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夜已深,工地依旧灯火通明

湖北日报视频 2025-02-20 08:11:22

夜幕下,枝江长江大桥北岸主塔作业平台灯火通明。 (湖北日报通讯员 安超 摄)

宜昌是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撑。春寒料峭中的峡江之畔,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满弦开弓,只争朝夕。

2月18日晚10时至次日凌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兵分四路,深入沿江高铁宜昌北站、枝江长江大桥、长阳清江抽水蓄能地下电站、襄宜高速远安驻马场隧道,探访项目工地,并与夷陵、枝江、长阳、远安四县市融媒体中心“联县直播”,感受峡江之城为我省建成支点拼搏奔跑的速度与激情。

223米高空

枝江长江大桥主塔拔节生长

明年建成后,“千年孤岛”居民5分钟过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高伊洛 吴坚

通讯员 郑子贤 毛晓娜 赵雪如

2月18日晚10点30分,枝江长江大桥建设现场。

在距离地面223米的高空,大桥北岸主塔右幅作业平台机器轰鸣,一派繁忙。

枝江长江大桥全长1549米,主跨890米,是当枝松高速公路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径的钢箱组合梁斜拉桥。

“夜间,我们主要在内模平台开展钢筋绑扎作业,‘白加黑’24小时轮班制,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今年3月主塔封顶。”四川路桥当枝松高速公路3标项目经理明驰介绍。

枝江长江大桥北岸主塔设计高度241米。眼下主塔左幅已经达到229米,右幅达到223米,主塔工程量完成95%。按照计划,大桥今年4月将开始斜拉索施工,9月完成引桥桥面系及小箱梁架设施工,12月完成大桥合龙。

他说,枝江长江大桥建设在吊装、预制和安装等方面,克服了很大的困难。此前吊装的钢—UHPC组合梁,宽47.5米、长15米、重达586.9吨,且落位精度要求很高,给吊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施工现场位于200多米的高空,瞬时风速可达8级,给施工带来影响。项目部通过加强保温养护、加大风力监测,全力保证主塔建设安全有序推进。

主塔加快建设,北岸边跨混凝土箱梁施工也在全力赶工期。308米混凝土箱梁被分成39段,利用现场搭建的“空中梁厂”提前预制。

该“空中梁厂”采用智能装配空中预制、滑移、拼装工艺,避免大体积箱梁现浇混凝土收缩开裂,能大幅提升箱梁预制质量和施工效率。

目前,“空中梁厂”预制混凝土箱梁已完成10段,剩下29段预计到今年7月全部完成。同时,工程北接线引桥建设也正按计划推进,预计6月完成预制安装。

“这座桥,我们盼了半辈子!”接受采访时,在枝江市百里洲镇联丰村生活了68年的村民王泽洲感慨。

枝江百里洲是长江第一大江心洲,因环江堤长百里而得名。这是目前全省唯一不通省道、县道的区域性边界口子镇。沙洲四面环水,岛上3万余常住居民出行,主要靠渡船。

“渡船30分钟一班,碰到节假日,排队等渡船过江就是常态。”王泽洲介绍。到了晚9点之后,轮渡收班,百里洲就变成“孤岛”。

枝江长江大桥设计标准为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每小时120公里,预计2026年上半年建成。

大桥建成后,将彻底改写百里洲“千年孤岛”的历史,让百里洲居民告别“渡船出岛”,实现5分钟过江。

而作为当枝松高速公路项目的重要组成,这座大桥也将加速当阳、枝江、松滋三地互通,为百强县市聚集区注入交通新动能。

2000余建设者鏖战宜昌北站

每块铝板都有编号 安装误差小于2毫米

宜昌北站工地,施工人员进行高架层候车厅天花板安装。 (湖北日报通讯员 彭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郑岚

通讯员 袁平 杨依泠 张睿

2月18日晚10时,沿江高铁武宜段宜昌北站建设现场灯火通明。

这座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规模达9台20线的特大型高铁枢纽站,正在2000余名建设者的昼夜鏖战中“整装待发”。

主站房二楼候车厅内,20根钢柱如擎天巨人般撑起4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近百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地面铺设、装饰板材备料等施工作业。

