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修复的标准和流程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旨在帮助失信企业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并重新获得社会信任。
一、企业信用修复的流程
1.提出申请:
企业向相关信用修复机构或原失信行为认定部门提出信用修复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受理审核:
信用修复机构或原失信行为认定部门受理申请,并对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核实失信行为纠正、信用承诺履行和信用整改完成情况。
3.修复决定:
信用修复机构或原失信行为认定部门根据审核结果,作出是否予以信用修复的决定,并告知企业。
4.修复完成:
如决定予以信用修复,信用修复机构或原失信行为认定部门将修复信息推送至相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成信用修复。
二、企业失信后可信用修复的范围
1.司法案件记录:
已经结案或履行法定义务的司法案件信息,包括:裁判文书、开庭公告、立案信息、法院公告、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等记录。
2.行政处罚记录:
司法裁判则主要涉及司法案件、裁判文书、立案信息、开庭公告、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等司法类不良记录。这些记录一般会公示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税务局网站等平台。
3.第三方企业信用平台:
像一些民营的第三方企业数据平台,上面也记录了大量的企业信用记录,同样也会影响企业形象和市场信任度。
4.异常
常见的经营异常列入原因:
年报异常;
经营地址异常。被列入年报异常的原因是因为企业未按时申报企业年度报告。
列入经营地址异常的原因: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过电话抽查未联系到企业法人及企业联系人。
(2)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过现场抽查未在企业注地查找到本单位。
经营主体一旦失信,会受到政府部门联合惩戒,导致其在融资、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受到限制,企业市场信誉也会受损,信用修复则为失信的经营主体提供自我纠错、改过自新的机会,通过信用修复消除经营主体失信影响,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