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上,古塔众多,或巍峨高耸,或古朴厚重,各有千秋。但安阳文峰塔,却以一种超乎寻常、惊掉人下巴的姿态卓然而立,它宛如一位特立独行的“时间使者”,用自己上大下小、形同倒立之伞的身形,扛过了千年风雨,稳稳扎根在安阳文峰区这片土地上,成为当地无可替代的地标性古建筑。
沿着文峰南路前行,寻至 2 号,便能与这座传奇古塔打个照面。它隶属于天宁寺,所以也被唤作天宁寺塔,八角五层密檐式砖木结构是它的“骨骼架构”。当目光初次触及它,满是新奇与震撼,毕竟常规古塔多是下大上小,遵循着稳固力学的“常规套路”,可文峰塔偏不,它反其道而行之,像是跟岁月和重力开了个长达千年的玩笑,以看似“头重脚轻”的模样,挑衅着风雨侵蚀、地震摇撼,在漫长时光里倔强挺立。
回溯到五代后周文顺二年(952 年),文峰塔破土奠基,此后,每一块砖石、每一寸木料,便开启了与光阴的漫长缠斗。宋时,或许匠人们带着对前朝技艺传承与改良的巧思,为它添砖加瓦、加固修缮;元之际,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浪潮或许也在它身上留下痕迹,异域风情装饰细节或许悄然融入修缮环节;明清两朝,尊崇古风、复刻经典的理念下,它又一次次被精心呵护,褪去残损旧裳,披上崭新“外衣”,历经多番“梳妆打扮”,才得以如今这般虽饱经沧桑却风采依旧。
步入文峰塔所在庭院,票价 20 元像是一把小小的“时光钥匙”,开启通往千年前岁月的窄门。从清晨 8 点至傍晚 6 点,充足时间可让人踱步塔下,沿着塔身转圈端详。那八角轮廓,线条刚硬又流畅,似在勾勒古老几何美学;五层密檐,层层叠叠,犹如岁月书写的史书篇章,每层间距、每处斗拱雕花,都是历史的注脚。
塔下仰头,阳光被檐角切割成细碎光影洒落,砖石缝隙藏着旧苔新草,见证季节轮换、年月更迭。踏入塔内,木质楼梯在脚下轻吟,带着独有的“吱呀”声,似在复述往昔香客、文人墨客的足音。内壁或有斑驳壁画残痕,模糊色彩、隐约线条,勾勒着曾经的佛国盛景、市井烟火,虽不完整,却像拼图碎片,引得人拼凑想象古时模样。
文峰塔不只是一座砖石木料垒砌的古迹,它是五代至今活态的“历史切片”,收纳过朝代更迭的风云变幻,见证安阳城兴衰起落。周边市井街巷,百姓日常寒暄、店铺烟火缭绕,它静静俯瞰,宛如沉默老友。现代车水马龙、霓虹闪烁,衬得它古朴深邃,是喧嚣都市里坚守古朴的“守望者”,以独有的倒立之姿,牢牢锚定安阳的文化厚土,邀每一位过客,来品读这千余年未断的岁月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