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说老子》商纣王和狄德罗,都曾是被多巴胺过绑架的奴隶?

日月堂易经风水馆 2022-01-04 11:54:21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

㊣五音令人耳聋;

(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

㊣五味令人口爽;

(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以上就是通行的原文与译文。

01

上一节我们讲到,人的贪心和欲望比不过毒品,但是我直到后来看到了马克▪李维斯的一句话所以改变了看法,那么马克▪李维斯是谁呢?

他是加拿大的一位发展神经学家和发展心理学教授,他本人曾经就是一位瘾君子,后来发誓戒毒以后,他开始对毒品如何影响大脑,成瘾如何改变神经细胞的分泌进行了多年的追踪研究。他在《欲望周期》里提到了一项惊人的发现:

许多政治家体内的多巴胺浓度足以放倒一位瘾君子。

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惊诧莫名,沉思良久。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就意味着:

权力对于某些人来说,已经胜过了毒品的吸引力。

所以我本能地认为他这可能只是一种调侃,不足为信。直到后来我看到了一项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发表的研究才开始相信。我们都知道,人的快乐的程度取决于脑部多巴胺的分泌程度。那么如果将性爱所提升的多巴胺浓度定为标准值100,那么:

性高潮时的多巴胺浓度大约是:200;

吸食可卡因时多巴胺的浓度大约是:350;

吸食冰毒时多巴胺的浓度大约是:1200;①

还有的研究数据说在增加多巴胺浓度方面唯一可以与吸毒媲美的就是赌博,随着筹码的不断加大,人脑的多巴胺分泌也呈几何级数增长。很轻易地就突破500、甚至是1000,目前实验中所能达到的最高数据是1200,我们不要忘了,金融业的衍生品:

期货与外汇——也属于赌博。

虽然以上的多巴胺浓度数据是在小白鼠身上实验出来的,但对于我们人类还是具备很高的参考性的,大体相差不会太多。

02

那么,在这里我们不妨进行一个推测。

对于男性来说,一般来说游戏的多巴胺分泌浓值不会低60;

对于女性来说,一般来说购物的多巴胺浓度分泌值不会低于60。

再结合马克▪李维斯的观点:

权力与金钱,至少对于一部分人而言,其快乐值相当于是毒品。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为财死也好,为了权力六亲不认也罢,就显得不足为奇了。当一个人体内的多巴胺浓度突破了界限,他的意识就无法控制自己了。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病毒可以操纵人类的思想与行为。那么,它一定是多巴胺。

多巴胺,其实就是欲望的别名。

03

现在我们想一想,在古代权力谁的最大?金钱谁的最多?

当然是帝王!

而老子的道德经,本质上就是写给统治者的告诫书。

商人赚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各种奇珍异宝,为了所谓的“难得之货”吗?

政治家争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威风八面,为了所谓的“驰骋田猎”吗?

这里有必要补充一下,驰骋田猎在上古时期并非是单纯的打猎那么简单,而是一项具有军事意义兼祭祀仪式的生产活动。就相当于是现在的大阅兵+军事演练+世博会开幕式。

04

如果你是帝王,你敢拍着胸脯说你对“难得之货”和“驰骋田猎”不会上瘾吗?至于对五色、五味、五音的追求,对于帝王来说,究竟会有多大影响呢?《韩非子▪喻老》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有一天商纣王的属下敬献了一双象牙筷子,人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但是大臣箕子听说后却惊出一身冷汗。

别人旧追问原因,箕子回答了一段十分精辟的人性论断:

有了象牙筷子,怎么会乐意使用泥碗呢?一定要玉碗才能配得上;有了象牙筷子和玉碗,怎么会乐意吃青菜淡饭呢?一定要鲍鱼熊掌才能满足;吃鲍鱼熊掌的人能穿粗布麻衫吗?一定要锦衣绸缎才配得上;锦衣玉食的人能住茅屋草舍吗?一定要皇宫丽殿才配得上。

果然,五年后箕子所担心的,商纣王一样也没落下,其实,箕子的话虽然句句在理,但是属于政治学范畴如果是心理学大师老子跟箕子同朝为臣的话,他一定会这样补充:

住皇宫丽殿的人怎么能听单管弦奏呢?一定要《霓裳羽衣曲》才配得上;既然听《霓裳羽衣曲》,怎么能没有歌女美人助兴呢?既然有歌女美人,怎么能没有貂皮美玉装扮呢?既然如此,貂皮狐裘我何不自己出去骑射猎取呢?金环美玉我又何不让四方朝贡敬献呢?

