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揭晓,山东高校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传统三强—山东大学(22名)、中国海洋大学(56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7名)稳居全国百强,延续了山东省“双一流”高校的强势地位18。

然而,被视为省属高校领头羊的山东师范大学(104名)与青岛大学(111名)遗憾止步百强门外。
软科排名注重科研产出、学术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等量化指标,尤其对理工科和综合类高校更具优势。山东师大作为师范类院校,青岛大学虽属综合类但学科布局偏向地方应用型,两者在全球化科研竞争中的短板被放大。
山东大学全面领跑,作为山东省唯一的985高校,山东大学在材料科学、数学、临床医学等领域持续发力。2025年,该校在Web of Science论文被引次数位列全球前100,科研影响力成为稳固排名的核心支撑。

中国海洋大学依托海洋科学的绝对优势,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环境、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全球排名稳居前列。其“海洋+”学科群深度对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获得专项经费和政策倾斜,形成独特的竞争壁垒。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石油行业的“黄埔军校”,该校在能源工程、化工技术等领域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产学研转化效率突出。2025年,其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

尽管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评A-,教育学、化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前1%,但其过度依赖师范属性的发展模式埋下隐患。
2024年师范类专业招生占比仍达58%,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学科仅获得省级财政支持的6.3%。更值得警惕的是,其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2.7%,远低于百强高校30%的平均水平。
青岛大学虽拥有14个全球前1%学科(如材料科学、工程学),但缺乏顶尖学科(前1‰),且学科分布分散,未能形成协同效应。

其排名波动亦与评价标准变化相关:2025年软科强化了“国际学术奖项”和“顶尖期刊论文”权重,而青岛大学在国家级科技奖和Nature/Science论文数量上仍显不足。
高校排名仅是衡量实力的维度之一。山东师大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口碑、青岛大学在区域经济中的贡献,均是无法量化的“隐形资产”。对于考生而言,550分左右的分数线选择这两所高校,仍能以高性价比获得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