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爆红,AI时代下的失业危机如何解决?

未来科技探秘 2025-02-27 15:28:35

有一天,在一家公司的茶水间里,小李和他的一群同事面面相觑。

刚刚,他们公司的CEO在全体大会上宣布,将会引入大型AI系统DeepSeek,替代掉大部分现有岗位。

小李心里五味杂陈,他刚刚在公司站稳脚跟,想着未来的职业生涯,却在一瞬间看到了一条不确定的路。

AI技术的双刃剑

DeepSeek的到来,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少公司开始尝试用AI来提升工作效率。

现如今,人们习惯于在科技世界里实现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而AI技术似乎是打开一切可能性的钥匙。

随着这些技术潜力的逐步挖掘,一个隐藏的问题也悄然浮现:大量岗位将被AI替代,许多人面临失业风险。

就像AI助手和智能设备的普及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节省了时间,AI在职场中的应用也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率。

但在这波科技浪潮的另一面,一些岗位却不可避免地被逐步取代,那些因为技术进步而失去工作的员工该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状况,不少人开始思考:技术进步究竟是福是祸?

上美股份的用人策略争议

最近,有一段关于上美股份创始人吕义雄的聊天记录截图在社交媒体上疯传。

聊天记录中显示,吕义雄提出了一个激进的用人策略——大范围使用AI代替现有员工。

比如,法务部门将淘汰50%的人,只保留能使用AI的20%的员工;客服部门则更加激进,淘汰95%的人,只保留5%的AI操作能手。

这番话震惊了许多人,争议声四起。

吕义雄随后在朋友圈发文解释,称公司并不是要裁员,相反,今年公司还会增加800个职位。

这段解释并没有安抚冷静下来,而只是让大家有更多话题来争论AI的未来。

吕义雄的策略是否真能带来长足效益?

这些被淘汰的员工又将何去何从?

全球企业的AI替代案例

上美股份的案例并不是个例。

海外一些大公司在AI替代人力方面已经走在前列。

Salesforce创始人兼CEO马克·贝尼奥夫在2024年就表示,由于AI的生产力显著提高,Salesforce在2025年将不再招聘任何软件工程师。

这句话让整个IT行业为之一震。

后来的一系列数据也证明了他并不是在夸夸其谈。

更极端的是,斯德哥尔摩的Klarna公司。

作为全球最大的分期购物公司之一,Klarna早在2023年就开始应用AI客服。

到2024年,Klarna在全球23个市场中,230万次的客服对话已经由机器人接管,相当于700名全职员工的工作量。

为了适应AI,Klarna不仅冻结了招聘,还计划在几年内将员工人数从5000削减到2000。

这些步骤都凸显了AI在实际工作的高效,但也带来了许多需要直面的人员失业问题。

AI冲击下的应对之道

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看待这场AI带来的裁员浪潮?

Klarna的CEO提供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虽然AI取缔了一些岗位,但也为剩下的员工带来了更高的收入。

这种说法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

被AI淘汰的员工处境如何完全被忽略了,仅就剩下的员工来说,薪资上涨也许只是因为淘汰掉的部分员工的收入较低罢了。

AI是否真正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

近期,浙江省宁波市开启了首个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项目,这是一个新兴职业,专门为AI产品进行技术支持。

而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到2025年AI技术将创造1100万个新岗位,取代900万个旧岗位。

但是,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新岗位的数量,而在于这些被取代的老岗位员工是否能胜任新岗位的要求。

举个例子,Meta公司计划加快招聘机器学习工程师的步伐,但那些被裁掉的员工显然无法马上转变为合格的AI工程师。

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几堂速成课就胜任新岗位,技术复杂的程度让这种职业转型变得异常艰难。

不少被淘汰的基层员工可能会面临更加艰难的求职处境。

AI冲击的不只是高端岗位,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的弱势群体都受到影响。

许多外包到东南亚和印度的呼叫中心成为历史。

数字自动化可能会使菲律宾11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这些数字背后都是家庭与生活的巨大变化。

结语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阵痛。

上次是蒸汽机,这次是AI,都是一样的道理。

但AI这次来得太快、冲击面太广,使人们措手不及。

技术进步是大势所趋,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益。

在拥抱变革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被技术浪潮抛弃的人。

或许,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保证技术发展的同时,社会如何尽可能地照顾到那些被代替的人,为他们提供再次融入新社会的机会。

这不仅仅是赋予强者更多机会,也要给所谓“弱者”以体面和尊严。

毕竟,一个文明的社会,应当是能兼顾各个群体利益的社会。

0 阅读:1

未来科技探秘

简介: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