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4号线:剩余3座车站和3区间加紧施工中大连打造综合交通体系

穿梭房产 2025-03-24 04:21:06

今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为推动我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市交通运输局聚焦“六个建设”和《提升清单》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交通基础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动交通物流降本增效,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025年,计划实施交通重点基础设施项目27项,完成投资135亿元。一季度预计开复工18个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这些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将极大提升我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也将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交通保障。

加快公路提档升级

全面启动东北地区首个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里程最长跨海桥梁——长海大桥工程建设,项目全长25.5公里,估算总投资79亿元,自2月24日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大桥建成后,将结束长海县对外的水路依赖,构建“全天候生命线”,并带动长海县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成为大连市经济新的增长极。在此基础上,我市将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网络布局,开工建设本庄高速公路,实施国省道改造50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100公里,不断提升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长海大桥(效果图)

持续优化港口功能

开工建设太平湾港区散粮作业区304号泊位工程、大孤山港区大孤山西作业区15-16号通用泊位等项目,加快太平湾港区公共航道、大孤山西港区14号通用泊位、长海县獐子岛沙包港客运和客货码头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太平湾港区散粮作业区泊位一期工程、长兴岛2个万吨级液化品泊位年内建成投产,为临港产业提供优质的港航配套设施,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速航空枢纽建设

金州湾国际机场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深层地基处理、航站楼等重点区域,以及围填海、跨海通道等配套工程建设按节点有序推进。项目建成后,将与大连北站、大连湾客运站实现“三港联动”,构建起互联共享、便捷高效的“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网络体系,为旅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金州湾国际机场(效果图)

不断完善轨道线网

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复工,累计完成10座车站及6个区间的主体结构施工,现阶段正加快推进剩余3座车站和3个区间的结构施工。项目建成后,将作为中心城区东西向重要通道,串联生态科技城、辛寨子、梭鱼湾等区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全面提升市民轨道交通出行品质。同步推进铁路货运网络优化工程,重点实施广宁寺至二十里台铁路货运联络线等项目,着力构建高效集约的轨道运输通道。

提升货运枢纽能级

我市成功跻身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行列,并获得中央奖补资金,今年将重点支持大连邮件处理中心一期项目、大连港毅都冷链全球中心仓、大连新机场中线主通道跨海段、大连大窑湾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以铁水联运为主体、公铁联运和陆空联运为支撑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推动交通物流提质增效。

▲大连新机场中线主通道跨海段工程(效果图)

降低交通物流成本

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打通运输结构堵点卡点。积极开辟直航航线,有效缩短海上运输时间,今年新开集装箱航线4条。开展江海联运,保持江海直达航线常态双向运行,为北上南下货物提供高效、便捷运输通道。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持续拓展“一单制”服务模式应用,力争全年海铁联运量同比增长3%。

“十五五”期间

市交通运输局将重点从八个方面

建设大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建设高品质综合立体交通网

构建服务品质高、运行速度快的快速网,构建运行效率高、服务能力强的干线网,构建通达程度深、惠及面广的基础网。

推进海港赋能升级

建设国际性枢纽海港,不断优化港口布局,明确港区分工。加快太平湾、长兴岛等重点港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空港枢纽地位

加快推进金州湾新机场建设,加密周水子机场国内外航线覆盖率和航班密度,不断提升空港能级,建设区域航空枢纽。

完善公共交通体系

建设以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等多方式协调利用的公交服务体系。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常规公交线路及站点设置,引导公众低碳出行。

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发展多式联运,推进重点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物资“公转铁、公转水”,拓宽铁路货运班列开行范围。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

以大连北站和新机场为核心,打造契合城市功能中心的多层次枢纽体系。

落实开放创新发展要求

推动中欧班列发展,深化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建立以智慧交通为主攻方向、以人才为支撑的创新发展体系。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治理体系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管理智能化,构建交通运输现代化治理体系。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