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小县城也被网红零食店包围了。
五步一个赵一鸣,十步一个好想来,扭头还有个零食优选,仿佛马上就要演变成“零食界的蜜雪冰城”。
开业那天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客人们熙熙攘攘,兴奋选购零食,热闹非凡。
结果几个月后,只有稀稀拉拉的顾客在闲逛,一结账也没买几样,把老板给急得团团转。
明明说是躺着赚钱的商业模式,怎么一上手就成了烂摊子,惨淡收场。
难道,前仆后继的加盟商,已经成了品牌手里流水的“韭菜”?
这种在小县城遍地开花的零食店,叫做量贩式零食店,也被人们称为草根零食店。
由总部把控,加盟商出资参与,主打一个量大、便宜,价钱能干过不少商超和便利店,能吸引到不少客源。
往往开在人流密集的商业街、商业中心附近,路口拐角处最为常见,最简单的,蜜雪冰城开到哪儿,不远处肯定会有零食店跟上来。
它们招牌都非常显眼,大红色、亮黄色,隔着老远就能看见灯牌,听见洗脑的音乐,路过的学生、上班族随时就能停下逛一逛。
走进里面也很舒适,宽敞明亮,低矮的货架分类罗列整齐,装修讲究的还会参考什么ins风,特别适合拍拍好看的照片。
零食的种类则多种多样,遍及饮料、坚果炒货、饼干辣条、糕点甜点、膨化食品,从大品牌到网红零食,再到进口食品,让人眼花缭乱。
不论大人和孩子,都可以推着小巧精致的购物车,在里面逛上很久,哪怕是散称区品类,只买一样,收银员也会带着微笑耐心结账。
到了春节假期,人们过年回家,相亲人群、亲朋好友相聚,更是不错的去处。
2021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规模达到惊人的8000亿,线下占据80%,马上到来的2025年大概率会过万亿。
所以在休闲零食行业发展的前几年,第一波吃螃蟹的人肯定吃到了红利,赚得盆满钵满。
就拿前段时间网络上很火的“零食很忙”来说。
一开始只允许在湖南加盟,多半都是60平米的小店,因为砍掉了批发商、经销商环节,直接与厂家对接,采购几千种零食,薄利多销,规模逐渐扩大。
在2021年就拿到了“红杉中国与高榕资本”的2.4亿元投资,从此走上行业快车道,逆袭成为行业黑马,短短几年时间开了2000家。
还有“AI零食研究所”,看着平平无奇,其实5年内已经完成5轮融资,市场估值超越10亿元美金。
可就是这样一个稳赚不赔的行业,转眼间就让无数加盟商叫苦连天。
零食店老板,90后的王先生,经历了初期生意火爆的快乐,最终却被无数挤上来的同行干趴下,半年后落寞离场,转让了店铺。
还有李先生,也是属于最早的一波,没曾想赶上疫情,店里许多蛋糕牛奶都扔了,房租也损失几万元。
好不容易熬过去,一开门天塌了,身边全是零食店,活动多多、折扣打得震天响,自己的小店生存堪忧。
而他们,也只是众多加盟商的一个缩影,不能说一定不赚钱,可是很明显,如今的连锁零食加盟行业,已经成为一片红海。
至于生意惨淡的原因,其实大家心知肚明。
首先,有不少人加盟,都是奔着简单、好上手去的。
总部提供货源,帮你按需配货,还搞定装修、人员培训,似乎只需要出钱,就能当个甩手掌柜,躺在家里看着银子进账。
实际上,5万的加盟费、20万的装修和设备费用、每月800的管理费、3万的保证金,首次20万-30万的备货费。
这还没算上后续,品牌加盟要求店面在120-150平,每年的房租水电,5名以上的员工工资,加起来直逼百万。
可是,投入成本上去了,回本周期却难以预估,因为零食的毛利率低,至少要坚持一年半到两年才能开始赚钱。
另外,看上去是优点的总部保姆式服务,实际门店失去了自主经营权,一切装修、活动、招聘、进货品类,都要听总部的。
以至于会出现极个别现象,加盟商发现进货价竟然比网购还要高。
其次,想赚钱的人太多,一哄而上注定昙花一现。
居住在小县城的朋友们,可以打开地图搜索零食店,会发现你周围五公里以内,至少5家以上,繁荣一点的甚至能达到10家。
或许一个品牌有“加盟店距离保护”的原则,但众多品牌干到一起,那这原则纯属空气。
有许多人,在外面看到零食店客流量爆满,便想回到老家开一个,复制人家的模式。
结果一回家才发现,原来家乡人也是这样想的。
当一个行业门槛很低的时候,会有无数人疯狂挤进来想分一杯羹,但事实证明,能赚钱的是少数,剩下的很大概率沦为炮灰。
什么好想来,零食搜寻、怡佳仁、、赵一鸣、馋嘴同萌、零食优选、零食有鸣、戴永红、老婆大人。
8.8折、买一送一,365天都在搞活动,一个比一个卷,谁能赚钱,全靠本事。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消费者变聪明了。
如今线上、线下得销售套路多,让人防不胜防,消费者在被骗之后也总会长点记性。
咱们走进一家新开的零食店,除了好奇,是不是被门口那些便宜的大牌饮料零食吸引了。
超市3元的可乐,它卖1.8,超市4元的青梅绿茶,它卖2.9,超市6元的奥利奥,它卖4.5。
这优惠力度,你说搁谁不心动呀!
走进去买完之后,这挑挑、那选选,一包一包的小东西,一结账一两百,拿起小票一看,呕吼,这包松子、那包饼干、还有一个鱿鱼仔,原来那么贵。
这就是,无数网红零食店赚钱的原因。
以低价的大品牌饮料零食,作为引流产品,放在显眼的位置,先给消费者点甜头。
真正的刺客,则在散称区,无名小品牌,包装厚实重秤,克重少了好多,散称单价贼贵,拿一包看不出来,拿多了吓一跳。
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受到前面便宜产品的影响,加上散称品类众多,压根不会认真校对是啥牌子,再与超市价格做对比。
久而久之,被刺到的消费者,自然就变聪明了,只拿那些便宜的名牌,1、2块的牛奶果茶最好了,散称区只逛不买。
这样的结果就是,好卖的赚不到钱,赚钱的卖不动。
消费者其实没赚到啥便宜,被看透的加盟商没捞到多少。
那一家家开起来,搞得红红火火,究竟是谁获利了?
答案就是品牌商。
他们一方面吃尽了上游的利好,大量进货,给加盟商供货,让零食厂家去库存、消化临期产品。
加盟商成本接连投入,品牌商一般不会赊账,零食厂家自然乐见其成,愿意让利。
另一方面薅尽了下游的韭菜,不断吸引新的加盟商,甚至还通过免加盟费的优惠活动,来扩大规模,以此招来投资,继续滚雪球。
更有甚者,用亲身经历展示了品牌狠辣的手段。
某品牌零食想入驻小县城,找当地零食店谈加盟,出50万换上自家品牌。
当地老板干了十几年,也算收入稳定,自然不愿意出钱冒风险。
可是,人家太狠了,直接开在当地零食店的旁边,由总部贴钱,搞了5天5.8折活动,把生意全都抢走了。
几天后,当地老板开了一家新店,暗地里只能感叹资本太厉害,搞不过。
借用一句网友的话,不论何时,资本和品牌的游戏,普通人玩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