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楚青来南京军区处理粟裕后事,王必成:副司令总搅局,为何

百年人物志 2024-06-24 11:36:12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1984年2月5日,新中国的开国大将粟裕在北京病逝,走完了77年波澜壮阔、充满坎坷磨难的一生。

临终前,粟裕给家人留下遗言,希望能够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江西、福建等地。

粟裕逝世后,夫人楚青抱着骨灰盒来到了南京,希望南京军区能够帮忙完成粟裕生前的遗愿。这里不仅有粟裕曾经的许多老部下,而且这里还是粟裕曾经长期工作、战斗过的老单位、老地区。

当南京军区的同志们得知楚青来了后,不少同志先后前来看望。其中就包括曾在粟裕手下作战多年的部下王必成中将。

自1958年粟裕受到批判后,一些人纷纷跟风。但原来三野的将领对此并不理解,且抵触。

1959年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主持会议的同志找到王必成,交代他说:“你跟随粟裕多年,十分了解他的‘阴谋’,希望你能够带头批判粟裕。”

王必成听后,点了点头“答应”了。

然而,王必成并不是个“墙头草”,只要是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就算受到批判,他也会继续坚持。尤其在得知自己尊敬的老首长粟裕的遭遇后,他更是忍不住要为他发声。

于是,在这次大会上,王必成掷地有声地说道:“当年中央采纳粟裕同志的意见,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说到他的‘阴’,我不知道,如果有谁知道的话,说出来让我们接受一下教育。”

王必成在会上仗义执言,让一些参会人员十分感动,贺龙元帅更是感叹此人“可以深交。”

1989年,王必成同志逝世,这时,他依旧没能等来老首长粟裕平反的消息,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了世界。

楚青见到王必成后,向他说明了此行的主要目的。

王必成听后,当即承诺道:“您放心,我们一定帮忙,一定要让老首长如愿。”

楚青感动地点点头,松了口气。多日奔波劳累,王必成看出了楚青的疲倦,他关心地说道:“您留下来住几天吧,正好还能看看南京的变化。”

楚青考虑到处理丈夫的后事还需要很大精力,自己不能倒下,便同意了。

但几天后,楚青渐渐发现了情况有变。跟之前自己住处门庭若市截然不同的是,不仅没有人再来,就连王必成每次来也都是匆匆忙忙。

一天,趁着王必成来,楚青问起了“粟裕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王必成眼神躲闪,不正面回答,反而一个劲儿转移话题。

楚青意识到果然有问题,她直言:“王必成同志,我也经历过不少风浪了,有问题就直说,是不是遇上麻烦了?事情办不成了吗?”

王必成见瞒不住了,这才说了实话:“本来很好办,但总有人搅局。”

“谁?”

“南京军区的副司令向守志。但奇怪的是,他也是老首长的部下,为人正直,唯独在这件事情上不肯帮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楚青猜测道:“是不是他对粟裕有不满的地方?”

“不可能。”王必成虽然也不知道原因,但他还是很相信向守志的为人。

向守志于1977年9月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在这之前,他曾被毛主席亲自点将,长期负责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设。

在担任西安炮兵学校校长期间,面对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而且还缺乏教材、专家等,向守志率领全校人员,从零起步,坚持自力更生。

经过两年的发展,学校已经有了相当规模,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担得起重任的人才。

随着中国导弹部队的发展壮大,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正式成立,1966年7月4日,毛主席签署命令,由向守志出任二炮司令员。

然而,这项命令还未正式下达,向守志便受到了冲击,被安排到了农场参加劳动。直到1972年,在叶剑英元帅的关心下,向守志才得以重新复出。

1974年11月,向守志奉命来到西山叶剑英家中,谈话中,叶帅表示“中央军委决定让你负责二炮的工作。”

向守志听后,心中犹豫不决,他并没有立即答应,只是说道:“我先看一段时间的文件,了解熟悉一下情况吧。”

就这样,4个月过去了。向守志突然接到了军委下达的出任二炮司令员的命令。8年后,向守志终于回到了原本应该就职的工作岗位上。

1977年,向守志来到南京军区任职后,对许世友等老领导十分尊重和关心。可以说,无论从他的功勋和贡献来讲,还是人格品质方面看,向守志都是靠得住的好同志。

也正因如此,王必成虽然不理解他为何那样对待楚青,但也从没怀疑过他的人品。

这天,南京军区召开会议讨论粟裕同志身后事的处理情况。由于当时粟裕同志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会上出现了很多声音。

向守志发言时,问了一个问题:“有些同志大张旗鼓,专门去车站接楚青同志,做法是不是有些不妥?粟裕同志的身份还很敏感,要我们单位出面帮忙没有没考虑到影响?”

参会的王必成再也听不下去了,他愤怒地站起身,质问道:“粟裕同志战功赫赫,你也是他的部下,如今你竟然要这样对他?”

向守志听到王必成的质问后,也没有生气,只是淡淡地回答道:“按流程办吧。不要感情用事。”

会议结束时,向守志正要走出门时,突然又说道:“以后,楚青同志在招待所住也要按规定收费。”

王必成一直想不通向守志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楚青同志,对老首长粟裕的事情更是冷处理。其实,向守志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南京军区,保护楚青同志和老首长粟裕的声誉。

这个时候,粟裕身上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还有人时刻盯着他们,就盼着他们犯错误后能够抓住把柄。

因此,如果南京军区高调处理粟裕同志的身后事,一定会遭到一些人的批评,这样反而给粟裕恢复名誉带来了麻烦。只有“冷处理”,一切按流程办,才能够让想找茬的人无话可说,从而以这样的方式保护老首长。

于是,出于大局考虑,向守志只能“不近人情”。

事实证明,向守志的做法是正确的。

治丧期间,不少老同志向楚青表达了要为粟裕申诉的愿望,肖劲光同志在《悼念粟裕同志》一文中明确提到了1958年的事情,但在发表时却被删去了。而在起草粟裕的讣告时,楚青要求加上关于1958年情况的内容也未被允许。可见,当时为粟裕平反的条件尚不成熟。

此后,楚青也全身心投入到了编辑粟裕文集的工作中。但是,编写过程中,楚青又遇到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即粟裕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的问题。

尽管邓小平已经明确提出了要“解决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这桩公案”,但由于种种原因,一再搁置了下来。

直到1993年,粟裕的老部下、南京军区的5名离休干部联名给中央军委写去了报告,希望能够为老首长粟裕恢复名誉,撤销对他的不公正的批判。

1994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发表了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的署名文章《追忆粟裕同志》。

文中首次明确提出“粟裕同志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了错误的批判。”

在蒙冤36年后,粟裕同志终于恢复了名誉。楚青在看到这篇文章后,双手颤抖不已,眼眶中蓄满了泪水。

与此同时,王必成的夫人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带着报纸来到了丈夫的遗像前,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他。

参考资料:铁军2017年10期、看历史2017年12期、报刊荟萃(上)2009年5期、新传奇2021年10期

23 阅读:4367

百年人物志

简介: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