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和学者,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官至南明礼部尚书,被推为东南诗坛祭酒。因政治上屡经沉浮,故早期诗歌中流露忧国忧民的思想,晚年所作则多亡国之臣怀念故朝之音。
徐州杂题五绝句 其一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彭城十日水奔流,太守行呼吏卒愁。
河复诗成无一事,羽衣吹笛坐黄楼。
首句:“彭城十日水奔流”,彭城即徐州,这句诗描绘了徐州地区连续十日洪水肆虐、水流奔腾的壮观景象。通过“十日”和“奔流”两个词,诗人生动地展现了洪水的猛烈和持久。
次句:“太守行呼吏卒愁”,太守是古代地方官员的称呼,这里指徐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句诗描述了太守在洪水期间四处奔走呼号,而吏卒们则因无法有效应对洪水而心生忧愁。通过“行呼”和“愁”两个词,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官员和民众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和焦虑。
三句:“河复诗成无一事”,这里的“河复”可能指的是洪水退去后的河流恢复常态,也可能暗指诗人希望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以寻求心灵上的慰藉。然而,当诗歌写成之后,诗人却发现自己并没有为解决洪水问题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贡献,因此感到有些无奈和自责。
末句:“羽衣吹笛坐黄楼”,“羽衣”可能指的是穿着轻盈衣服的乐师或道士,“黄楼”则是徐州的一处著名建筑。这句诗描绘了洪水退去后,乐师或道士在黄楼上吹笛演奏的宁静景象。通过这一景象,诗人试图表达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徐州洪水肆虐的景象和太守、吏卒、诗人等人物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无奈和焦虑。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创作和寻求精神寄托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内心的情感。
徐州杂题五绝句 其二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重瞳遗迹巳冥冥,戏马台前鬼火青。
十丈黄楼临泗水,行人犹说霸王厅。
首句:“重瞳遗迹巳冥冥”,这里的“重瞳”指的是项羽,据《史记》记载,项羽其貌不凡,拥有重瞳(即双眼瞳孔中都有两个点,古人认为这是圣人的象征)。“遗迹巳冥冥”则表达了项羽的遗迹已经模糊不清,难以寻觅。这句诗通过“重瞳”和“遗迹巳冥冥”两个词,巧妙地引出了对项羽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
次句:“戏马台前鬼火青”,“戏马台”是项羽阅兵和宴饮的地方,这里曾是项羽辉煌岁月的见证。“鬼火青”则描绘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可能暗指项羽败亡后的凄凉景象。这句诗通过“戏马台”和“鬼火青”两个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项羽的悲壮命运。
三句:“十丈黄楼临泗水”,“十丈黄楼”指的是徐州的一座著名建筑,可能是指当时的州治所在或某个重要的楼阁。“临泗水”则表明了这座楼阁的地理位置,靠近泗水河畔。这句诗通过描绘黄楼的雄伟和地理位置,为下句的行人谈论霸王厅提供了背景。
末句:“行人犹说霸王厅”,“霸王厅”可能是指与项羽相关的某个建筑或场所,也可能是泛指项羽的遗迹和传说。“行人犹说”则表达了人们对项羽的怀念和传颂。这句诗通过行人的谈论,进一步强调了项羽在徐州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徐州杂题五绝句 其三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柳老花残木叶秋,西风斜日总牵愁。
天涯大有多情客,不忍经过燕子楼。
首句:“柳老花残木叶秋”,这句诗描绘了徐州秋日的萧瑟景象。柳树老去,花朵凋零,木叶飘落,一片秋意盎然。通过“柳老”、“花残”、“木叶秋”三个意象,诗人生动地勾勒出了秋天的凄凉和萧瑟。
次句:“西风斜日总牵愁”,这句诗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哀愁氛围。西风呼啸,斜阳西下,这样的景象总是容易勾起人们的愁绪。诗人通过“西风”和“斜日”两个意象,将秋日的哀愁情感推向了高潮。
三句:“天涯大有多情客”,这句诗笔锋一转,从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转向了对人的情感的抒发。诗人认为,在这广阔的天涯海角,有很多多情善感的人。这里的“多情客”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泛指那些对过往时光充满怀念的人。
末句:“不忍经过燕子楼”,这句诗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燕子楼是徐州的一处著名古迹,与历史上的许多故事和人物相关联。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燕子楼的深情厚意,因为这里承载着太多的回忆和情感,所以不忍心经过。通过“不忍经过”这一动作,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推向了极致。
徐州杂题五绝句 其四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磨盘岭过出淮东,捍索如雷百丈洪。
陆走要知山下路,舟行莫使满帆风。
首句:“磨盘岭过出淮东”,这句诗描绘了徐州附近的一座山岭——磨盘岭,以及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磨盘岭是徐州地区的一座重要山岭,诗人通过“过出淮东”这一表述,指出了磨盘岭位于淮河以东的地理位置。
次句:“捍索如雷百丈洪”,这句诗中的“捍索”指的是桅杆两边的绳索,船行驶时下垂,停泊时用以揽船。而“如雷百丈洪”则形容了捍索在特定情境下(如大风浪中)发出的巨大声响,如同雷鸣般震耳欲聋,同时“百丈洪”也暗示了水势的汹涌澎湃。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徐州地区河流的壮阔和自然景观的震撼。
三句:“陆走要知山下路”,这句诗是诗人对行路常识的阐述。在陆地上行走时,特别是经过山区时,需要提前了解并熟悉下山的道路,以免迷失方向或遭遇危险。这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行路时需要注意的安全常识。
末句:“舟行莫使满帆风”,这句诗继续阐述行路常识,但转向了水路行舟的情境。诗人告诫人们在行舟时,不要将风帆全部张开以追求速度,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风大浪急的情况下,更需要谨慎操作,以免发生意外。这句诗通过具体的情境和生动的语言,强调了行舟时的安全意识和谨慎态度。
徐州杂题五绝句 其五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鸦轧争看济渡舟,人如凫雁集汀洲。
褰衣灭踝君休笑,自古黄河是浊流。
首句:“鸦轧争看济渡舟”,“鸦轧”形容声音嘈杂,这里指渡口上人们争相观看渡船的情景。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黄河渡口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过河渡口的期待和关注。
次句:“人如凫雁集汀洲”,“凫雁”指野鸭和大雁,这里用比喻的手法形容渡口上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像野鸭和大雁一样聚集在汀洲上。这句诗进一步强化了渡口上人群的密集和热闹,同时也赋予了人们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
三句:“褰衣灭踝君休笑”,“褰衣”指提起衣裳,“灭踝”指水淹到脚踝。这句诗是诗人对渡口上人们过河时的情景进行具体描绘,同时也寓含了一种哲理。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嘲笑那些因为过河而提起衣裳、水淹到脚踝的人,因为这是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一种正常反应。这里的“君休笑”不仅是对他人的劝诫,也是对自我的提醒,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宽容和理解。
末句:“自古黄河是浊流”,这句诗是对黄河特性的概括和总结。黄河以其泥沙含量大、水流浑浊而著称于世,诗人用“自古”一词强调了这一特性的历史悠久和不可改变。这句诗不仅是对黄河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寓含了人生和社会的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生和社会就像黄河一样,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学会适应和应对这些挑战,而不是逃避或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