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叶雨拾光。吡虫啉上市已有40多年,由于其安全高效、经济实惠,至今仍是一款深受大家欢迎的杀虫剂,但随着抗性及虫害复杂性的提高,现在单一使用往往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过,将其与其他药剂混用,既能扩大防治范围,又能相互增效,还是能解决不少虫害难题,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吡虫啉常用的混用配方。文章篇幅较长,可以收藏起来,慢慢看。

吡虫啉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于害虫神经系统,具有内吸性,能通过植物传导杀灭害虫;高效氯氟氰菊酯则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能快速击倒害虫。两者混用,作用机制互补,扩大杀虫谱,可显著增强对刺吸式和咀嚼式害虫的防治效果,同时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
主要特点
杀虫谱广:对蚜虫、飞虱、蓟马、叶蝉、菜青虫、棉铃虫等多种害虫均有良好防效。速效性与持效性兼具:高效氯氟氰菊酯快速击倒害虫,吡虫啉持续发挥内吸杀虫作用,持效期可达20-25天。使用方法及用量
防治小麦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混合喷雾,每亩用药液量30-40升。防治蔬菜蚜虫、菜青虫,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混合,每亩喷施药液量30-45升。防治棉花棉铃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搭配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每亩用药液45-60升均匀喷雾。适用作物
适用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番茄、黄瓜、白菜等蔬菜作物,苹果、柑橘等果树,以及棉花等多种作物。

吡虫啉主要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阿维菌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类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对螨类和鳞翅目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二者混用,可增强对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蚜虫、叶螨、潜叶蛾等害虫的防治效果。
主要特点
杀虫杀螨,增效明显:能够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同时防治害虫和害螨,减少用药次数,对小菜蛾、红蜘蛛等抗性害虫效果显著提升。渗透性强:阿维菌素的强渗透性与吡虫啉的内吸性相结合,使药剂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使用方法及用量
防治蔬菜小菜蛾,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与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混合,每亩喷施药液30-45升;防治果树红蜘蛛和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搭配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液量45-60升。防治柑橘潜叶蛾,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混合喷雾,每亩用药液量40-50升。适用作物
柑橘、苹果、梨树等果树,以及白菜、甘蓝、番茄等蔬菜作物,还可用于玫瑰、菊花等花卉。

吡虫啉主攻刺吸式害虫,哒螨灵则是杀螨的高效药剂。二者混用,实现了对害虫和害螨的双重防治,适用于同时遭受蚜虫、粉虱等害虫和红蜘蛛等害螨侵害的情况。
主要特点
虫螨双杀:一次施药,同时解决害虫和害螨问题,节省时间和成本。持效期长:哒螨灵的持效性与吡虫啉的内吸性相结合,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防治效果。使用方法及用量
防治苹果树、柑橘树红蜘蛛和蚜虫,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混合,每亩喷雾药液量45-60升。防治茄子红蜘蛛和蓟马,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混合液喷雾,每亩喷施30-40升。适用作物
适合柑橘、苹果、梨树等果树,以及茄子、辣椒等蔬菜作物。

吡虫啉具有内吸性,能在作物内部形成保护网,害虫取食后中毒;联苯菊酯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害虫击倒速度快,且对螨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二者结合,作用方式互补,扩大杀虫谱,对刺吸式害虫和鞘翅目害虫都有良好防治效果,尤其适用于害虫高发期。
主要特点
快速高效:联苯菊酯的快速击倒能力与吡虫啉的持续杀虫作用结合,施药后能迅速击倒害虫,在短时间内控制虫口密度。虫螨兼治:对害虫和螨类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同时控制多种有害生物。适用广泛:对蚜虫、叶蝉、甲虫等多种害虫均有显著防效,可用于多种作物。使用方法及用量
防治苹果树蚜虫,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与2.5%联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混合,均匀喷雾,每亩用药液量45-60升;防治蔬菜叶蝉,用同样配比的混合液,每亩喷施30-45升。防治茶树蚜虫和茶螨,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混合喷雾,每亩用药液量30-40升。适用作物
适用于黄瓜、番茄等蔬菜作物,苹果、梨树等果树以及茶树。

