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
很突然!一个近2000名员工的重点项目,苹果董事会说取消就取消了,此前没有任何通知。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苹果员工称,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 (Jeff Williams) 和负责 Titan 的副总裁凯文·林奇 (Kevin Lynch) 本周二在一次持续约 12 分钟的简短会议上向团队宣布了这一消息,并且没有回答任何问题。
虽然这位人士称这一宣布是突然的,但他们表示这一决定并不突然,理由是优先事项不断变化。
一、大多数成员调转AI部门据外媒报道,2月28日,苹果公司已搁置并取消了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的所有开发计划。苹果汽车项目启动已有十多年时间,期间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但最终决定这不是一个可行的项目。
知情人士表示,苹果于本周二向内部员工披露了上述决定,令参与该项目的近 2000 名员工倍感震惊。据悉,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和负责该项目的副总裁凯文·林奇共同作出了这一艰难抉择。
这两位高管告知员工,该项目将开始逐步缩减规模,而汽车团队(即特殊项目团队,简称 SPG)的众多成员将被调往人工智能部门,这些员工将专注于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这已成为苹果日益重要的战略重心。
苹果汽车团队中还包括数百名硬件工程师和汽车设计师,这些人也可能面临重新分配至其他苹果团队的情况。苹果将会进行裁员,但具体裁员人数尚未明朗。苹果公司对此消息拒绝置评。
二、苹果停止造车的两个导火索综合已经曝光的信息来看,苹果做出这一决定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外因:宏观经济形式复杂,利率居高不下,市场对于电动汽车的需求不断下降,在做出终止该项目的决定之际,主要汽车制造商正在重新评估其对电动汽车的投资。与此同时,对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审查越来越严格,向来保守的苹果稍有不慎,就会被动卷入舆论风波之中;
内因:秘密推进的十年间项目路线不断调整,项目负责人经历频繁换帅,交货时间也一再延后,团队整体士气低落,对造车缺乏必胜决心。加上已经烧光的数百亿美元,以及宛如无底洞般的研发投入,终究让董事会忍无可忍,直接停止项目。
三、十年努力,在摇摆不定中终被叫停根据过往消息,苹果公司大概是在2014年开始研发汽车,内部称为“泰坦计划”,一度有大约 5,000 名员工致力于这项工作。最初的雄心壮志是打造一款L5级别全自动驾驶的豪华汽车。
据称当时,苹果进入汽车行业也被外界视为可能对其盈利带来好处,为其提供新的收入来源,以帮助其应对硬件销售停滞和服务业务面临的监管威胁。
然而这项计划被苹果足足搞了十多年,期间几度更换负责人,最终董事会终于忍无可忍地起了“断舍离”的念头。
苹果在过去十年中反复调整立场,在强调打造纯电动特斯拉竞争对手和更类似于 Waymo 创造的全自动汽车之间摇摆不定。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聘请了许多关键领导人参与该项目,包括特斯拉的前自动驾驶软件总监和陷入困境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Canoo的前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甚至一度因苹果的疯狂挖角而开嘲讽,把苹果称为“特斯拉的坟墓”。
所以听到放弃造车的消息,马斯克在X上发出了一条非常放心的“敬礼+香烟”推文:
图片
四、质疑不断的项目事实证明,苹果开发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对该公司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2022年,《信息报》的一份报告概述了苹果如何应对员工的高流动性、不断变化的计划和内部的怀疑。
该报道披露了一些细节:据说苹果软件主管兼该公司的主要高管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对泰坦计划“特别怀疑”。甚至于泰坦计划在苹果的其他部门受到嘲笑。
一方面,技术推进障碍重重,测试阶段事故频频。其测试车辆可以在预定路线上表现良好,但在导航未知领域时很快就会遇到问题,不断将控制权移交给备用驾驶员。另一方面,高管的变动让也让苹果造车的项目路线不断发生变化,没有清晰的目标自然无法形成合力。苹果曾先后更换了8任负责人,有传统车厂的领导,也有苹果的嫡系高管,但没有一个可以推动苹果造车项目全速推进。
