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学大师王阳明滁州任闲职,赏山赏水赏道学,充实快活

知历史 2020-06-28 09:35:39

滁之水,入江流,江潮日复来滁州。

安徽滁州,吴风楚韵之地。当年,欧阳修因为排错队,支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改革,被贬谪至此。好在这位郁闷的大文豪很快就在这里找到了自遣方式——呼朋唤友,娱情山水。而他一篇《醉翁亭记》更是让滁州美景闻名天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王阳明滁州做“督马政”

正德八年(1513年)十月,四十二岁的王阳明人也在滁州,做一个叫“督马政”的闲官,具体工作内容请参照“弼马温”一职。给马屁股盖章之余,他也会隐讳地抱怨一下自己的不得志:“凤凰久不至,梧桐生高岗。”“援琴俯流水,调短意苦长。”

是啊,堂堂七尺男儿,又是满腔大志,本想着安国安天下,却又不得不与牲口们厮混:关心马儿吃得好不好、长得好不好。好在这饲养好马也算是变相为国出力了,否则真是让人发疯。

前事种种波折,此时的阳明已是一个能看得相当开的人。更何况,他主讲的心学,修的是“从具体事上磨”,在实际的知行结合之中,见到本性。而更重要的是,这时滁州,王阳明门下,正有一群心学的新老门生聚集,他们都嗷嗷地等待着聆听师父教诲。

这一次,他也没有含糊。只是,面对着这支阵容空前庞大、态度又极为真诚的求学队伍,王阳明想找一个比较活跃的讲学方式,他要将死气沉沉的课堂内容,变为生动活泼的心灵传授。

王阳明滁州讲学

在这一点上,其实王阳明也根本不必再多花心思,因为他本身已经是这方面的专家了。早在贵州龙场,他就已经做到了——寓教于乐,只把山游作课程。

龙场的冷风密叶、凛凛溪石,尚能让师生们相学甚欢,更何况这以山水美色著称的滁州了。果然,滁州的山水也真没有辜负他。

滁州岁月,山巍巍,水潺潺。怡养山水间,与自然融为一体,王阳明让学生们意识到自身渺小,也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天地之大,大可作为”。

滁州讲学,他带众多学子静坐入道的画面丰富了唯美的滁州美卷,王阳明从游之众更是“自滁州始”。在天理私欲之外,他还让学生们明白了一个动静结合的观点:光坐着瞎想是没有用的,凡事还要在事上磨。

王阳明要学生静坐,从静坐入道,体悟动静,这是他在滁州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阳明心学中很重要的一课,但他却不要学生执着于此。

王阳明心学中的主课静坐

他曾这样告诫学生:“静坐只是一种形式,是表面功夫。一个人该在宁静与行动时,都时时不忘除私欲、存养天理,这才是硬道理,才是宁静的归宿。如果一个人只能在宁静时才能作这种功夫,不但会产生喜欢宁静讨厌活动的坏毛病,这个人其他的毛病也会潜伏在心中,遇到实际问题就又重复滋长。”

每逢月圆之夜,数百学生还会与老师环龙潭而坐,体悟动静一体的功夫,存养夜气。王阳明也会用诗来表达心中所感所想: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就这样,赏山赏水赏道学、赏花赏月问心体,滁州讲学的日子充实而快活。

滁州七个月,王阳明光诗就做了三十六首,有关乎山水的,有关乎师生情谊的,更多是关于圣学圣道的,又或者说这些美好的事物本就联为一体,不曾分割。

王阳明在山中示诸生,一开口就是五首:

路绝荒山久废寻,野人扶病强登临。

同游仙侣须乘兴,共探花源莫怨深。

鸣鸟游丝俱自得,闲云流水亦何心。

从前却恨牵文句,展转支离叹陆沉。

涂流亦沂水,童冠得几人。

莫负咏归兴,溪山正暮春。

桃源在何许?千峰最深处。

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

溪边坐流水,水流心共闲。

不知山月上,松影落衣班。

池上偶然到,红花间白花。

小亭闲可坐,不必问谁家。

总结

在滁州,经历过满是花香的清夜,还曾因大雪而闭门坐了十日,天机、人心,师生悟得明白清澈。春色之时,他送走了学徒;凉秋之时,他送走了学友;岁寒之时,他又送走了北行的弟弟王守中。最后,又轮到他自己要离开了。

诸多不舍,王阳明离开滁州,离开了酿泉,离开了醉翁亭、离开了琅琊山,他的弟子们呼啦啦相随相送,一直到了乌衣镇,都难相别。有几个人甚至一直送到了江浦县。望着这群不为功名只为学的弟子学友们,王阳明已经能够感觉到:这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大万幸,这就是王门心学的万幸。

然而,再怎么相送,离别总归是人生不可推却的必然。江畔撒开相执的手,相思就如那江中潮水,来来往往,不知几时肯休。当旧时、旧地,旧人都成为旧站,历史与人事的车轮还是转向了前方。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