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上,多尔衮可谓是贡献名列前茅的人物。
他在明清交替的关键时刻,抓住历史机遇,带领清朝杀入山海关,定鼎中原,死后一度被顺治追尊为皇帝。
然而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贵为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明明已经大权在握,为什么没有效仿曹丕、刘裕等权臣进行篡位?
难道是如一般人印象中,认为的多尔衮自身实力远远达不到称帝门槛?
多尔衮曾经拥有两次称帝的机会。
第一次即皇太极死后,手握两白旗的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帝位。
在最关键的时刻,以鳌拜为代表的两黄旗骨干以死相逼,迫使多尔衮放弃称帝打算,改而让皇太极儿子福临登基,自己退居摄政王。
第二次则在清朝入关之后,多尔衮权力进一步增强,隐然有称帝之势。
不少人根据多尔衮第一次争夺帝位时的退让表现、多尔衮死后迅速遭到顺治反攻倒算为理由,认为多尔衮的称帝之路完全行不通。
尤其是整个八旗里面真正支持多尔衮的铁杆,基本盘也就两白旗,他没有胆量敢于在众多反对派的存在下篡位称帝。
固然多尔衮的铁杆力量有限,但朝廷中真正反对多尔衮的,也早已遭到沉重打击,大部分人处在随风倒的中间状态。
多尔衮占据上风之际,他们并不会以必死决心反对其称帝。
首先在多尔衮入关之后,他凭借着自己妥帖得当的决策部署,令南明和大顺纷纷落败,弟弟多铎更是取得了诸王里面最大的军功。
兄弟两人的功劳远远超过其他人,使得多尔衮聚拢起了足够称帝的权威。
其次,能够威胁多尔衮的反对派早已被收拾得七零八落。
例如他最大的敌人——豪格在横扫四川、击败张献忠之后,携巨大军功返回京城,却不料想刚一进京就遭到当头一棒。
多尔衮以豪格部下冒领军功的欲加之罪,将其逮捕入狱,将其在狱中陷害至死,并且把豪格的妻妾全部据为己有。
如此霸道蛮横的行为竟没有遭到满清贵族的反对,爱新觉罗宗室尽数沉默不语,足以证明朝中已无人可以制衡多尔衮的权威。
紧接着多尔衮连续多次提升自己的头衔,从摄政王到皇叔摄政王再到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群臣百官见到多尔衮要进行下跪,其享受的待遇与皇帝已无差别。
熟悉中国历史人的都清楚,得到皇父摄政王待遇的多尔衮,已然达到了类似于称魏王之后的曹丕、进爵为宋王的刘裕,离篡位只剩下临门一脚。
不过多尔衮终究没有下定决心废掉自己侄子的帝位,使得顺治得以从容在其死后接手政权,导致多尔衮一派遭到强烈的清算。
之所以多尔衮在死前没有篡位,最直接的原因出在了他弟弟多铎的突然死亡身上。
自古以来权臣登基为天子,一个不可绕开的问题便是在百年之后,谁来继承皇位?
父死子继,理所当然。
可偏偏问题在于,多尔衮是一个没有生出儿子的权臣。
虽说多尔衮一生颇为好色,妻妾成群,但他一辈子就只有侧福晋李氏生下的一个女儿东莪,一个儿子也没有。
尤其在入关之后操心于政务,身体每况愈下,得了怔忡、中风、咯血症等,他心中更是应该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难以再生出孩子。
没有子嗣就当皇帝意味着什么?
最直接的例子就在明朝景泰皇帝身上,由于景泰帝的儿子早逝,缺少皇储,而太上皇朱祁镇又有儿子为嗣。
因此众多大臣纷纷担心景泰帝百年无后、皇位早晚会落入到朱祁镇一脉上,索性就直接站队朱祁镇,在景泰帝病危之际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上位。
既然父死子继行不通,那么摆在多尔衮眼前的还有一个可以考虑的备选方案——兄终弟及。
多尔衮自己同父同母的兄弟有长兄英亲王阿济格、弟弟豫亲王多铎,这其中阿济格与多尔衮关系不佳,性格又暴虐不堪,对政治一窍不通,在朝中不得人心。
反观弟弟多铎和多尔衮之间亲密无间,手足情深,在母亲被害后兄弟两人相依为命,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在皇太极死后,多铎屡次劝说兄长登基称帝。
特别是多铎在入关之后先破大顺、再下江南,转战数千里,功劳显赫,地位崇高,完全具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多尔衮完全可以效法魏晋时的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在哥哥死后将权力交给弟弟。
或者说在多尔衮称帝后将多铎立为皇太弟,抑或直接从多铎儿子中挑选一个,过继给自己为太子,从而确保皇位牢牢掌控在兄弟二人这一血脉里面。
可遗憾的是,天不遂人意,多尔衮万万没有料到,比自己还年轻、身体更加健康的多铎竟会先自己一步归天。
顺治六年初,多铎因不幸染上当时的重症天花而不治身亡,年仅35岁。
多铎的死亡,直接导致多尔衮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可怕状况,他一旦篡位成功,首先要处理的难题,便是在自己死后该把帝位交给谁?
