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子铧 谦川中医 2023-10-15 20:32 发表于广西
在《肠澼下利》专病课第一讲,我们学到了虚寒型的下利疾病的理法方药,和三阴病的病传病解规律、分类治法。
在第二讲学到了火证热证的下利疾病的治法治则,并了解了水火胶着的厥阴病的治法——厥阴三法。
而在第三讲中,我们将学到最复杂、最为常见的合并病,如表里合病的太阳阳明合病、寒热杂错的太阴阳明合病等。
那么临床中大家会不会有这些疑惑呢?
1.同样是寒热杂错的病机,太阴阳明合病与厥阴病的区别是什么?
2.合并病都有哪几种?代表方药和治法都是什么?
3.少阴阳明合病与太阴阳明合病的区别是什么?
【亮点采颉】
在第三讲中,许家栋教授通过《伤寒论》原文解读,配合每种合并病的大量典型案例,让大家真正掌握各种合并病的治法方药,体会到经方精确辨证时的疗效。
葛根芩连汤没有麻黄桂枝
为什么可以解太阳表寒?
我们强调说要深入到四气五味解读经方,《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神农本草经》中记录葛根的性味是甘平近凉,味辛升发的药,没有特别寒,同时因为葛根具有辛味,可以疏解腠理。
当表寒不解,里热更胜的话,保留葛根的辛味配合甘温的炙甘草去解表,辛甘温的性味搭配就可以避开麻黄桂枝助热的弊端而解太阳的表寒,这也是为什么葛根芩连汤没有麻黄、桂枝却可以解太阳表寒的原因。
医案一则,加深理解:
徐某,女,45岁
主诉:高烧多日伴腹泻
刻下:舌红嫩苔白腻,下睑淡红边红。发热38.5℃,鼻子清水鼻涕甚,无鼻塞,声音嘶哑,咽痛,鼻腔干燥,纳差,腹泄、水样便,带血。怕冷,不怕风,口腔、鼻腔灼热,四肢冰凉、额凉。额有刺痛感,耳朵胸口不适。心慌、喘,无肠鸣腹痛,矢气频,饮多,饮温,眠可。
基础病机:
表束 表寒
太阴 伤血 里虚 水饮
阳明 里热 里结 外热 外燥
复合病机:太阳阳明合病
处方:葛根黄芩黄连汤X3剂
葛根48g 黄芩18g 黄连18g 炒甘草12g
解析:患者怕冷、四肢冰凉、额凉、清鼻涕甚,表上有很严重的风寒和废水,那么这么重的寒水,该怎么解决呢,我们首先会考虑麻黄、桂枝。
但是患者除了表上的风寒和废水,还伴有口腔、鼻腔灼热、干燥、咽痛、发热38.5℃、饮多等阳明实火实热的症状,“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由于阳明层面的牵扯,如果患者使用麻黄、桂枝治疗表位的寒水,会产生两个后果:
第一是加重里位火热冲逆,导致火热更盛,发热不解,第二患者已经纳差、水样便、大便带血,出现里虚而中不制下的情况,如果用麻黄、桂枝发散津液,会导致中焦脾胃更加虚弱,下焦更不能固摄而变证蜂起。
此时我们用葛根配伍炒甘草,既有辛甘温的药势治疗表位的风寒废水,同时葛根具有“起阴气”的作用,配合炒甘草可以固护中焦,里位阳明层面葛根配伍黄芩、黄连治疗火热攻冲,可谓丝丝入扣,全解病机,疗效自然显著。
反馈:一剂烧退,腹泻止。
【肠澼专病课:常见下焦病+危急重症】
早鸟优惠最后1天
看完以上内容你是否与我一样,感到豁然开朗、回味无穷呢?
这些知识点来自许家栋教授《肠澼下利——经典经方专病系列讲座》课程,许师以肠澼下利引入经方对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如胃肠感冒、肠易激综合征、肠梗阻、肠道肿瘤、下血便血。
同时许师从六经、四证的角度详解了人体下焦疾病的不同病机层次,配合大量临床案例,让你无论面对普通的肠鸣腹泻还是危重症的肠道肿瘤,都能有法可依、有方可用、从容应对。
课程视频可长期反复回看,现在扫码下图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