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小相机,单反那个手感我不喜欢;
前几天,用了朋友刚买的索尼ZVE10,端着它,也没有什么拍照的欲望。
一年前,另一个朋友给了我一台,据说是他的朋友给他的一台相机,有些儿年头了。
那台相机是三星的,类似ES15的外观,尺寸是95(W)× 55(H)× 15(D)mm,拿在手里特别小巧,这个尺寸再大些就让我特别有拍照的欲望。
但是估计成像素质会很差,而且很难找到匹配的电池了。
我拿它对比了一下理光的尺寸。
理光的尺寸是109.4 (W) × 61.9 (H) × 33.2 (D) mm
理光GR3,我很想拿到手感受一下,即便感受不到,也大概清楚了,理光的尺寸绝对不会让我失望。
这个话题按下不表,单讨论一下相机的尺寸对于不同人来说,在拍摄时会有怎样的影响。
我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大」相机,其实微单相对于更专业的单反来说,已经很小了,可是我还是不喜欢。
其实ZS110到手的第一刻,我也不是很喜欢,我认为这么小,太不专业,所以,当朋友的佳能单反到手后,我就很羡慕。
朋友的相机,我拿到手里试了试,实话说,很舒服,手感和拍照的感觉,都是舒服的,除了它不够傻瓜。
那台相机是佳能200D。
当我把眼睛凑到取景器前时,我感觉到了沉浸的拍照感受,我觉得,如果现在让我再拿起那台相机,我也还是会享受那个感觉。
那么,这台相机,同样是单反,那跟我在实体店里摸到的机器有什么区别?
我还真的不知道。
但是,你现在要是问我,是不是愿意带着这样一台相机出去拍照,那我肯定要说「不」。
因为它还是太「大」了。
大,是一个外型,是一个形式,我应该是十分讨厌看着很专业的人。
大学里,常会举行各种晚会,男的主持人穿西服,女的主持人则穿裙子,看着似乎成熟大气,可是看着还是傻乎乎的。
会场里,所有的负责记录的学生,用的,都是专业的机器,至少是微单。
我见过坐在我前面的一个人,桌子上放着脚架,驾着一台尼康的相机,用的是看着就专业「重」的长焦镜头,台上的人在他的镜头里很清晰。
十佳歌手比赛进行到最后,合唱团的团长(那个用200D的朋友)上台献歌一曲,而后是不知什么身份的一个女学生上台,唱了一首情歌。
当时,我觉得那个女学生的目光一直朝着我这里。
我就明白了,这就是看着很专业的相机(的能量),这是一个很爱展示自己的女学生。
当时我特别地想抚摸那样的一些专业机器,我有的那台小相机就不好意思掏出来了。
学校的公众号,在学生们军训的时候,也会发布军训时的照片。
大虚化,俗气的女学生的脸,所谓英气的面貌······
我当时上大四了,拥有ZS110也有两年了,看着公众号里的照片,只觉得毫无特色,毫无激情。
要是拿着一台相机,就是拍这些,我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意思。
加入社团,加入某个组织,免费使用器材?
蹭器材?总有还回去的时候,这器材,有很多人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去参加社团的,我也不想去社团里学习什么技术。
当我想象着社团里的新生们围着相机或不熟练地摆弄着相机的场面时,我就知道,即便我敢开口,我也不会去。
拍照,对我来说是私密的事,用别人用过的机器,多恶心!
终归不是自己的。
而且,用坏了怎么办,镜头坏了怎么办,有钱赔吗?
所以索性存钱自己买了一台便宜的长焦卡片机。
不用换镜头,也不想在镜头上继续投入,当时想的是,一直用这台相机,估计也不用换了。
偶尔拍拍确实可以,小玩意儿也确实轻便,出门到哪都能带着。
可后来,当我心情不好出去散步时,带着相机拍照后,我萌生了用另一台相机的想法。
在我当时的心情下,理光GR3和富士X100V走进了我的视线。
当初为了省钱,所以买了卡片机,而没有买相差不到一千块钱的GX9,后来,为了「徕卡黑白」滤镜,后悔为什么当初没买GX9
现在,即便两台相机的电池可以共用,我也不想为了沉没成本换购GX9了。
M43固然是小,但是小,又显得不专业,大一些,即便不专业,在握持感上也会好一些。
但是,对需要换镜头的相机,还是喜欢不起来。
我喜欢取景器,但是我摸过的换镜头的相机已经勾不起我的兴趣了。
因为大相机,不像一把匕首。
问:用可换镜头的相机搭配长焦镜头,从取景器中观察女人的美腿,和用长焦卡片机观察女人的美腿,有什么区别?