“每块铝板都有编号,夜间做好前期准备,第二天高空作业人员只需依照编号对号入座即可。”中铁建工宜昌北站项目部生产经理王金栋介绍,宜昌北站正在进行整体装饰装修,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眼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室内墙面铝板安装、吊顶、地面石材铺装,以及外立面玻璃幕墙安装。

“银白色的幕墙,灯光一照,像不像三峡大坝的波光?”王金栋手持激光笔向上一指。

原来,站房暗藏“山水典藏”的设计理念,吊顶上的水波纹面板在射灯下泛起粼粼微光——这是设计师从三峡奔涌江水中汲取的灵感。

为了完美呈现设计师理念,幕墙铺设必须严丝合缝,安装误差要控制在2毫米以内。施工人员安装一块板材,有时要反复测十几次。

“建成后,这个大厅可容纳5000余人。”王金栋说,为确保顺利通车,工地春节一直没停工。

在距工地6公里的项目指挥部,总工程师庄翔正紧盯“智慧工地”大屏。BIM系统实时显示着施工数据:钢结构应力值、高空作业人员定位、幕墙平整度监测……

“AI提示温度超标,就表示焊缝不达标,会立即通知工人返工。”庄翔滑动屏幕,3D模型中的站房如透明水晶般层层展开。这套系统还能模拟暴雨、地震等极端情况,确保站房拥有“烧不坏的身躯”和“震不垮的筋骨”。

紧邻候车大厅,宜昌高铁新城站前南广场建筑工地,几十名工人正在停车楼屋面进行防水层施工。

“截至目前,高铁新城项目到岗工人600多人,所有子项均按施工计划加紧施工。”中国一冶现场施工负责人田冬冬介绍,建设者们正全力冲刺,确保沿江高铁武宜段顺利通车时,高铁新城也能完美呈现。

今年9月,宜昌北站即将投用,这里将见证4.5小时抵京、1小时达汉的“高铁速度”。而随着配套的花溪路快速通道3月将全线贯通,从宜昌主城区到北站仅需15分钟。

驻马场隧道

零点,襄宜高速在山体内延伸

2月18日深夜,工人操作双曲臂凿岩台车,在驻马场隧道掌子面钻孔。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启超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路 郭启超

通讯员 王倩 周大威

2月18日晚11时30分,远安县河口乡集镇万籁俱寂,几公里外,襄宜高速公路驻马场隧道施工现场依旧灯火通明。

凿壁钻孔、爆破清理、喷射混凝土……每过16至18小时,隧道就会向前延伸3米。

戴好安全帽,坐上摆渡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顺着已完成土建的隧道行进几百米,抵达一处名为“二衬台车”的节点。步行向前,繁忙的施工现场出现在眼前,沿途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不停。

隧道的最深处,在2名操作手和1名观察员的遥控下,一台双曲臂凿岩台车正在掌子面山体上钻孔。

“以前人工开挖,一个掌子面要安排9名工人钻孔,钻一个孔需要半小时。现在使用凿岩台车,2分钟就可以钻一个孔,只需要3个人操作,效率大幅提升。”中铁十八局集团襄宜高速一标副总工程师李国权介绍,隧道掘进包括钻孔爆破、通风排烟、安装钢拱架、喷射混凝土等多个工序,一整套工序下来,时长16至18小时左右,隧道就会向前掘进3米。

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襄宜高速宜昌段土建一标全长10.604公里,包括5条隧道和3座桥梁,桥隧占比逾九成。3700米长的驻马场隧道是最长的隧道,也是襄宜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自去年3月开工以来,目前双向掘进1800多米,进度已过半。

为保证隧道快速优质掘进,项目部引进了双曲臂凿岩台车、挖改锚杆钻机、湿喷机械手、防水板铺挂台车、超声波热熔焊机、先进工装台车等智能化先进工装设备,并优化了施工工艺。“施工现场24小时不停工,预计驻马场隧道今年10月底可贯通,明年6月整个标段完工。”他说,目前一标段的5条隧道已经全部开工。

