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副总统在全球直播镜头前的争吵,让全世界都大跌眼镜。美国上届总统和这届总统对乌克兰政策的巨大转折出乎所有人预料,无论对这场战争抱持何种立场,都应该对美帝这种行为表示不齿。
对于泽连斯基的举动,还是很有争议的:有人称其不识大体不顾大局,有人称其勇敢无畏不卑不亢,有人说他应该忍辱负重,有人说他沉溺表演混淆了现实和理想,有人说弱国无外交,有人说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场上也难以得到,有人说他如果签了那矿产协议就是丧权辱国……
说到忍辱负重签丧权辱国的条约,我想起了李鸿章——《马关条约》是他签的,《辛丑条约》是他签的,卖国的骂名背了100多年。以后也会继续背下去。但李鸿章天生就是软骨头、是愿意签卖国条约的人吗?当然不是。
1843年,21岁的李鸿章遵父命入京准备考试时,也是少年意气心怀壮志,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三千里外欲封侯。后来,李鸿章参与剿灭太平天国、主持洋务运动,立下了不小的功业,可谓晚清一代名臣。然而随着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李鸿章声名大损。再到后来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进京,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是“东南互保”的一员,拒绝清廷要求各地督抚起兵对洋人宣战的命令。再后来,又是他代表清廷签订了《辛丑条约》,签约后两个月即吐血而死。李鸿章的《临终诗》这样写道: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最后的遗言是说这世界群狼环伺、提醒后人还需努力应对。现在想来,当时国弱民穷积弊重重,打不过就只能低头,也确实难为李中堂了。坚决不认输、死战到底,打到玉石俱焚?所谓“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也就是说说而已。终究要面对现实。
又想起宋金和议,宋高宗和秦桧杀了岳飞与金国议和,这在历史上的褒贬当然从来没有疑义。只是,我总会记起如今陕西丹凤县棣花古镇,当年这里是宋金对峙的战场,有宋金桥、宋金井。
宋金古井旁有这样的介绍词:
“两军将士饮食甘泉后,忆乡思母,涕流满襟,遂生和平之意,恰好此时传来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的消息,两军将士欢呼雀跃,为感边城百姓善举,特将此井命名为宋金古井,寓意同饮一口井水,共建和平之盛世,从此以后不再征战!”
请注意,景区的这段介绍词里没有民族大义,没有靖康耻犹未雪的慷慨激昂,没有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只有普通人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以及对和平安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