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虽然没念过几天书,大字都不识的几个,更遑论军事、政治的专业知识,但张作霖却是天生的枭雄式领袖人物。虽然不是正规军校出身,但张作霖知道无论是军事还是民政,其实关键就是人的问题,只要掌握好用人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所以,在当营长、团长、师长的时候,张作霖通过拉关系、拜把子,用绿林好汉的方式把自己的部队经营如臂使指。但是当张作霖当上东北巡阅使之后,他用换防的方式,逐渐将吉林、黑龙江等地的团以上军官、军队换成自己的嫡系27师出身的军官和军队,即便各个旅长、团长也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总体上说算是彻底掌控了东三省的军队。
不过,官大了,地方大了,管理的人员和方方面面多了,烦恼也多了。至少以前当师长的时候只要想着怎么抓好军权就行,但当了奉天督军就得考虑奉天一省的民政和军队的吃喝拉撒,当了东三省巡阅使就得考虑三省人民和整个奉军的各种开支。但张作霖自有他的办法,军队上就靠着自己的把兄弟们把持,自己升官弟兄们就都跟着升官;民政上全力支持王永进进行财税改革,极大填充了东三省财政;军队建设上则放手杨宇霆,完善奉军各兵种体系。所以在当上东三省巡阅使的短短两年时间内,奉系这个北洋旁支,就已经迅速成长为和北洋嫡系的直系、皖系并存的北洋系军阀之一。
因此,到了1920年的时候,张作霖手握东三省军政大权,看着在混乱的形势,以及在北洋政府中呼风唤雨、又胡搞瞎搞的皖系和直系两股势雨,张作霖也是蠢蠢欲动,毕竟在他看来大家都是北洋一脉,自己有军队、有地盘的,凭什么你们能占据北洋的壳子搞事情,我就不能参与。于是张作霖联合直系的曹锟反对皖系的段祺瑞,直皖大战爆发,张作霖带领奉军入关参战,初获战果。其时,外蒙趁机叛乱,张作霖因掌控东北的便利,又被当时的北洋政府任命为蒙疆经略使,辖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名义上所辖的区域进一步扩大。
但当时的政局真的是用实际行动在印证一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明明张作霖是联合直系收拾皖系,结果玩着玩着就翻脸了,靠着背后东三省的支持,张作霖又反过来联合皖系对直系下手,双方在报纸上互相揭短还不过瘾,必须手上见真章,于是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张作霖率领奉军4个师、九个旅,共12万人出关。但是张作霖却太过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原以为自己兵强马壮部队多,结果四月底和直系军阀军队交火,不到一个礼拜就被打的防线崩溃,堪称一泻千里、溃不成军,按照电视剧里的话就是我放七万头猪在那都一时半会抓不完,结果放了人却全跑了。结局就是直奉大战一个月,奉军阵亡2万、逃兵1万,被俘4万,满打满算出关时的12万人,此时就剩下4万人,然后奉系就不得不签了停战协定,因为再不签字奉系就完了。
第一次直奉大战以奉系完败为结局。但经此一役,张作霖倒也认清楚了自己:第一,奉军人数多,但战斗力不行;第二,用旧式军队的方法掌控部队还行,但作战能力不行;第三,这些奉军将领都不行,打顺风仗还行,打硬仗就想着保全自己。张作霖吸取经验教训,回去之后就整军备武,准备找回场子。
为什么说张作霖是一代枭雄?为什么他能成为奉系军阀首领?因为人家真的是有格局、有能力、有气魄。如果是别人处在他这个位置,没准就此消失在历史上了,毕竟直奉大战的结果是奉系战败,如果我是直系的头头,肯定要把对手一撸到底然后趁机夺了奉系的地盘。而奉系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奉系战败后,直系以北洋政府的名义将张作霖身上的职务全部免去,并宣布张作霖的拜把子弟兄吴俊升为奉天督军,以分化奉军。但吴俊升因为多年来和张作霖的私人关系,及时通电拒绝,维护了张作霖在奉系军阀中的核心地位,也确保了张作霖的奉军大哥位置。
虽然第一次直奉大战,奉系大败而归,但张作霖既发现了奉系的短处,也发现了奉军中的将才——郭松龄和张学良。因为在奉军各路溃败的情况下,唯有这两人的部队不但有所斩获,在奉军撤退过程中还完成了掩护主力的任务。于是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之后,张学良作为张作霖的长子且未来要继承家业的少帅得到大力培养,而郭松龄也因为此次战功卓著节节高升,先后任东三省讲武堂教官和奉军整理处参谋长,着力培养正规、合格的军官,为奉军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起到了极大地作用,也为后来第二次直奉大战奉系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到了1924年9月,趁着直系的齐燮元和皖系的卢永祥爆发浙江战争,于是张作霖也借机发难,于9月以援助卢永祥为借口指挥奉军6个军约15万人南下,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期间奉系张学良、郭松龄部作战勇猛,虽然自身伤亡较大,但对于直军吴佩孚嫡系部队造成较大伤亡,并取得阶段性战果。在正面作战的同时,张作霖也通过拉拢分化等手段与直军的高级将领取得联系达成共识,导致直军将领吴佩孚背后起火,最终于11月初直系大败。
此时是1924年11月,奉系获得第二次直奉大战的胜利,不但将直军主力或消灭或收编,同时奉军还入主北洋政府,虽然此时名义上是段祺瑞任北洋政府的临时执政,但其实北洋政府已经被张作霖所控制,这一年张作霖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