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毛主席警卫员生病请假,毛主席亲笔写下短笺:小张,我想你

麓风轩 2023-09-20 12:17:40

1976年毛主席病逝后,中央决定将9月11日至9月17日作为伟人的遗体告别仪式。

这一周,举国哀恸,前来吊唁毛主席的各界人士哭声震天。

“你怎么还不来参加我爸爸的告别仪式?”李敏一通电话打到了青岛,有些不解的对电话那头的那头的人说道。

张仙朋带着哭腔回答:“我去,我现在就去!”随后他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并在9月14日抵达人民大会堂。

“毛主席呀,毛主席呀,您的小张来晚了,小张来看您了!”张仙朋声嘶力竭的趴在棺椁前喊道。

原来,张仙朋曾在毛主席身边当过13年的警卫员。

他忠厚老实,又热爱学习,深得毛主席喜爱。

那段时间,不论走到哪里,毛主席都会带着张仙朋,就连李敏都有些“吃醋”的说:“有时候,我真的羡慕小张叔叔,因为他总能陪在我父亲身边。”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位和蔼可亲的领袖,而他的平易近人,在张仙朋身上可见一斑,毛主席曾给张仙朋写下短笺“小张,我想你”。

毛主席曾问张仙朋,他们是生活在天上还是地上;是不是常人眼中的神仙。

张仙朋朴实的回答,总是让毛主席能有新的思考。

险些当上“驸马”的警卫员

在毛主席身边时,张仙朋自然免不了跟他的家人接触。

毛主席经常嘱咐张仙朋:“我的孩子们各自都有难处,你像岸青没了母亲,远新失去了父亲,思齐的丈夫牺牲了,李敏的妈妈离着她很远,你得好好照顾他们。”

此刻,张仙朋在明白,万人敬仰的领袖也是普通人。

他也跟全天下的父亲一样惦念着子女,记挂着家人,所以,张仙朋竭尽所能的替毛主席料理好家务事。

乐观开朗的张仙朋很受主席家人欢迎,家里的孩子个个都喊张仙朋“小张叔叔”,显得十分亲切,尽管李敏比张仙朋只小3岁,却还是跟着大家一起叫。

不过随着李敏渐渐长大,这才觉得叫张仙朋“叔叔”明显有些差辈。

李敏俏皮可爱,身上又没有首长子女的架子,而且有思想、有个性,其实,张仙朋心里对李敏这个“侄女”是有几分喜欢的。

只是,张仙朋一直没有勇气向李敏表达心意。

1959年8月29日,李敏和孔令华结为夫妻,这个消息最初连毛主席都不知道,更不用提张仙朋了。

得知喜讯后,张仙朋开玩笑的跟李敏说:“可惜了,差点我就当上‘驸马爷’了。”

毛主席知道后也不生气,反而笑着安慰张仙朋:“看来我的孩子们很受人喜欢嘛!”

李敏结婚后与张仙朋没有再见过面,两人都是通过书信的形式往来,聊得大都是毛主席的身体近况。

再一次见面,就是在毛主席的遗体告别仪式上。

那时的张仙朋早已离开了北京,回到山东老家在青岛工作。

从广播里听到毛主席去世的那一刻,张仙朋悲痛欲绝,趴在地上哭的像个找不到家的孩子。

张仙朋的第一反应是去北京吊唁,只是他担心会给组织增添不必要的麻烦,这才决定跟着单位在广场上缅怀伟人。

张仙朋不曾出席在告别仪式上,李敏是很诧异的。

她知道张仙朋对毛主席的感情,也了解张仙朋的为人,认为他不论如何都该来一趟。

既然没来,可能是出了什么差池,所以李敏在告别仪式间隙给张仙朋打去了电话,请他尽快前往北京,来送毛主席最后一程。

事已至此,张仙朋又怎能再作推脱,当即启程北京,与伟人告别。

毛主席想念的“小诗人”

哽咽的趴在毛主席的灵柩前,一幕幕往事又浮现在了张仙朋的心头。

刚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时,张仙朋显得十分紧张。

毛主席待他却很是亲切,刚去报道,毛主席就笑着上前握住了他的手:“小张同志,很高兴你能过来工作。不过啊,你得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有时候连觉都睡不好,你能接受吗?”

