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才权:晨光书画夏令营,革命情怀助诗兴

冯才权的晨光书画 2019-08-17 21:46:59

冯才权:晨光书画夏令营,革命情怀助诗兴

通讯员/鸿飞

晨光生画意;墨韵养诗情。

日前,“红色文脉·艺术随行”晨光书画夏令营采风团一行30多人,走进锦和镇革命老区金沟村海湾“旭日”“晓月”体验写生,拉开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感受红色革命文化,并塑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序幕。

——寻迹

金沟村,是解放新寮岛的内陆唯一联络点。

现在唯一健在的93岁亲历者莫荣说:“在烽火燃烧的岁月里,我与另两人于黑夜中,各划一条槽白仔渔船,分别各护送3名民兵渡到对面的烟楼村。我们都是背向大海,退着上船,让留下的足印给敌人带来假象,以为是岛民出来锦囊赶集,而争取宝贵的时间。

当时,渔船上的民兵,经常有被敌人的子弹射中,而鲜血直流,染红海水的。但我从来不惧怕,只顾拼命地划桨。有一次,子弹从我的额头飞过,右肩膀的衣服也被打了一个洞,幸好没事。

有一次,国民党兵从外罗埠沿海岸线的小树林追杀过来,到达金沟村南边的“晓月”石旁的渔港时,被渔民发现。当时,全村78人抬着锄头、农具、木棒等,喊叫着进行“游击队”式周旋,硬把敌人逼赶至城内境及北门港躲藏起来。最后,平息了战事,护送任务才算圆满完成。”

听完故事,24年前便把金沟村海湾定为晨光书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皆率领学生来采风的冯才权老师,深深被眼前这位瘦高、豁达、和蔼、耳背,刚痛失因车祸而离开的唯一儿子的老人所动容。

“家中的顶梁柱没了,年过半百的媳妇不能做海,当兵退伍的孙子在外打工,老人的生活更清苦了,谁来照顾、关心老英雄的起居呀?”冯才权的摄像机镜头在捕捉间,眼睛湿润了。

——感受

清晨,6部轿车到达水泥路通向海边的金沟村海湾。师生、家长便开始搬下画具,并进行合影。排球玩耍之后,冯才权老师便乘着朝霞的余辉,给孩子们示范海景水粉画写生。

在金沟灯塔伴随的“旭日”巨石上,小画家们欢呼雀跃地提海水、找位置、对景点、沐阳光,很快便进入了写生状态。一会儿,一幅幅饱含激情,而色彩自然、构图不一的习作便出现。看那渔船、渔民、渔网、海鸥、风车、红树林、小贝壳及远方的风景,皆纷纷入画。

接着,同学们便移步到南边的“晓月”港湾采风。天后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英雄海岸”,太多的神秘及记忆尽藏在那斑驳嶙峋、奇形怪状的巨石之中,令人遐思、启迪向上。

笔直的硬底化道路,通向防风港。一棵松树下,20多名学生席地而对景作画。半晌,又一幅幅实物取景的水粉画习作精彩亮相。三两船只泊港湾,一波一水皆有情。童心问道无所向,笔笔藏玄是画言。

合影观光之后,大家便回到北边树荫下聚餐。接着,紧张、快乐的海上游泳学习便开始。

家长、师生或戏水、或拾贝壳、或在渔船上静思、或捉小鱼。最后,到竹林掩映下的清凉小溪中洗净咸水,给是次有意义、真难忘的夏令营划上了句号。

——收获

下午,同学们归到画室后,便对40多幅现场写生习作进行筛选交流,并进行再创作。

优秀习作全部参加了“守望原乡”晨光书画师生作品展暨进曲界海鸥社区长卷挥毫活动,并将在河南美术出版社《青少年书法》(少年版)专题发表及微电影《走进徐闻书画教育“老字号”——晨光书画》专题片中展播,给孩子们砥砺意志、提高审美、热爱家乡、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发愤读书、学会做人、报效祖国而架设了平台。

——填词

《蝶恋花·晨光书画夏令营》

冯才权

君道画言无意义?每到金沟,革命情怀厚。

你我海前观日耀,相约夏令营而至。

文脉传承红色忆,艺术随行,哪有今年乐?

笔墨晨光潮满岸,师生共叙欢颜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