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日,我国芯片领域的一位顶级专家张浩终于传来好消息。
诺思微与美国博通达成和解,宣布终结这场历时9年的官司,这也为张浩这位中国科技巨头的9年牢狱生活划上句号。
然而,在他美国被关押的这9年中却始终饱受美国的“间谍罪”诬陷,这是为何?
“间谍罪”为何总是抓不住证据?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从本世纪起,就开始对我国进行制裁。
尤其是在我国逐渐崛起于科技领域时,更是对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和专家人才形成巨大的打压,试图将他们一网打尽。
而美国方面更是频繁发布关于“中国间谍”的悬赏任务,以此威胁、利诱更多的人站在他们这一方进行告密。
然而,他们所拿出的所谓“铁证”,证据确凿到什么地步呢?
其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件,就是中国顶尖芯片专家张浩在美国被捕。
张浩是我国洛阳理工学院的一名毕业生,后来便赴美攻读博士学位。
2001年,他在美获得电子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
取得学位后的张浩,随后就前往美国计算机协会担任高级技术总监,并在相关领域积累了多年的工作经验。
但是,随着中美两国政治局势的让步,美国对中国人才的打压力度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当中国开始实现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并向全球市场进行推广时,美方更是坐不住了。
于是,当时担任诺思微公司的美国安华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邓文达,便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开始对张浩进行打压,最终也将控诉状提交给美国税务局。
张浩当时还是诺思微公司的大股东之一,但另一家大股东却被美国合伙人安华所控制,他多次就控诉公司的专利问题要求张浩转让股份并收购其手中的专利。
但是,张浩一直坚决不同意,因为这是他们团队多年来自己所辛苦积攒下来的专利和研究成果。
尤为关键的是,滤波芯片作为五大核心技术之一,被张浩称为“中国未来有可能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域之一,美国当然希望这项关键技术落在他们手中。
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美国便将这场官司当做了一场国际较量,最终还将官司升级为了跨国法律纠纷,将控诉状提交至美国税务局。
正因为中国缺少足够的经验,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我国最终输掉了这场官司,张浩也因此遭到美国方面的指控。
中国专家为何无法受到保护?诺思微是一家由加州伯克利大学以及德州农工大学联合创办的一家半导体产品设计公司,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布兰登堡,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媒体产品设计的公司。
并且该公司主要生产应用于视频、音频、数据等处理器领域的信息处理系列产品。
最初成立于1993年的时候,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集成电路芯片设计。
而该公司最具影响力的一款产品就是“数字视频解码器”系统,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DVD播放器、数字机顶盒以及高清录影机等设备中。
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诺思微逐渐将重心转向研究和开发广播电视领域相关技术和产品,同时这一时期也是诺思微公司最为辉煌的时期,创造了下一个十年的奇迹。
1999年诺思微注册成立商标,持有200多项专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该公司的年收入就高达3.5亿美元。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美方却产生了恐慌情绪,并认为如果任由诺思微公司继续发展下去,他们将会失去对数字市场所掌控的绝对权威。
于是,美国安华公司便开始将矛头对准了诺思微公司,当时张浩及他的团队所持有的专利和研究成果已经高达200多项,这些都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于是,美国安华公司便开始着手打压诺思微公司的控诉,这才有了前面提及到的关于跨国法律纠纷的问题。
颇值得注意的是,在美方方面控诉诺思微公司的控诉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与中美两个国家之间签署ACQUISITION AGREEMENT对比起来,发现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别。
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专利权的问题,在控诉状中并未涉及到专利权问题,而这也是导致我国最终败诉的原因之一。
随着近年来国际半导体行业的不平静局势以及中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于规范国内半导体企业收购国外企业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此举并非为了让中国技术“锁死”在国内,相反,还希望通过与外国企业建立合资合作关系,以此推动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中美这条无形的“红线”就这样横亘在我国半导体行业与美国之间,使得中美两国科技界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诺思微与美国博通达成和解消息传来后?经过我国在此事件上付出了多年的辛苦努力后,最终换来诺思微与博通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清单并声明,此前美国法院作出的判决包括双方之前签署的协议均宣告“失效”。
自此,我国顶级芯片专家张浩被美国维权纠纷事件彻底划上句号,他也将于近日平安回国并重见天日。
然而,在此次事件中还有另一件事情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张浩出狱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长达9年的监禁让张浩一度与家人朋友失去联系,甚至当他听到诺思微与博通达成和解协议的消息后,感到十分震惊,但转眼又有些失落。
张浩本人表示:“我现在只是想赶快回国,希望卸下这些包袱。”可能对于张浩来说,那些沉重的思想包袱早已留下来,只待他安全回国后,就能轻松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