与掘进的“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全生产的“慢”。在驻马场隧道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牌随处可见。进隧道前,所有工人要在安全警示镜前整理仪装。隧道入口门禁设置有手机和火种存放处,隧道内也竖立有大幅安全提示牌。

“驻马场隧道途经煤矿采空区,是一个低瓦斯隧道,隧道内设置有一整套监控系统,在洞口、二衬台车和掌子面都装有甲烷等监测仪器,所有监测仪器24小时运转,一旦出现浓度超标等异常,监测仪器就会报警,进行应急处理。” 中铁十八局襄宜高速一标安质部长魏亚州介绍,在施工时,会采取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探测有无瓦斯溢出风险,“宁可慢一点,也要保安全,这是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共识”。

时过零点,隧道内的施工仍在继续,机器的轰鸣声在夜空中回荡,施工人员挑灯夜战,襄宜高速公路正在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

作为平顶山至宜昌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襄宜高速宜昌段项目是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的高速公路重点项目,预计2027年建成通车。届时,宜昌到襄阳的高速公路通行时间可从原来的3小时缩短到1.5小时,将有力推动“金三角”高质量协同发展。

相当于再造一个隔河岩电站

清江畔,“超级充电宝”蓄势待发

长阳清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工地,挖掘机前往掌子面施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凯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凯

通讯员 江清萍 尚思为

掌子面爆破、机械钻孔、隧洞支护,隧洞内作业人员各司其职、各类设备来回穿梭……

2月18日深夜11点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清江畔,长阳清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现场车水马龙。

“目前整个工区总共300余名参建人员,50多台套设备24小时连轴转,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隧洞内各个作业面都是按计划稳步推进。”清江抽水蓄能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人黄晓鹏介绍,眼下全长1282米的通风兼安全洞已贯通,全长1643米的进厂交通洞已推进600米,为下阶段地下洞室群开挖创造条件。

隧洞顶部的风筒全功率运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一路前行,见工人们都穿着单衣施工。“这个项目山体内温度高,施工作业也会产生各类粉尘,我们充分利用洞内空间,布置多条通风管线,保障24小时不停输送新鲜空气,使洞内空气指标满足规范要求。”黄晓鹏介绍。

长阳清江抽水蓄能电站是全国唯一建在县城的抽水蓄能电站,也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电站总投资79.09亿元,共设计安装4台单机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相当于再造一个清江隔河岩电站。

在江面上游不远处,抽水蓄能电站保通工程清江市政特大桥施工现场同样灯火通明,大桥在黑夜中轮廓已现。

记者爬上35米高的桥面作业层,拉索着力下,桥面在两座桥墩前后伸展。

当晚,4段桥面的钢筋笼全部绑扎完成,每段长8米。负责现场技术管理的王迎港告诉记者,他春节是在工地上度过的,“我们要是慢一步,后面其他工程都得跟着慢,加班加点就希望大桥能够早一天通车。”

随着混凝土的浇筑,32米的新桥面在清江上拔节而出。

“大桥建成后,抽水蓄能电站将具备封闭施工条件,不仅项目建设效率大大提升,还保障了群众往来长阳主城区、津洋口区域的通行需求。”长阳县住建局副局长潘九林介绍,清江市政特大桥是长阳县城第三座跨江大桥,采用独特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造型,将为长阳县城再增添一道亮丽风景。

清江抽蓄梦“起底”于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清江三级电站的开发建设,灵活调节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强。这个位于清江左岸的“超大充电宝”,可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调相、填谷、储能、事故备用等一系列功能。

黄晓鹏介绍,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工程施工总工期75个月,计划2029年首台机组发电,2030年全部投产。这也是30多年前隔河岩电站投产后,清江梯级开发的又一新起点。

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3.4亿千瓦时,年抽水耗用低谷电量17.9亿千瓦时,年发电利用小时数1113时,年抽水利用小时数1484时。每年可节省电网标煤耗45.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3.2万吨,预计可实现年产值8.2亿元,年税收1.2亿元。

长阳清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士军介绍,项目建成后,将与全县风、光新能源互相配套,打造长阳清江抽水蓄能暨风光水储一体化新能源项目基地,成为长阳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