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就写了这一首“墙头诗”,短短4句千古流传,开篇就是名句

长风文 2025-01-14 04:01:10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而题壁诗、墙头诗则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顾名思义,它是由诗人创作于各种墙壁上的诗歌。

出门在外,免不了要进客栈旅店吃饭住宿,住在客栈旅店的文人墨客,往往内心更容易生出各种情感,例如故土难离、离愁别绪、壮志难酬、身世感伤等。

“诗缘情”, 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写诗的灵感,因此各种题壁诗、墙头诗就出现了。

由于书写的空间以及时间有限,这类诗歌往往有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的特点,具有独特文化艺术魅力。

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题壁诗,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首《题临安邸》便是如此。

全诗如下: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的作者叫林升,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非常少。林升,字梦屏,温州平阳人,是一位擅长诗文的人,可是至今只有这一首诗流传。

如果不是这首诗,我可以确信他就如古代那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般,被淹没在了时间长河之中。

幸运的是他写下了这首诗,从而让一些诗话记下了他,让林氏家族费了笔墨来记载他这一脉,让后人记住了他。

林升生活的年代是在南宋孝宗年间。孝宗是南宋的第二个皇帝,宋高宗赵构的义子。

当年金兵南侵,北宋惨遭靖康耻后亡国,宋徽宗第九子赵构作为金人的漏网之鱼,在群臣的支持下即位,史称南宋。

金兵逮着赵构猛追,赵构经历了搜山检海后在江南安顿了下来,他把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临安(今杭州)当作行在。

一段时间后,赵构也没有想着要收复北方失地,迎回徽、钦二帝,而是偏安一隅。上行下效,南宋朝廷从上到下不少人便安逸了下来,一头埋进了临安城的山山水水,过期了奢侈糜烂的享乐生活。

临安城丝毫不在乎周边仍是强敌环视,逐渐变得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不少有识之士看到这种情况,自然满是愤慨。

一次来到临安住在客栈的林升,眼耳中充斥着南宋朝廷的腐朽与堕落,百感交集的在旅店的墙壁上提笔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看似简单直白,却蕴含着深深的悲愤与无奈,饱含着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山外青山楼外楼”,临安城的景色十分秀丽,到处都是繁华热闹的景象。

这一句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临安城的美丽与繁荣,但实际上诗人是在表达如此美好的城市,本应是国家复兴的根基,可统治者却在这温柔乡里迷失了自我。

于是他发出了强烈的质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边上那些达官贵人整天沉醉在轻歌曼舞之中,这样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北方还有大片的土地被金兵占领,那里的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清醒过来呢?

这个反问可见诗人心中充满了焦急与愤怒。

“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 “暖风”,既指自然界温暖的风,也暗指那些让人沉迷的奢靡之风。

在这种风的吹拂下,那些所谓的 “游人”,也就是南宋的统治阶层,都沉醉其中。他们沉醉在纸醉金迷的生活里,醉生梦死,完全不顾国家的安危。

诗人用 “熏” 和 “醉” 这两个字,将这种沉迷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人在歌舞升平中昏昏欲睡、麻木不仁的样子。

“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汴州也就是北宋的都城开封,曾经是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无比繁华,如今沦陷在金兵的铁蹄之下。

南宋的统治者们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成了原来的汴州,在这儿苟且偷安,继续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根本没有想要收复失地的打算。

这一句直接揭露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本质,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强烈批判。

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南宋朝廷却选择了苟且偷安,这种行为不仅让国家失去了复兴的机会,也让百姓遭受了更多的苦难。

林升通过这首诗,也是希望能够唤醒那些沉醉在享乐中的人,能够意识到国家的危机,明白国家的处境,希望他们振作起来为收复失地而努力,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奋斗。

正因如此,这首忧国忧民的墙头诗,才在那个时代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从而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千古名作之一。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不忘居安思危的道理,千百年前的南宋人是如此,新时代的我们亦要如此。

--END--

图片来源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