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名伎李香君到底魂归何处?至今是个迷!

文化洞见有话聊 2024-03-28 14:27:35

周小園 /南京吆喝

明末清初秦淮名妓李香君,自孔尚任的《桃花扇》问世后,她便成了家喻户晓的爱国女杰。然其归宿何处,至今还是一个谜?

《桃花扇》是孔尚任十年惨淡经营,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写成的,距《桃花扇》本事发生的年代不过四五十年。孔尚任执笔前,曾游历了《桃花扇》本事发生的南京、扬州等地,特别是曾到南京栖霞山白云庵拜访了遗老张瑶星道士。因而他在《桃花扇》中所述“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桃花扇》“就是明朝末年南京近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可见,剧中的人和事基本上是真实的。

剧中写清军攻下南京后,李香君避乱于栖霞山。当侯朝宗拖着一条辫子来寻李香君时,张瑶星道士怒斥道:“啊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么!”于是李香君断然与侯朝宗决裂。据说李香君为此还《口占》:“眼空蓄泪泪空流,苦苦相思却为谁?自诩豪情今变节,转恨无目更添悲”。遂在葆贞观为尼。

李香君后来如何?《桃花扇》里没有续笔,只说她生前常替施主们作宝幡。

80年代,我曾到栖霞山寻访李香君的遗迹,居士融通告诉我,李香君生前常在山间的桃花涧浣纱,死后就葬在山丘上。

李香君归宿的另一说是,南明弘光朝,香君被选入宫中为歌妓,其时她作有《在南都后宫私寄侯公子书》:“落花无主,妾所深悲;飞絮依人,妾所深耻。自君远赴汴梁,屈指流光,梅开二度矣。日与母氏相依,未下胡梯一步。方冀重来崔护,人面相逢;前度刘郎,天台再到。而乃音乖黄犬,卜残灯畔金钱;信杳青鸾,盼断天边明月。已焉哉!悲莫悲于生别离。妾之处境,亦如李后主所云:“终日以眼泪洗面”而已,比闻燕京戒严,君后下殿。龙友偶来过访,妾探询音耗,渠惟望北涕零,哽无一语。鸣呼!花残月缺,望夫方深化石之嗟;地圻天崩,神州忽抱陆沉之痛,由甲申迄乙酉,此数月中,烽烟蔽日,声鼓震空。

南都君臣,遭此奇变,意必存包胥哭楚之心,子房复韩之志,卧薪尝胆,敌忾同仇。不谓正位以后,马入阁,阮巡江。虎狼杂进,猫鼠同眠,翻三朝之旧案,党祸重兴;投一网于诸贤,蔓抄殆编。而妾以却奁夙恨,几蹈非灾,所幸龙友一力斡旋,方免提钦勘问。

然犹逼充乐部,供奉掖庭。奏新声于玉树,春风歌燕子之笺,叶雅调于红牙,夜月谱春灯之曲,嗟嗟!天子无愁,相臣有变,此妾言之而伤心,公子闻之而疾首者也!虽然,我躬不阅,遑恤其他。都星河之耿耿,永巷如年;听钟鼓之迟迟,良宵未曙,花真独活,何时再斗芳菲,草是寄生,惟有相依形影。乃有苏髯幼弟,柳老疏宗,同为菊部之俦,共隶梨园之队。哀妾无告,怜妾可怜,愿传红叶之书,慨作黄衫之客。

噫!“佳人虽属沙吒利,义士今逢古押衙',患难知己,妾真感激涕零矣。远望中州,神飞左右。未裁素纸,若有千言;及拂红笺,竟无一字。回转柔肠,寸寸欲折。附寄素扇香囊,并玉玦金钿各一。吁,桃花艳褪,血痕岂化胭脂;豆蔻香销,手泽尚含兰麝。妾之志固如玉玦,未卜公子之志,能似金钿否也?宏光元年二月,香君手缄。”

但陈维崧的《妇人集》和余澹心的《板桥杂记》,皆不言李香君入宫事,不知此《书》毕出香君之手,抑或好事者捉刀也。

又据传说,李香君入宫后不久,清军南下,南京陷落,香君逃出宫阙,随难民去往苏州,依原秦淮名妓卞玉京为生,清顺治癸巳(1653)卒,年仅28岁。然余澹心《板桥杂记》在谈到卞玉京在苏州的“行状”时,对李香君不著一字。

还有的传说是,李香君后来辗转到了河南依侯朝宗,此说源出于顾采的《南桃花扇》。但此说愈说愈神,有的说,李香君在南京与侯朝宗成婚后,在南京生活了四年,共返商丘,在壮悔堂住了一年,后搬到李姬园住了七年,红颜薄命,比侯早死两年,死后未能同穴,坟墓相距三里。

在侯氏家谱中,有无名墓一座,就是李香君墓。另据《商丘文史大观》载,据侯方域女婿(?)陈舜肃讲,他小时听祖父说,他祖父见过侯方域为香君立的墓碑,碑文是“李香君之墓”,另有两行小字:“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这就是有名墓了。

以上三说,莫衷一是,恳望方家指点迷津。

0 阅读:2

文化洞见有话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