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主席到天津视察,见到相声演员马三立之后说的话令人大笑

寻新的希望海 2024-12-04 18:00:16

1956年的一个初夏夜晚,天津南楼小礼堂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群文艺界代表正满怀期待地等候着一位特殊的观众。忽然,礼堂大门打开,一位身材魁梧、头发花白的男子迈步走了进来。他就是毛泽东主席!台下众人屏息凝神,唯有一个瘦小的身影激动得浑身发抖 - 那是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今晚,这位相声大师将面临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表演。

从卖艺到国宝:马三立的曲折人生路

2-2、马三立出生于1914年,是天津卫一个穷苦艺人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跟着父亲马贵学习相声,8岁就开始撂地卖艺。那时候,说相声可不是什么体面活儿。马三立常常饥一顿饱一顿,还得受尽欺负。

抗战时期,马三立被骗进了汉奸袁文会的联义社,被迫表演。他本想只待三个月就走,没想到一待就是五年。这段经历让他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新中国成立后,马三立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用再担心吃不饱穿不暖,能专心创作相声了。1954年,他创作的《卖猴儿》一炮而红,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的穷苦艺人,有朝一日能见到毛主席?马三立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一遍遍练习着要表演的相声。

意外邀请:马三立登上人生巅峰舞台

1956年夏天,马三立正在家里琢磨新段子,突然收到一纸邀请函。原来是毛主席要来天津视察,地方领导想让他去表演助兴。

马三立拿着邀请函,兴奋得在屋里来回踱步。他脑海中不停回想着往事:那些饥寒交迫的日子,那些被欺负的经历,还有解放后翻身做主的喜悦。如今能见到毛主席,他觉得自己的人生达到了巅峰。

但兴奋之余,马三立心里也打起了鼓。他琢磨着:该说什么相声?会不会把主席给得罪了?要是说得不好,会不会被轰下台?这可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表演啊!

就在马三立左右为难时,他突然想到了那个让他一举成名的《买猴儿》。这个段子讽刺性强,又贴近生活,应该能逗乐主席吧?他决定就用这个,开始加紧排练。

初次见面:马三立紧张到语无伦次

见面那天,马三立比平时早起了两个小时,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他反复照镜子,生怕哪里不得体。

到了南楼小礼堂,马三立的心跳得厉害。他不停地整理衣服,擦汗,深呼吸。其他代表看他紧张的样子,都忍不住想笑。

终于,毛主席来了。他精神矍铄,面带微笑,与每个代表握手寒暄。轮到马三立时,他紧张得差点站不稳。

登台献艺:马三立压力山大

晚上的文艺汇演开始了。马三立坐在后台,紧张得手心直冒汗。他看着其他演员一个个上台表演,心里越发没底。

终于轮到马三立上场了。他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板走上舞台。台下坐着毛主席和其他领导,马三立觉得自己的腿有点发软。

但一开口,马三立就进入了状态。他讲述了一个农民和地主斗智斗勇。故事里,农民的儿子聪明机智,而地主的儿子却蠢得可笑。

马三立绘声绘色地模仿着不同角色,时而装傻充愣,时而机智过人。他的表情、动作、语气变化多端,逗得台下笑声不断。

毛主席也被逗乐了,不时拍手叫好。看到主席开怀大笑,马三立更来劲了。他添油加醋,把故事讲得更加精彩。

这句话让马三立受宠若惊。他没想到自己的相声能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评价。

马三立听了,心里充满了使命感。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相声艺术发扬光大。

马三立这次见毛主席的经历,成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他常常跟人提起这事,眼里满是自豪。

这次经历也让马三立对共产党更加崇拜。1985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把入党那天当成自己的第二个生日,每年都要庆祝。

2003年,马三立离世,享年89岁。他的葬礼很简朴,但来悼念的人却排起了长队。人们怀念的不只是一个相声大师,更是一个有情有义、始终不忘初心的艺术家。

马三立告诉我们:再普通的人,只要努力追求梦想,就能成就非凡。艺术的魅力,不在于名利,而在于用欢乐温暖人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