张仙朋用一口浓重的胶东口音回答道:“主席,俺能吃苦,没问题!”

毛主席看中的,就是张仙朋身上这股子憨厚劲。

初来乍到的张仙朋不了解毛主席的生活习惯,难免会出些差错。

毛主席要“打牌”,他常常听成“打靶”,将手枪给主席递了过来;毛主席要找警卫,张仙朋却喊来了“政委”,闹出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

看着张仙朋满脸尴尬的样子,毛主席非但没有责备,反而笑着宽慰。

毛主席的宽容大度,让张仙朋经常忘了自己身处何地。

有时候打扫卫生,他也会像在家那样哼唱起歌曲,嗓音洪亮的他几次把熟睡的主席吵醒,毛主席没有起床制止,反而笑着聆听。

毛主席还经常跟张仙朋开玩笑:“小张,你叫仙朋,那你是不是神仙阿?”

张仙朋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调皮的说:“主席,我不是神仙,我是神仙的朋友,仙朋嘛!”

毛主席是把16岁的张仙朋当成自己后辈来看待的,还有一回,毛主席突发奇想的问张仙朋:“你看,我是不是老虎阿?”

北京的冬天很冷,张仙朋明显有些不太适应,所以感冒、发烧是常有的。

1961年入冬后,张仙朋病的有些严重,他知道毛主席身体不好,担心传染,所以写了张请假条,托同事转给毛主席审核。

忙于政务的毛主席看到这个假条已经是第二天下午,得知张仙朋生病,毛主席拿出纸笔,给他写了张小短笺:“小张,你好了些吗?好好静养,过几天再上班不迟。我想你,你到我的厨房吃饭吧。”

张仙朋看到后瞬间哭了出来,他没有想到,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竟然会挂念自己一个小小的警卫员。

在常人眼中,毛主席是力能扛鼎的民族脊梁,他用血肉之躯撑起了整个新中国,而在张仙朋眼中,看见了毛主席柔情的一面。

毛主席对张仙朋的关心,不只是身体上的。

当他知道张仙朋只读到小学,连字都认不全时,立刻安排他去学习。

“小张,你在我这里干的很好。可是,你才不到20岁,没有文化怎么能行?我想,把你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安排去学校,如何?”

张仙朋在毛主席身边待出了感情,自然不愿意离去。

毛主席像父亲一样安慰道:“小张,你完成了学业,还可以再回来嘛!”

为了让张仙朋他们安心的学知识,毛主席还用自己的工资安排了一顿送行饭。

饭桌上,毛主席激励大家:“你们这一代,终究是要独当一面的!我们团结起来,努力奋斗!”

临行前,毛主席还专门把张仙朋叫到了办公室,送上一幅亲自题写的毛笔字:努力学习。

在学校的那段日子,张仙朋时常记挂着毛主席。只要一有空闲,就会回中南海看看。

当然,他知道毛主席工作忙,所以从不打扰,只是远远地望上一眼,就转头返回学校。

1952年张仙朋学成归来,他很高兴又能回到主席身边工作。

毛主席考了他几个问题,张仙朋全都对答如流,主席高兴的说:“虽然你有所进步,但不能骄傲自满。学无止境,你只要好好学习,少做些工作,也是可以的!”

从此以后,毛主席经常带着张仙朋练字,还教他写诗。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在毛主席的身边耳濡目染,原先斗大字不识一筐的张仙朋竟也学着写起了诗词。

有次,张仙朋正伏案写的忘我,毛主席悄悄地走到了他身后。当毛主席看见张仙朋的那句“手握干枝泪寸土”后,不禁拍案叫绝。

张仙朋描绘的是抗战时期,全国军民同甘共苦,浴血奋战时的情形,毛主席读完夸赞道:“了不起啊,是我的小诗人呐!”