答:区别很大。
大相机,让我觉得做作。
当我聚焦于大相机的屏幕观察世界和我面前的人时,我觉得不真实,生硬,不活泼,不生动。
所以,我只能用卡片机了。
一个女子,在夕阳下奔跑,在阳光透过建筑后射到地面的光线中奔跑。
如果我手里是一台专业相机,我想象中,自己举起相机去拍照的场景,充满了专业性和目的性,了无生趣。
但如果是一台GR3呢,如果相隔的距离很远,我大致构图一下,如果拍不到,就多跑几步,路人谁也看不出来我为什么要跑,如果来不及照下来了,那就不跑了,单纯地看看也好。
学校的运动会,家长坐在操场边的看台上,只顾用手机拍孩子,只在手机的屏幕里看孩子,那我得问了,你去现场干什么?
你天天跟孩子在一块,你了解孩子多少?你可以留下这么多的照片,但是孩子的想法,你知道多少?
孩子往看台上看,会更喜欢看到你的眼睛,还是希望看到你的手机摄像头?
你可以拍,担当孩子需要你的眼神交流的时候,就把手机扔下,面前的画面再精彩,有你们之间的沟通,有你给孩子打气和欢呼更精彩吗?
你一直拍,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只是自己父母的一个模特。
你的孩子感觉不到你的爱了,那你镜头里存下的,还是你想要的东西吗?
大多数情况下,你照出来的,只是你喜欢的东西,孩子喜欢吗?
我高中的时候,有一个百日誓师会,我爸去了,看着学生和台上的学生老师们宣誓,他用手机录了几段视频,回家后,他说很喜欢。
但是实情是,我觉得百日誓师很傻逼,我压根不希望他来。
临近高考时,学校组织大伙,在操场上穿越领航门,我爸去了,站在看台上,对着看台下与各老师拥抱的学生们,录了几段,也照了相。
但实情是,这次活动,我压根不想参加。
所以,你知道了,同一件事在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眼中的不同样貌。
但拍摄者恐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知道实情,可是呢,这不影响他日后浏览时的好心情。
但我告诉你了,那,如果你觉得被拍摄者的感受不重要,那你就继续拍摄你喜欢的内容吧。
所以,目的性,是我排斥的东西,它会让你忽略真相。
高中,学校开运动会,我看着车文领着参赛学生从操场上穿过,准备到操场一角的跳远场地比赛时,我很希望自己能有一台长焦相机,拍下她。
但是,现在,再让我坐在那里,我就不会了,如果手头没有长焦卡片机,我也不会后悔,我会静静地观赏她的举动。
因为,我没有当初那样强的目的性了。
我并不是不想给她拍照,但是,我们心灵上有很长很长的距离,长焦抓到了又怎样?那只是一个形而已。
说得更严重点儿,那会培养出强奸犯,却不能培养出摄影的技艺。
跟我真正想要的比起来,拍到一个形,没多大意义。
专门带一台相机,特意只为了拍照,毫无意义。
理光GR3,它的设计哲学决定了它可以是身体的一部分,还是运动会的例子,好比它就是我的一只手,我想拍照,只要做出伸直手臂,张开五指,左右挥动,做出「你好」的动作就可以完成。
如果面前的场景不能让你觉得应该对其示意「你好」时,你还拍吗?
你向你想拍摄的场景或者人拍照时,所怀揣着的,就是挥手示意「你好」的心情,那是心里涌出去的欲望。
冷冰冰地拍摄,徒留一个影像在相机屏幕上,真的高兴吗?
所以,大相机、成熟的装扮、刻意而为的摄影······(吐)
舒服和自在,还是有去别的。
大相机,对我来说是工具,一不留神就会往下坠。
而GR3,是修炼的法器,让我从心里开始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