邓颖超因难产,三天三夜都未能成功生产,其后又因为逃避国民党的追捕,踏上了逃亡之路,一路上颠簸劳累,让身体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和养护。

至此,她的身体落下了病根,终生再难生育,周总理和邓颖超便由此膝下无子。

但大爱无边的夫妻俩对此,没有过多的怨言,而是专心投入革命,没有孩子,人民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同志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其后,诸如叶挺将军的女儿,孙炳文烈士以及李少石烈士的女儿,都是拜他为干爸,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周总理其实还有个干儿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据见过周总理的绍兴老人们回忆,在3月28日,周总理到达浙江绍兴后,先去亲自见了抗日女英雄们,还检阅了她们的队伍。

第二天,便在其表叔、表兄等一众王氏宗亲的带领下,去祭拜了几处祖坟。

回来后,他还认了自己的表侄儿为“义子”。

“等等!”受政府委派,前来打听周总理事迹的小同志,打断了老人们的讲诉,急切地询问道:“周总理在这还有个义子?”

老大爷挠挠头,有些不解的说道:“当然了,就住在这条街的街尾,名字叫做王戍。”

小同志没想到,本来只是搜集搜集资料,居然还探听出了这么大一个不为人知的旧闻。

没有片刻耽搁,他直接前去敲了敲那家的门,出乎意料的是,没人在家。

问了街坊邻居才知道,这名叫做王戍的中年人,在城里教书,自他父亲去世后,便甚少回来了。

等费尽力气,好不容易找到王戍时,他已头发半百,还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与人说话时也显得有些拘谨。

这让前来的同志不禁心中泛起了狐疑:那些老人不是在开玩笑吧,怎么眼前这个人,横竖都看着不像是能当周总理“义子”的人啊。

当即,他便问起王戍,是否真的有他拜周总理为义父的事?

王戍先是皱了皱眉,然后点点头说道:确有此事。

说罢,他还转身回里屋拿出了一副珍藏多年的字,等他小心翼翼地将其打开后,数个大字便出现在众人的眼前:乘长风破万里浪,慕向表侄义儿存念周恩来廿八·四·五。

看着这副由周总理亲笔所写的字,在场数人无不震惊万分,争相挤到近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个明白。

王戍早已预料到这个情况,倒也不介意,只是平铺在桌面上,任由他们观看。

等几个恋恋不舍地把视线从那副字上挪开后,一名地方的工作人员马上迫不及待地问王戍,当年他到底是怎么拜周总理为义父的,又为何一直没向人提起过呢?

1939年,周总理前往绍兴祭祖,其后收了个义子,还送他一副字。

周总理是中华五千年来,最受老百姓爱戴的领导人之一,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动了每一名中华儿女。

在这位伟大人物去世后,他的一切都让人们是那样的怀念,不光是周总理生前穿过的衣物和居住过的房子,就连他家族里与他关系好的晚辈,都时常被各大报纸和电视台轮番采访。

可是,有个身为他义子的老人,却数十年未被人知晓其身份,这又是为何?

1939年3月,周总理回到绍兴后,正在读中学的王戍,也因为战火燃至浙江,被学校放了假,赋闲在家。

当王戍正在书房看书时,他父亲王贶甫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大声招呼着他,赶快出去一起招待贵客。

王戍不明所以,放下了手中的书本后,向父亲发问,什么人来了?

他父亲满脸自豪道:“就是你那个参加革命的表叔!他现在在国共两党都身居要职,今天回来祭祖!”

王戍大吃一惊,那个从小听长辈说了千儿八百遍的表叔,回来了?

接下来,当他随父亲接到那位口口相传的表叔时,他就按耐不住地不时偷偷打量着眼前这个身子笔挺,眉毛浓密的人。

周总理向来心思缜密,虽然他一边和从未见过的亲戚们说着话,但也没忘了站在一旁的晚辈。随即,他主动开口询问王戍还在读书没有,有多少岁了?

见王戍低着头,老老实实回答的样子,让周总理十分喜爱,他看得出来这名晚辈是个老实善良的人,便伸手拍了拍后者的肩膀。

临近中午的时候,数个祖坟在亲戚们的带领下,周总理已尽数祭拜完毕,便应王戍父亲的邀请去到了他们家,小憩片刻。

王戍的父亲王贶甫也是个心向革命的志士,为了能在绍兴更好地开展革命运动,他找来了数位当地的工人代表,几人一起向周总理取经。

看着风采照人的周总理,想到报纸上写的日军残杀中国人的暴行,等大人们的事情忙完后,王戍就鼓起勇气,上前请求周总理能带他加入军队,上到前线,保家卫国。

周总理并没有马上答话,在沉思一阵,他语重心长地表示:王戍年龄还小,且目前尚在学校学习,不适合上前线去当兵。

一听此话,王戍瞬间泄气,开始垂头丧气起来。周总理看他有这样的爱国之心,不禁大为感动,心中对这孩子的喜爱就又多了一分。

“要不,我收你做我的义子吧。”周总理郑重地说。

刚刚还灰心丧气的王戍,一下子抬起了头,睁大眼睛,似是不敢相信,其父见状,赶紧上前推了他一下。

反映过来的王戍,便马上连声说好,接着便在他父亲的提醒下,再向周总理鞠躬三次。

周总理大喜,为了以表郑重,他立即请人拿来一张宣纸书写下“乘长风破万里浪”,送给了王戍,至此,正式收其为义子。

建国后,因周总理事务繁忙,王戍便再未见过义父一面,但他给周总理寄过许多信。

后来,又因知道周总理让亲戚朋友们不能打着他的旗号,所以王戍一直将这事埋在心里,没有对外言说。

参考资料:

《1939年周恩来视察浙江绍兴抗战前线》.澎湃新闻

《王戍》.绍兴红色人物

《周恩来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义子王戍》.中共新闻网

《周恩来的“官德”:不给嗣子女和义子名分》.人民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

凌高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