然后,你发现五色、五音、五味、难得之货、驰骋田猎等等无穷无尽......纣王的欲望就像是滚雪球,越滚越大。所以有人说商纣王是因为一双象牙筷子而亡了国。虽然是戏论,却也道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这个原因在心理学上叫:

狄德罗效应。

05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给狄德罗一件精美华贵的睡袍。他欣喜至极,然后披着睡袍在书房踱来踱去时突然觉得自己的办公桌陈腐破旧,配不上自己的形象。

于是,换了一张新的办公桌。

几天以后,他又觉得地毯粗糙不堪。自己仿佛是一颗钻石被放置在褪色的麻布上,这怎么能忍受呢?

于是,又换了一张新的地毯。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没过多久。他又发现椅子、雕像、闹钟等等摆设与书房的新面貌格格不入。

于是,一件一件挨个换了个遍。

后来他终于得到了一间豪华气派的书房,但是当他坐在书桌上陶醉的时候,突然醒悟:

“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于是第二天追悔万分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别离旧睡袍之后的烦恼》。两百年后,在1988年,美国人格兰特·麦克莱肯读到了这篇文章,感慨唏嘘。他认为这是消费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标本,于是借用狄德罗的名义,将这一类现象概括为“狄德罗效应”。

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女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出版了《过度消费的美国人》,她在书中对这种新睡袍导致新书房、新领带导致新西装的攀升消费心理模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给“狄德罗效应”起了另一名字叫:

“配套效应”。

06

没错,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感都有一个阈值。我们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的增长,幸福的阈值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小时候,我们得到一个棒棒糖都会兴奋半天。但是现在,就算得到一盒棒棒糖也索然无味。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幸福阈值升高了。

我们可能得到一辆轿车,才能感受到与小时候吃棒棒糖一样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也因人而异:对于穷人来说,得到一辆大众或吉利就够了;而对付富人来说,得到一辆兰博基尼或私人直升机,或许才满足。

没错,我们必须让得到的东西跟自己的感觉配套。必须高于自己的幸福阈值,才能感受到快乐。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总是怀念童年,总想做一个单纯而快乐的孩子的根本原因。

07

所以,这个世界上的得到快乐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外求于物,逐渐配套自己的幸福阈值;

第二种是内求于心,逐渐降低自己的幸福阈值。

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们:

那些外求于物的人,最后无不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

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有几个人使用的不是“外求于物”的方法呢?我们的人生说白了,从一开始就在失败的路上狂奔,死不旋踵。

08

所以佛陀曾经说我们凡夫俗子都是被“苦痛逼迫,乃至夺命”。就像是中了毒箭的人,而且是身上和心上各一支。所谓:

“愁忧称怨,啼哭号呼。若身受,若心受。譬如士夫身被双毒箭,极生苦痛。②”

也就是说:

吸毒者在我们眼里的样子,其实就等于是我们在佛陀眼里的样子。

我们都是中了毒箭的人,我们都是吸毒者,吸毒者戒不了海洛因,而我们戒不了欲望。我们之所以敢于追求五色、五味、金钱或者权利等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

我们都错误地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而低估了多巴胺的魅力。

比如商纣王,比如狄德罗。

09

商纣王本来是一代明君。荀子说他是:

“天下之杰,百人之敌”。③

司马迁说他: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④

但是文武双全的商纣王何曾想到自己竟然会因为一双筷子而身死亡国呢?

狄德罗则更不用多言,他既是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又是自然学家、生理学家。他是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时,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就是由他主编的。但是博古通今的狄德罗又何曾想到自己竟然会被一件睡袍玩弄于股掌之中呢?

10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商纣王的影子,每个人的心里也或多或少都有狄德罗的烦恼。所谓的“配套效应”,不过是我们被多巴胺绑架后一步步挟持的效应而已。

所以,多巴胺并不是快乐,而是追求快乐的欲望。

什么?多巴胺原来只是我们追求快乐的一种欲望?是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一节解答。

【参考资料】:

1、Di Chiara,G.和Imperato,A.(1988年)。人类滥用的药物优先增加自由活动大鼠中脑边缘系统的突触多巴胺浓度。《国家科学院院刊》,85(14),5274-5278。

2、《杂阿含经▪卷十七▪四六零》

3、《荀子▪非相篇》

4、《史记▪殷本记》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