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用活人殉葬,那他们能在墓中存活多久?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赵从心不 2024-03-27 10:37:35

古人相信人在死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而他们所葬的墓地就是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的住所,里面所有的东西都会跟着自己去往另一个世界,也正是因为坚信这一点,古人有了陪葬制度。

在陪葬的时候,尤其是在富庶以及王贵之家,殉葬的规格也是十分的宏大,而君王的墓葬几乎是从他登基的那一天开始着手准备,甚至到他去世的时候都没有修建完成,可想而知君王墓葬的规格。

而以活人殉葬,是古代殉葬制度的常有的习俗,《墨子·节葬下》有言:“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舆马女乐皆具。……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也。”

除了这些人之外,甚至连一些修建墓室的工匠,最后也被封闭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地宫当中,切身体会着死亡的绝望,直到多年后,墓穴重见天日,他们的悲惨也被世人所得知。

兵马俑的真实身份

从一些资料中,我们总以为秦始皇是一个残忍暴虐的君王,他杀人如麻,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无论是修筑长城还是陵寝,记录中都显示有无数人葬身于此,长久以来,对于始皇的印象也始终停留在“暴虐”的形象上。

可是随着兵马俑的出土,看着俑坑中形色各异的“士兵”,似乎已经将始皇暴虐,无数人活葬写成了现实。

因为当时发现兵马俑的农民不知道这是什么,也不懂如何保护这这些千年前的文物,以至于有些兵马俑出现破损,而这几乎推翻了之前人们对始皇的印象。

通过精确的仪器对这些兵马俑进行检测,在这里面并没有发现任何人的组织结构,这也证实这些兵马俑并不是真人所制。

在后来对兵马俑的研究中,在其中一个兵马俑身上发现了一个指纹,跨越千年,这枚指纹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似乎在对后人说着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始皇的冤枉。

通过不断翻阅留下来的古籍,后人才明白,这些兵马俑之所以栩栩如生,形态各异,是因为始皇对于自己死后所居之地,也是严格把关,他让人根据活人的形象将这些兵马俑制作出来。

有网友说,这些兵马俑的原型都是跟着秦始皇外出征战,不幸牺牲的战士,秦始皇按照他们生前模样做成兵马俑,这样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够相聚。

秦始皇用兵马俑代替活人殉葬,可是据记载在他死后,秦二世依旧延续了活人殉葬的方式,下诏:“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

《史记·秦本纪》也说:“葬既下,或言工匠为机,臧(按指奴隶)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所以后人估计,秦始皇墓中殉葬的人数应该以万计,这其中究竟有没有始皇为自己身后事做的安排后人也无法得知。

活人殉葬制度的出现,让无数生命无辜殒命,那么这种残忍的殉葬制度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呢?

活人殉葬历史

活人殉葬制度主要起源于奴隶社会一种惨无人道的丧葬,那些奴隶主为了自己死后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依旧有人服侍,时候就会让一些奴隶陪葬。

河南安阳曾经出土过一些墓葬中,就有活人殉葬的仪式,小的墓葬中会有十几人,而大的墓葬中殉葬的人数能够达到百人之多。

并且为了完全复刻活人世界,在这些殉葬者的身边还有武器,虽然人已经化成白骨,可是有些骨架的手还是能够看出来被绑在身后,能够看出来在面临死亡时候他们剧烈的挣扎。

而之后渐渐有了女子殉葬,《西京杂记》曾记载周幽王的殉葬规格:“见百余尸......唯一男子,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

为了尽享生前华贵,这些统治者的也是想尽各种办法,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活人殉葬也变得越来越疯狂,陕西凤翔发掘出来的秦景公墓地,里面殉葬的人达到一百多人,而到了秦始皇,在相关史料上,胡亥只能将万人埋入始皇陵寝。

到了汉唐时期,殉葬制度已经没哟之前那么残忍,活人殉葬也少了许多,一般都是皇亲国戚或者亲近的宦官,陪葬皇陵。

可是随着女真、契丹先后踏足中原,他们始终保持的活人殉葬再次盛行起来,《马可波罗记》中记载:蒙兀(金人)死时,沿途杀了两万人殉葬。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

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开启明朝的殉葬制度,两个死在朱元璋前面的妃嫔陪葬,而其他近四十名妃嫔全部殉葬。

对于这些殉葬的“朝天女户”朝廷也会给予她们家人一些补偿与优待,甚至在那时候,一些“朝天女户”的不仅不为女儿的悲惨命运惋惜,甚至还觉得这是家族的荣幸,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依靠女儿的死亡所得到的殊荣又能够坚持多久的时间呢?

活人殉葬的制度已经濒临被废,之后又重新觉醒,再次出现在世间,直到清朝康熙时期,这项惨无人道的制度才被彻底废除,将无数被压迫的人们从活人殉葬的阴影中解放出出来。

活人殉葬存活的时间

活人殉葬,我们最关注的就是这些人在墓中能够活多久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殉葬分为“活葬”和“死葬”。

为了保证殉葬者能够不扰墓主人死后的安宁,同时也为了保证那些殉葬者中身份比较尊贵的人最后的体面,这些人一般都是会选择“死葬”。

三尺白绫或者一杯毒酒,让这些人体面的离开,同时这些人也几乎没有逃命的机会,就这样陪着她们伺候了半辈子的人离去。

而那些下人,比如殉葬的宫女太监和负责陵墓工程结尾的人,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他们只能在那个没有食物、水与阳光的地方静静等待自己的死亡。

根据如今科学的检测,人在没有食物与水的情况下,身体的极限就是7天,而这也是在墓地下殉葬人的极限,可是这是在青天白日下,在墓室那个氧气稀少的地下,时间只会更短。

当然,为了生存,他们可能拼尽全力的自相残杀,但是这终究缓解不了多长的时间,最终也只能含恨而终。

也有一些比较聪明的工匠,不想自己就这样白白死去,会在施工的过程中,提前为自己留一个很小的不引人注意的小口,在陷入黑暗以后,他从那个地方偷偷的离去,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们走了之后,也会将口子封住。

后世的一些盗墓贼也会在无意间发现这些被留下来的痕迹,而这些痕迹正是那些工匠为了自己能够活下来,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而活下来的他们也只能将自己藏匿于人群,度过自己的余生。

结语

殉葬制度有悖于人伦,曾经在封建迷信的思想下,人们认为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可是活人世界的东西又怎么能够带走了,不过是用无数人的性命求取自己的一个心安,当然,也有权谋者为了后世的安慰,特意让一些人殉葬。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这样一个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终究要在历史的的发展中被抛弃,而生活在现代制度下的我们也将不会目睹这一惨状。

参考资料:

《古代残忍的陪葬制度,从开始的奴隶陪葬到后来的嫔妃陪葬,这项制度的发展历程.》搜狐网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胡厚宣. 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J]. 文物, 1974.

周永坤. 人殉及其法文化分析[J]. 太平洋学报, 2009(012)

0 阅读:0

赵从心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