满朝文武大臣在看到多尔衮没有子嗣的状况下,自然也会考虑拥戴多尔衮为帝,会产生怎么样的政治后果——大清王朝没有一个足够可靠稳定的继承人。
再者,多铎英勇善战,战功赫赫,在八旗里面威望极高,他与多尔衮一内一外,可以确保时局彻底掌控在自己手中。
失掉了这一左膀右臂,身体本就欠佳的多尔衮没有足够的底气信心应对篡位后出现的一系列叛乱。
因此,多尔衮在权衡利弊之下,终究还是睿智地在帝位之前退让,维持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稳定。
留发不留头,扬州三日,嘉定三屠,都是多铎的杰作,得亏报应不爽
多尔衮没用。。。就是莽夫。。。你都这样的权势了,不篡位就不行,肯定会被清算的。你看张居正,这样不篡位的都被清算,何况你都是皇父摄政王,那个皇帝会允许一个臣子叫皇父摄政王???所以多尔衮就是一个莽夫。就应该篡位,至于以后皇帝谁来当,那是以后的事。起码皇太极那一脉一定要灭掉,参考赵光义灭掉赵匡胤儿子就行了。。。只要皇太极这一脉灭掉,以后皇帝,无论是多尔衮一脉,多铎一脉,还是其他一脉都无所谓,他们上来了肯定不会认同皇太极一脉,只会认你多尔衮一脉,因为如果他们认了皇太极,那么他们的合法性就没了。
多尔衮比南明那些只会窝里斗的文官强多了,有大局观和胸襟,他自己估计都会想到死后被清算,但还是没篡位![笑着哭]
他从侄子手中夺了帝位再传给另一个侄子图啥呢?他不称帝的主要原因还是实力不够,做一个权臣容易,夺位的臣很难!曹丕用了两代,司马家用了三代多!后代也相当惨烈!
被孝庄拿捏了[得瑟][得瑟][得瑟]
多尔衮最好的机会就是老奴刚死的时候,他母亲要是强硬派和吕后一样他就上位了,母族的实力加上两黄旗的实力对上其他六旗一点不弱
多尔衮评价为什么高,因为满清贵族都知道,第一次多尔衮在沈阳没有为了私利作乱当皇帝,清朝获得了入主中原的机会;第二次没有为了私利在北京内斗做皇帝,给了清朝一个站稳脚跟的机会
袞39就挂了,才是关键!儿子以后可以生。算命先生批:有皇帝的运,无皇帝的命![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首先,多尔衮过继了多铎的一个儿子。其次,不管多铎生死,两白旗始终是多尔衮的支持者和势力范围。
好色之徒,迷恋自己的大嫂,这种人根本就不是做皇帝的料
死得好,杀了多人汉族人
别小看那些顺风倒的,一旦他篡位就不好说了
多尔衮跟豪格都是成年人都是虎狼,其他各旗当然不希望常伴虎狼左右。只能选小孩子当皇帝
他没有儿子,还有八旗蒙满汉未绝对掌控,残明还有封的藩王(如吴三桂灯)掣肘,……
的确是个谜,多尔衮不是莽夫,相反极具城府,而且实力不是问题,豪格死了他的势力就占了绝对优势,两白旗原来是两黄旗,努尔哈赤喜欢小儿子,把两黄两白交换了,实力最强。
多尔衮除了多铎还有个兄弟叫阿济格,所以多尔衮不称帝跟多铎死不死关系不大,难道多尔衮是靠多铎扶保?大错。按多尔衮累次上尊号的行为看,不是没有野心。不称帝首先是无子(古人是看中传承的。无子,支持他的大臣也怕被清算);其次,满清刚刚入关,两黄旗不是没有实力,维护统治需要稳定,作为满清的关键人物,还是有维稳意愿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早逝,死了,自然当不了皇帝。
没后,他敢篡位大臣也怕他死后被清算[笑着哭]
多铎比多尔衮先死,那也只能说是天意不让他篡位夺权了[doge]
多尔衮这货如果有亲儿子,当时下狠心当皇帝就好了,说不定当时满清就内乱了。
多尔衮可不止两白,他的两百就是原来的两黄,他有代善儿子一部分正红,还有两黄何洛会,汉八棋,的支持一点也不虚,就是没儿子而已
他是继承皇太极儿子才权力的。自己搞。首先内部混乱,估计真要回到以前。然后的确弟弟的原因,最后,满汉啊。。。议政会议都搞过了,没有满汉,他都得死。
多尔衮下手不够狠 做人不够毒 人不够不要脸而已 司马懿能翻盘完全就是够狠 够毒 够不要脸 洛水之誓 都能说不要脸就不要脸 靠着装疯卖傻 称别人不在京城 发动政变 谎缪的是 皇帝都没控制住 对手竟然相信司马懿的洛水之誓投降了
称帝?豪哥为首的上三旗都反对?投降的汉臣也都不服他,凭什么做皇帝?
[得瑟]这就是傻,放着全天下的女人不享受,去喜欢一个孝庄。
无后,争了也要传给侄子[呲牙笑],不如跳开中间商,直接让侄子当皇帝
大玉儿爽歪歪。
因为拜倒在大玉儿的石榴裙下
多尔衮死的时候才39岁 如果不是意外坠马 再活几年绝对篡位称帝
有多远滚多远!
分析到位,现在还有不要脸的说是多尔衮后代,
一代枭雄多尔衮妻妾成群居然生不出儿子[呲牙笑]
多多也没儿子吗?
他没儿子啊 直接躺平算了 但凡他有个儿子你看看他怎么杀的血流成河[得瑟]
曹,刘篡的是前朝江山。多尔衮想篡只能是反贼!所以他不敢[得瑟]
运来天地皆同心运去英雄不自由。命里没有莫强求……有老人说按迷信讲他的名字起的不好,多了就得没[吐舌头眯眼睛笑]
因为他无后
那年头怕是经常把花柳、天花搞混了
败在女人手里了,大玉儿[得瑟]
主要就是没儿子,没儿子图啥?
天山派下的手[呲牙笑]
关键时候代善摇摆不定害了豪格。最后代善的孙子也被多尔衮处死
多铎不是过继了一个儿子给他吗
大玉儿:哥哥是不喜欢奴家了么?
多尔衮都搞不定,估计是真搞不定[呲牙笑][呲牙笑]
多尔衮是嫡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