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特首”曾荫权:治理香港7年,为何在卸任后,获刑20个月?

香寒阅览趣事 2025-02-22 11:03:0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88年,他是香港保卫战中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曾荫权!7年特首生涯,他深受人民爱戴,风光无限,被视为最佳执政人选!

可谁能想到,权力巅峰的他,竟也栽倒在金钱诱惑之下?从“平民英雄”到阶下囚,曾荫权到底做了什么?

信息来源:《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曾荫权被判20个月 即时收监》,中国新闻网,2017年2月22日。

曾荫权曾经只是推销员

1944年,曾荫权在香港落地,长子身份,注定了他要早早扛起家庭的重担,贫寒二字,刻在了他的童年。

渴望知识的心,并未被贫困压垮。1957年,他考入了香港华仁学院,这所贵族学校的大门,为他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高昂的学费,是横在他面前的第一道坎。白天苦读,夜晚奔波,他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支撑起求学的梦想。

从D班到A班,他步步攀登。1964年,他受到了香港大学建筑系的录取通知书,但由于家庭的重担,让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踏入社会,他成为了一名药品推销员。

穿梭于医院诊所,面对各色人等,他学会了沟通,学会了观察,更学会了在逆境中生存。这段经历,让他对香港社会基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赢得了“平民特首”的称号。

直到1967年,机会来了。港英政府的招考,曾荫权抓住了它,从此告别了推销员的身份,踏入仕途。

最初,他从最基层的行政主任做起,没有背景,没有捷径,唯有埋头苦干。

值得一提的是,在布政司霍德手下工作,是曾荫权仕途上的重要一步。他得以近距离观察香港的政治运作,了解权力背后的规则和逻辑。

然而,香港政坛风云突变,陈方安生的辞职像一颗深水炸弹,炸开了平静的水面,也炸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曾荫权。

曾荫权:步步高升

危急时刻,曾荫权挺身而出,接手政务司司长的重任,成为董建华最信任的伙伴。

谁也没想到,几年后,董建华也黯然离场,留下的权力真空,再次将曾荫权推到风口浪尖。按照基本法,他成为了代理行政长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香港也无法置身事外。索罗斯带领着一群国际炒家,将目光投向了香港。他们试图通过做空港元,洗劫香港的财富,一场金融风暴眼看就要降临。

危急时刻,曾荫权站了出来,当时的身份是财政司司长。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接不好,就会引火烧身。

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放任自流,还是奋起反击?

最终,曾荫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甚至可以说是疯狂——政府直接入市干预。要知道,这在当时的香港,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与国际炒家展开了一场战争。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香港金管局孤军奋战,面对的是财大气粗、经验老道的国际金融大鳄。

关键时刻,北京伸出了援手。这场金融保卫战,最终以香港的胜利而告终。

曾荫权在金融风暴中的表现,也让他赢得了香港守护神的美誉。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这句话掷地有声,展现了他对香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接下来的特首补选,与其说是一场选举,不如说是一场赌局。

在当时的香港,超过60%的民众认为他是最合适的特首人选,这足以证明他在香港市民心中的地位。他亲民的形象、丰富的行政经验,以及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能力和担当,都是他获得民众支持的重要原因。

曾荫权赢了,而且赢得漂亮,他正式成为了香港的掌舵人。

在担任特首期间,曾荫权致力于改善民生,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他关注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努力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

当然,他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香港社会内部的矛盾日益突出,外部环境也风云变幻,这些都给他的施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于曾荫权的功过是非,历史自有评说。

他的施政理念和政策,对香港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2012年7月1日,曾荫权正式卸任香港特首。可表面上,他卸下了香港特首的重担,实际上,一场更大的审判正在等待着他。

信息来源:《香港前特首曾荫权被判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 获准保释》,界面新闻,2017年2月17日。

曾荫权被捕

事情最初地点是在,一场澳门的酒会。他和妻子出席,与商界人士觥筹交错,谁也没有料到,这会成为日后指控的开端。

随之而来的是廉政公署的介入,调查的矛头直指“防贿条例”和公职人员行为失当,三年时间,调查的结果指向起诉,公众哗然。

曾经的特首,如今面临牢狱之灾。

法庭之上,控辩双方激烈交锋,三项罪名如三座大山压在他身上,公职人员行为失当,行政长官接受利益,每一项都足以摧毁他的声誉。

判决结果最终宣判,20个月的监禁,仿佛是对他政治生涯的盖棺定论。他不甘接受,选择上诉,刑期有所减轻,却无法洗刷罪名。

最终,终审法院于2019年6月26日宣布撤销其定罪及刑期,并下令不再进行重审。

但这场历时数年的官司,对曾荫权的个人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当然,曾荫权的经历,也引发了香港社会对公职人员道德操守的深刻反思。

“香港精神”的核心,不仅仅是勤奋努力、自强不息,更包含着廉洁奉公、服务市民的价值理念。曾荫权的案例,提醒着香港社会,要时刻警惕权力的腐蚀,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维护香港的廉洁和法治。

当然,曾荫权的贡献,值得肯定,他的错误也警示着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要坚守道德底线,要对权力保持敬畏之心。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笔者认为

你认为香港的未来,是更需要“向上流动”的个人奋斗,还是更需要重塑制度和价值观? 曾荫权的案例,究竟是个人问题,还是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欢迎留下你的观点,一起探讨。

0 阅读:36

香寒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