过了一段时间,毛主席和一众领导人在中南海开会。

张仙朋进门倒茶时,毛主席还不忘调侃:“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小诗人!”

毛主席的幽默将在场众人逗得哄堂大笑,而张仙朋也红着脸退了出去。

在场的都是开国元勋,个个文武双全,张仙朋又怎敢在他们面前自称“诗人”。

除了写绝句,张仙朋偶尔也会写一些现代诗,每次写完,都会像小学生找家长检查作业那样,拿给毛主席查看。

当时,张仙朋写了一首《心愿》,内容是:“当明月刚入晨霞,毛主席方才睡下。但愿他梦中无忧,醒后精神焕发。这是我的心愿,我希望的心愿。”

原来,毛主席工作起来不舍昼夜,经常是通宵达旦。

张仙朋和同事,都很关心主席的身体,多次劝说无果,张仙朋别出心裁,用这首《心愿》,劝说主席早些入眠。

毛主席看完以后,才发现自己“中计”了,笑着对张仙朋说:“小张,既然这是你的心愿,那我现在马上就去睡觉!”

人如幼鸟,长大后总要离开巢穴闯荡

张仙朋越是这样懂事,毛主席越是觉得于心不忍。

在他看来,张仙朋还年轻,不应该一辈子给自己当警卫员,应该去接受锻炼,更好地为国家奉献。

早在1954年,毛主席就探过张仙朋的口风:“小张,你准备在我这干多久啊?”

张仙朋毫不犹豫的回答:“就这么干下去,不走了。”

“哦?那我要是让你走呢?”毛主席开玩笑的问。

张仙朋说:“那我就赖在您身边。”

到了1960年国家进入了困难时期,毛主席决定以身作则,先从食素和精简身边办事员做起。

他拟定了一份名单,让身边的工作人员,下放到农村和工厂,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毛主席知道张仙朋对自己的感情很深,所以没有把他列入第一批下放名单,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了1962年,还是轮到了张仙朋。

张仙朋遵从组织安排,带着妻子来到了湖南农村,农民出身的张仙朋和所有百姓一样,抡起锄头,牵起黄牛,冒着炎炎烈日在田地间耕种。

闲暇时,他就拿起本子,挨家挨户的去搞调研,力求把基层最真实的情况,反馈给毛主席。

乡亲们看张仙朋太过辛苦,几次三番想要给他加餐,但张仙朋坚决不搞特殊化,始终没有吃过一口小灶。

在湖南待了整整两年,张仙朋重返北京中南海。

此时的他已经29岁了,30而立张仙朋不能一生只当警卫员。

所以,毛主席问他:“你想去哪里工作?”

张仙朋想了一会儿,回答道:“兰州。”

“那里可很艰苦阿!”毛主席说。

“什么地方艰苦,就到什么地方去!”张仙朋坚定的回答道,不过,张仙朋的父母年事已高,二老不太同意儿子去那么远的地方。

张仙朋把父母的意见如实转告了毛主席,毛主席通情达理,为了让张仙朋有时间照顾父母,他特地让张仙朋调到山东青岛工作。

离开北京前,张仙朋带着妻子找毛主席告别。

“你们就要走了,我很舍不得。”毛主席感慨地说。

调往山东后,张仙朋曾两次因工前往北京,他没有忘记毛主席,总是带着父母种的土特产,拿到中南海给主席品尝。

看着日渐苍老的毛主席,张仙朋实在不敢想象老人家去世后的情景,可1976年9月,这一天,还是来临了。

张仙朋紧赶慢赶,送了毛主席最后一程,可他再也听不见那声亲切的“小张”。

从毛主席与张仙朋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毛主席的平易近人。

他老人家是真的把张仙朋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当然,他也把每一个中国人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毛主席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一手缔造了新中国,让中国人从此站了起来,还在于他会当凌绝顶后一直心系百姓,挂念百姓,以慈父的视角温柔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