2022年,苹果公司曾将目标下调至“2026年上市、L4级别自动驾驶”。然而今年1月的爆料显示,苹果又将目标下调至“L2+级别自动驾驶、2028年上市”。这一消息曾被视为苹果与自己妥协,降低目标的汽车终于有望上市。但最新的进展显示,这个标准恐怕已经低到董事会无法忍受的地步。
另有报道表明,苹果曾设想将苹果汽车的定价放在10万美元档次,但它不会具备该公司最初希望的先进自动驾驶功能。因为高管们担心这个价格能否提供他们习以为常的高利润率,以及公司每年要花数亿美元养着一个可能永远不会有结果的项目。
将资源转移到人工智能上对苹果来说可能是有意义的,因为据报道,苹果每天花费数百万美元来训练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Ajax。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最近也证实,苹果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生成人工智能功能,而有传言称,该公司正在测试Spotlight和Xcode的人工智能更新。
五、蜜月期已过,汽车技术公司进入分手期电动汽车领域,为难的不止是苹果。最近在大洋彼岸,多家知名汽车技术公司发现自己被它们依赖的大型公司抛弃,原因可能比较复杂,但主要是因为利率问题。
本周早些时候,汽车零部件巨头Aptiv宣布将停止向其与Hyundai于2020年成立的机器人出租车合资企业Motional提供资金。原因当然是金钱,以及技术商业化的时间太长。Aptiv表示,在等待Motional推出全自动驾驶的网约车时,公司遭受了数百万美元的损失。该公司需要止血。
Aptiv首席执行官凯文·克拉克(Kevin Clark)周三在电话财报会议上表示:“尽管我们的Motional合资企业在技术路线图上继续取得进展,但我们已决定不再向Motional分配资金,并正在寻求进一步减少股权的替代方案。”。
紧接着,被抛弃的是瑞典电动性能品牌Polestar,沃尔沃向其表示“我们渐行渐远”。沃尔沃表示,将把Polestar的资助责任交给其母公司吉利汽车——这相当于告诉你的前任你仍然想保持朋友关系。
这对Polestar来说是一个特别艰难的时刻,因为它刚刚宣布计划裁员约45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15%,原因是“市场条件具有挑战性”。
这对于任何技术型汽车公司来说都是如此,即使是埃隆·马斯克运营的公司也不例外。高利率和对电动汽车需求的下降促使汽车制造商暂停或撤回许多他们对未来的资金承诺。自动驾驶汽车在努力让人们相信这项技术安全可靠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障碍——有时甚至是行人。
2010年代中期至后期,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合作的黄金时代。收购、合作、合资——各公司认为,如果将与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开发相关的巨大成本至少分摊到两个预算中,那么取得巨大成功和获得丰厚回报的机会将会增加。
但随着利率居高不下,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使得未来难以做出任何可靠的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分道扬镳。
六、汽车科技巨头的新打法
反观国内,电动车同样也已经是一片血海。一场新的厮杀已于2024开场,巨头们也在努力探索电动车的商业模式。
比如大家熟知的华为与问界的打法。据悉,目前,华为与车企合作共有三种模式:作为供应商,为车企提供单独的零部件;通过 HI 模式(Huawei Inside),为车企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等解决方案;通过鸿蒙智行(智选车)模式,与车企联合研发产品、提供零部件、管理造车流程,并利用华为的渠道和品牌帮助车企卖车。
何种打法孰优孰劣?华为似乎也在积极探索,正如外界看来,HI 和智选车两种模式之间本身就隐含着冲突,华为也一直在试图保持着某种平衡。
参考链接:https://www.theverge.com/2024/2/1/24058174/polestar-motional-break-up-interest-rate-ev-demand-av
https://techcrunch.com/2024/02/06/ex-tesla-exec-leading-ford-skunkworks-project-to-develop-low-cost-ev/
来源: 51CTO技术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