噻嗪酮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同翅目害虫如飞虱、叶蝉、粉虱等有特效,主要作用于害虫的卵和若虫,通过抑制害虫几丁质合成,使害虫不能正常蜕皮和发育。二者混用,既能迅速降低害虫数量,又能控制害虫的繁殖和生长,对粉虱、叶蝉、介壳虫等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特点
虫卵兼治:不仅能杀死成虫,还能有效抑制虫卵孵化和若虫生长。持效期长:噻嗪酮的持效性和吡虫啉的速效性相结合,使药剂的持效期延长,减少施药次数。使用方法及用量
防治水稻飞虱,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混合,每亩用药液量30-40升,均匀喷雾。防治柑橘介壳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混合喷雾,每亩喷施45-60升。适用作物
适用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柑橘、葡萄等果树及蔬菜作物。

吡虫啉作用于害虫神经系统,多杀霉素能快速麻痹害虫,干扰其正常生理活动。二者混用,对鳞翅目害虫和刺吸式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益虫相对安全,有利于生态平衡。
主要特点
广谱低毒:在有效防治多种害虫的同时,对蜜蜂等益虫毒性较低。延缓抗性:对已产生抗性的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使用方法及用量
防治棉花棉铃虫和蚜虫,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2.5%多杀霉素悬浮剂1500倍液混合,每亩用药液45-60升均匀喷雾。防治蔬菜小菜蛾和蓟马,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2.5%多杀霉素悬浮剂1500倍液混合液喷雾,每亩喷施30-45升。适用作物
适用于棉花、蔬菜等大田和园艺作物。

吡虫啉和啶虫脒都是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机制相似,但在杀虫谱和活性上有一定差异。二者混用,可互补增效,增加对害虫神经系统作用的靶点,提高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效果,尤其对已产生一定抗药性的蚜虫、白粉虱等害虫效果显著。
主要特点
针对性强:对蚜虫、粉虱、蓟马等刺吸式害虫防治效果突出。抗性治理有效:有效克服单一药剂使用导致的害虫抗药性问题。使用方法及用量
防治黄瓜白粉虱,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混合喷雾,每亩用药液量30-40升。防治桃树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混合喷雾,每亩喷施40-50升。适用作物
适用于温室蔬菜如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等,以及桃树、梨树、花卉等,易受刺吸式害虫侵害的作物。

吡虫啉和噻虫嗪同属烟碱类杀虫剂,都具有良好的内吸性、触杀和胃毒作用。二者混用,能扩大杀虫谱,提升药剂在作物体内的分布和留存时间,增强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蓟马等的防治效果,持效期更长。
主要特点
持效期超长:一次施药,持效期可达30天左右。内吸性优异:能更好地被作物根系和叶片吸收,保护作物各个部位,有效防治不同种类的刺吸式害虫。使用方法及用量
拌种时,每10千克种子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40毫升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30克混合包衣,可有效防治苗期蚜虫、飞虱等害虫。防治果树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混合喷雾,每亩用药液量45-60升。防治水稻飞虱,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混合喷雾,每亩用药液量30-40升。适用作物
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苹果、梨树等果树以及蔬菜作物。
9、吡虫啉+螺虫乙酯吡虫啉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和速效性,螺虫乙酯则能双向传导,在植物体内长时间保持活性。二者搭配,既保证了快速杀虫效果,又能实现长效防控,对介壳虫、粉虱等隐蔽性害虫有特效。
主要特点
长效防控:持效期可达35天左右,减少频繁施药的麻烦。靶向防治:针对介壳虫、粉虱等难防治害虫,能深入植物组织发挥作用。使用方法及用量
防治梨树梨木虱和蚜虫,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与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倍液混合,每亩喷雾药液量45-60升。防治温室白粉虱,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与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倍液混合喷雾,每亩喷施30-40升。适用作物
适用于梨树、苹果树等果树,以及温室蔬菜等作物。
以上就是今天关于吡虫啉混配方案的分享,如果觉得有用,记得点赞收藏,把它分享给身边的人,如果有不同看法、或者更好的方案,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