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保证金就收了1.79亿!工程投标又出大事?

标事通职场说 2024-03-15 01:30:08

史无前例!投标参与企业3578家,光保证金就收了1.79亿!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档案馆(档案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公开招标,项目造价近1.2亿元,参与投标的建筑企业就多达3578家,创了历史新高。

而按照招标公告中要求的50万保证金计算,1.79亿元的总额保证金甚至比项目造价还要高。

此消息一出,引发了众多“吃瓜”投标人的讨论。有的说项目招标门槛低是好事,至少公平公正。

但更多的人反对说,这样的招标不仅劳民伤财,围标的成本还很低。

同时也有人感叹,工程投标太难了,一个标动不动就上千家抢,还很乱。

标哥想由这些评论引出2个问题的探讨:一是投标保证金取消的对吗?二是围标、串标有没有治本的方法?

投标保证金取消,投标更难了吗?

当年取消投标保证金的消息刚出时,确实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争议集中在改革到底是“因噎废食”的无奈之举,还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客观要求?

可就近年来多个省市实行后的效果可以看出,任何的政策执行都不是一刀切的,而是试验、优化和完善的过程。

以浙江省这个比较早实行改革的为例,2017年以来在探索取消投标保证金的同时,开展历年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及合同欠款清查清退,履行了治理占用、挪用等违规的初衷。

也正因为有浙江这些良好的先例,取消投标保证金改革才能在各省市陆续实行。

并且取代保证金的工程保函也有政策在同步完善当中:

2021年2月9日,住建部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工程保函示范文本的通知》,制定了《工程保函示范文本》,自2021年3月1日起执行。

在标哥看来,取消保证金的改革是为了降门槛鼓励中小企业来良性竞争,而恶意的像围标、串标,本不就是它能解决的。

投标违规乱象,有治本的方法了吗?

投标行业乱象错综复杂,而针对于此的改革也不断,那有没有探索出来治本的方法呢?当然有!

针对单个项目投标企业过多的现象,河北唐山市采用施工招标项目试行有限数量入围评审办法,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例,改革前每个标段投标单位达一两百家,改革后一般只有几十家,数量减少近一半。

针对围标、串标违规治理,多地省市实施“评定分离”改革。

“评定分离”虽一开始受到多方质疑,认为评委会不排序推荐,怎么体现择优的原则?而业主方最终定标的话,招标评标会成为走过场的儿戏。

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利远远大于弊的。

“评定分离”让招标人的责任回归,让最熟悉项目要求的人来作最终决策,避免履约与投标水平不一致时,甲乙方之间的扯皮情况,也让招标人无法推脱责任时更注重项目监管。

弱化了评标委员会的权力,让以往“公关重点”的评审专家回归专业。在评标专家入库的规定下,评标专家水平必须相应提高,不然无法满足不排序但要有高度概括理由来推荐投标人的要求。

同时对评标专家加强审查监管。去年年底在四川、河南、湖南等多个省市有近100名评标专家被通报的消息,就可见监察力度之大。

针对工程建设资质门槛低造成乱象多的问题,从显性准入门槛变成信用评价的标准严控,一旦违规就可能会被清理出市场。

广东省住建厅近日就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我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此前江苏、上海、山东、合肥等地也先后发文。

各地相关政策总结来说:拖欠工程款的,限制市场准入,直至清出建筑市场!凡发生亡人事故,暂停企业投标资格!严重的不予批准资质升级和增项!

可以看出诚信经营和项目管理水平,未来将决定工程建设企业的生死存亡,这将有效地让行业去芜存菁。

不同的定标办法与我国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未来可能除“评定分离”、“评定合一”外,还会有不同的评标、定标的办法。

而不断优化完善的定标方法,定会有效终结乱象,道阻且长,但已在路上。

0 阅读:0

标事通职场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