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林佳明 中医林佳明

记录中医经方日记|
今天是我写日记的1872天。
患儿,男,6岁,2023.11.04初诊。
主诉:咳嗽3天。
现病史:3天前出现咳嗽,鼻塞,遂来我院就诊。
刻诊:咳嗽有痰,时有咽痒咽痛,鼻塞,睡眠时张嘴呼吸,大便正常,舌边红,苔白厚腻,脉沉细。
处方:建曲 10g,净山楂 10g,麦芽 10g,党参 10g,茯苓 15g,白术 10g,连翘 10g,枳壳 10g,竹茹 10g,陈皮 10g,北柴胡 10g,黄芩片 5g,蜜枇杷叶 10g,天竺黄 6g,炒牛蒡子 10g
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2023.11.08二诊:
刻诊:无咳嗽,无咽痛咽痒,鼻塞好转,大便正常,舌边红,苔白腻,脉沉细。
建曲 10g,净山楂 10g,麦芽 10g,党参 10g,茯苓 15g,白术 10g,连翘 10g,枳壳 10g,竹茹 10g,陈皮 10g,北柴胡 10g,黄芩片 5g,蜜枇杷叶 10g,天竺黄 6g,炒牛蒡子 10g
中药7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按语:患儿以咳嗽为主症,舌两边红,苔白腻,点刺舌,脉沉细,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食积的角度来进行治疗。
选方为保和丸。
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载:“保和丸:治一切食积。
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
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
保和丸由三组药组成。

第一组药是消食药:山楂,神曲,莱菔子(即萝卜子)。
其中,山楂消肉食,神曲化酒食,莱菔子(其实就是萝卜籽)消面食。
第二组药是陈皮、半夏、茯苓。
陈皮,能够行气化痰,法半夏燥湿化痰,茯苓能渗湿,三药合用,共同起到化痰去湿的作用。
第三组药是连翘。

大家知道粮食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热,同理,食物进入消化道停留积聚停留产生食积,食积在消化道里面也会发热,那痰湿也会“沤得发热”,我们称之为痰热、湿热。此时,就需要连翘来清热散结。
师父在保和丸的使用中往往会去掉莱菔子、半夏,加入麦芽、白术使用,加入麦芽是为了增强消食化积之力。
保和丸中加入白术名“大安丸”(《丹溪心法》),功能消食健脾。
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滞不化之症,尤宜于小儿食积而体质较弱者。
去掉莱菔子和半夏是为了防止辛温燥裂损伤津液。
上方中加入党参亦是为了补气健脾,且党参、白术、茯苓有四君子汤的含义在其中,培土以生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气,脾肺强 则痰湿自去。
患儿咳嗽有痰,苔白厚腻,在这里可以运用温胆汤来理气化痰。
小儿体质“稚阴稚阳”,具有“肺脾肾常不足,肝常由于”“发病容易,传遍迅速,脏腑清理,易趋康复”的特点,往往发病后容易损伤气血,“血弱气尽”而迅速传入少阳,故小儿治疗我们常常使用和法,故选用了柴胡、黄芩来和解少阳。
天竺黄甘、寒,枇杷叶甘、苦、微寒,二者合用清热化痰止咳。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治疗患儿咽痛咽痒。
整理丨曾春
编辑丨林佳明
中医林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