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一直都是从古至今的一种找对象的方式,现如今生育率如此地下,相亲更是促近男孩们与女孩们接触的一项好方法了。而在春节相亲时,浙江一小伙经历了12次相亲,其中,家了12个微信,看了8场哪吒2,看了3场唐探1900,吃了6次火锅,摘了5趟草莓,让咱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趣事吧!
相亲浪潮中的 “哪吒迷”
春节,本应是充满欢乐与团聚的时光,可对我们这些单身青年来说,却常常被 “催婚” 的阴云笼罩。刚踏入家门,七大姑八大姨就开始了 “关心攻势”:“有对象了没?”“什么时候结婚啊?” 仿佛单身成了一种罪过。在这股强大的 “压力洪流” 下,相亲便成了春节假期的 “必修课”。
我也没能逃过这一劫,这个春节,我被安排了整整 12 次相亲。起初,我还满怀期待,想着说不定能遇到那个对的人,可一次又一次的见面,让我渐渐感到疲惫。相亲的流程总是相似的,互相介绍、尬聊、吃饭,然后就没有了然后。
而在这 12 次相亲里,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居然看了 8 遍《哪吒之魔童闹海》。每次相亲,对方似乎都对看电影情有独钟,而春节档可供选择的电影并不多,阴差阳错之下,我就一次次走进了《哪吒 2》的放映厅。刚开始,我还觉得新鲜,可看了几遍之后,我对电影里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画面都了如指掌。身边的朋友知道后,都戏称我为 “哪吒迷弟”,可只有我自己知道,这背后是多少无奈。
相亲 “标配” 下的无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影院和饭店成了相亲的 “标配” 场所。春节期间,外面寒风凛冽,电影院里温暖又有氛围,两个人坐在一起,吃着爆米花,看着电影,似乎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而饭店则是满足口腹之欲,在美食的陪伴下,让交流变得更加轻松。
但当这种 “标配” 重复了十几次,就成了一种折磨。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相亲,而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每一次走进电影院,闻到那熟悉的爆米花味,我都忍不住叹气;每一次坐在火锅前,看着热气腾腾的锅底,我都提不起兴致。我开始思考,这种千篇一律的相亲方式,真的能找到真爱吗?还是只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
相亲与电影的 “化学反应”
在这 8 次看《哪吒 2》的相亲经历中,我也试图去寻找电影与相亲之间的 “化学反应”。毕竟,电影是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它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或许能成为相亲双方之间的话题催化剂。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黑暗的电影院里,两个人坐在一起,虽然近在咫尺,却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墙。电影开场后,大家都专注于屏幕,很少有机会交流。偶尔我会偷偷瞥一眼身边的相亲对象,试图从她的表情中捕捉一些情绪变化,可大多数时候,得到的只是冷漠的侧脸。电影结束后,走出电影院,我们的话题也仅仅围绕着电影本身,诸如 “电影特效不错”“剧情挺感人” 之类的,很难深入到彼此的内心世界。
我想起有一次相亲,我和对方在电影开场前聊得还算投机,可电影一结束,那种融洽的氛围就消失了。我们默默地走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试图打破僵局,问她对电影的看法,她只是简单地回答了几句,然后就陷入了沉默。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电影虽然能暂时拉近我们的距离,但并不能真正让我们了解彼此。
与看电影相比,我发现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才是相亲的关键。有一次,我和一位相亲对象放弃了看电影,而是选择在公园里散步聊天。我们从兴趣爱好聊到人生理想,从家庭背景聊到未来规划,不知不觉中,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一次,我真正感受到了彼此的真诚和坦率,也让我对相亲有了新的认识。
相亲成本的 “账单”
这 12 次相亲,就像一笔笔沉重的开支,在我的钱包上狠狠地划了几道口子。每次相亲,电影票、餐饮、打车,这些费用加起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春节期间,电影票价本就比平时贵了不少,再加上两个人的爆米花和饮料,一场电影下来,就得花上两百多。而吃饭呢,去稍微好一点的餐厅,人均一两百也是常态。
我粗略算了一下,这 12 次相亲,我总共花费了差不多一万块钱。这对于我来说,可不是一笔轻松的负担。每个月的工资,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本来就所剩无几,这一下子又多了这么大一笔支出,让我的经济状况变得有些紧张。
更让我感到压力的是,这些花费并没有换来任何实质性的结果。每次相亲结束后,我都满心期待着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可大多数时候,都是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回音。这种付出却没有回报的感觉,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这些相亲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金钱?这些钱,要是花在自己身上,能买多少喜欢的东西,能去多少想去的地方啊。
