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这个年份最近老被俄智库挂在嘴边,说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关键节点。他们觉得,如果局势真走到某一步,美国和中国可能会擦枪走火,甚至直接开战。
这话听起来挺吓人,但俄智库的分析不是瞎猜,而是基于对现在国际局势的观察,再加上点历史经验的总结。那他们为啥这么看重2025年?
特朗普回来后,中美经济战又炸了锅2025年1月,特朗普二进白宫,上台没多久就兑现了他竞选时放的狠话。他一直觉得中国抢了美国的饭碗,尤其是制造业和高科技这块。上任才40天,他就宣布对中国的半导体、新能源产品加码关税,税率直接飙到20%。
这招可不轻,中国这边也不含糊,商务部立马反击,对美国农产品加征15%的关税,还把15家美国公司拉进出口管控名单,11家进了不可靠实体清单。中美贸易战这火,又烧起来了。
网上翻了翻,中国驻美大使馆在X上转了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一段话,挺硬气:“要是美国想打仗,不管是关税战还是别的什么战,我们奉陪到底。”
这话一出,美媒和政客齐声喊“中国挑衅”,特朗普也在网上回怼:“中国最好悠着点,我们不怕动手。”这气氛一下子就紧张了,全球股市跟着跳水,投资者都捏把汗。
俄智库咋看这事儿呢?他们觉得特朗普这招是想掐中国经济的脖子,但估计没那么容易奏效。中国经济底子厚,内需市场大得吓人,加上“一带一路”越铺越大,中国在全球供应链里的地位不是随便就能撼动的。
俄专家还说,经济制裁要是没效果,特朗普可能会换个路子,比如拿台湾问题做文章。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搞不好就是个大雷。
说到台湾,这一直是中美关系里最敏感的地儿。俄智库在2025年初的一份报告里警告,特朗普要是觉得经济招数不顶用,很可能会在台湾上加码,比如卖更多武器,甚至直接插手军事。
报告里提到:“在某种情况下,美国和中国可能会开战。”这话听着有点玄乎,但看看最近的事儿,还真不是空话。
2025年3月,特朗普签了个行政命令,批了20亿美元的先进导弹系统卖给台湾,还在记者会上喊:“我们要让台湾能自己扛得住。”中国解放军立马在台湾海峡搞了个大规模军演,模拟封锁岛链。
2024年,美国“罗斯福”号航母跑去南中国海晃悠,舰载机飞来飞去秀肌肉。中国也不怵,派了好几艘055型驱逐舰和歼-16战机在南海上巡逻,两边军舰差点面对面干瞪眼。
俄智库分析,台湾问题不光是中美博弈的焦点,整个亚太地区都绷着弦。要是哪边失了分寸,真可能擦枪走火。类似的事儿也不是头一回了,过去几年中美在这块儿的摩擦就没停过。2025年要是再加把火,确实够呛。
美国那边也不是铁板一块。2025年初,《金融界》有篇文章提到,美国今年可能会撞上“地缘黑天鹅”和“宏观灰犀牛”。
啥意思呢?就是说大的地缘冲突和经济隐患都可能冒头。美国国债已经突破36万亿美金,财政赤字年年涨,华尔街的分析师都开始嘀咕,美元这老大的位子还能坐多久?
特朗普上台后开了好几次经济会,盯着中国的数据看,想靠制裁把中国摁住。可专家意见不一,大部分人觉得中国没那么容易被搞垮。俄智库的看法是,美国现在内忧外患,经济上有点扛不住了。
历史上,好多国家经济一拉胯,就喜欢往外找茬儿转移视线。2025年,美国会不会也走这条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听着挺带劲,但真能救美国经济吗?不少人心里打鼓。
俄专家还提到,要是经济招数没用,特朗普可能会铤而走险,挑个局部冲突稳住国内支持率。毕竟他这人做事从来不按常理出牌,谁知道他脑子里啥主意呢。
中国军力硬起来:不怕你来硬的中国这边也不是吃素的。这几年军事现代化搞得风生水起,尤其是海军和导弹这块。2024年9月,中国试射了一枚射程1.2万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直接能打到美国本土。网上有视频,导弹从戈壁滩冲天而起,看着就挺唬人。
另外,中国三艘航母的编队已经成型,055型驱逐舰在东海演练时,雷达能锁住几百公里外的东西,战斗力不是盖的。俄智库觉得,中国的军力是个大砝码,能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
美国有个战略态势委员会的报告说,中国的核弹头到2035年可能有1500枚,常规部队也在猛涨。五角大楼估计也头疼,特朗普要是真想动手,得好好掂量掂量。
网上有分析说,美国虽然有11艘航母,但全扔亚太不现实,中国那堆“东风快递”也不是摆设,真打起来谁都不好受。
俄智库那份报告里说,中美打起来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全面开战应该不至于。他们觉得特朗普这人做事太跳脱,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步干啥。
比如他之前在网上嚷嚷要用武力拿下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2025年1月又提了一嘴,把丹麦气得连夜改国徽,把北极熊换成了公羊,意思是“别惹我”。
不过,俄专家也说,中美两边都明白全面战争后果有多惨。中国的军力和经济底气在那儿摆着,美国想随便开打没那么容易。俄智库猜,2025年中美关系可能会是个“斗而不破”的状态,互相掰腕子但不真翻脸。
他们还引用了中国学者沈逸的话:“中美头一回碰上这么势均力敌的对手。”这种情况下,估计两边都更愿意谈买卖,而不是真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