但我也明白,相亲的成本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时间和精力。每次相亲前,我都要精心打扮,调整状态,希望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相亲过程中,又要小心翼翼地聊天,生怕说错一句话;相亲结束后,还要在心里反复琢磨,对方对自己到底有没有意思。这些无形的付出,让我感到身心俱疲。
网友的 “神评论”
我的这段奇葩相亲经历被我分享到网上后,没想到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评论区瞬间成了欢乐的海洋。
有人调侃说:“《哪吒 2》的票房有你一半的功劳,说不定导演该给你发个‘最佳贡献奖’。” 还有人说:“你这不是去相亲,是去当《哪吒 2》的‘野生代言人’了吧。” 更有甚者,开始计算我的相亲成本,感慨道:“这 12 次相亲,花的钱都够买好多张《哪吒 2》的电影周边了。”
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相亲趣事,有人说自己相亲时,因为紧张把饮料洒到了对方身上,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还有人说自己相亲时,和对方聊了半天,才发现两人是小学同学,差点没认出彼此。看着这些评论,我不禁笑出声来,原来大家的相亲经历都这么丰富多彩啊。
相亲背后的反思
春节过后,我静下心来,仔细反思这段疯狂的相亲经历,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这些相亲都以失败告终?是我不够好吗?还是我在相亲过程中犯了什么错误?
我意识到,在相亲过程中,我的交流方式可能存在问题。我总是过于紧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有时候甚至会冷场。我也很少主动去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只是被动地回答对方的问题。这样的交流方式,很难让对方真正了解我,也很难让我了解对方。
我也反思了自己的约会选择。总是按照 “标配” 去看电影、吃饭,没有尝试一些更有创意、更能增进彼此了解的活动。也许,我应该多花些心思,去寻找一些适合两个人一起做的事情,比如去做手工、去参加户外运动,让相亲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我开始明白,相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去了解对方,去展现真实的自己。爱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去培养,去磨合。也许,我不应该把相亲当成一种任务,而是当成一次认识新朋友的机会,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说不定反而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相亲之路上,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反思自己,调整自己,希望有一天,我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
给未来相亲的 “小贴士”
经历了这 12 次相亲,我也算是积累了不少 “实战经验”,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相亲建议,希望能帮助到正在相亲路上的朋友们。
选择合适的约会地点:不一定非得局限于电影院和饭店。如果双方都喜欢运动,可以去公园散步、骑自行车;如果喜欢艺术,可以去看画展、参观博物馆;如果想要轻松愉快的氛围,去陶艺馆、手工坊也是不错的选择,一起动手做些小物件,能增加不少互动和乐趣。总之,选择一个能让双方都放松、自在的地方,更有利于交流和了解。
注意交流方式:不要把相亲当成一场面试,不要一味地提问或者回答问题。要学会倾听,认真聆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给予积极的回应。同时,也要真实地表达自己,不要刻意伪装,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才能吸引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在交流过程中,保持微笑和礼貌,不要说一些过于冒犯或者敏感的话题,避免让气氛变得尴尬。
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亲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这个过程。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也不要对对方抱有过高的期望。把每一次相亲都当成一次认识新朋友的机会,用平常心去对待,也许反而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即使相亲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就当是一次成长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下一次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