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夕刚刚过去,现在互联网上氛围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每到七夕或者其他的节日,很多自媒体博主都在大肆的宣传怎么给女人送礼物,应该怎么挑选什么样的礼物能够逗女孩子欢心。
现在的情况好像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非常简单的一个直观感受,网红们改变了方向,开始教男生怎么爱自己。
教男生怎么反驳女生送礼物的各种言论,现在这种词条视频在互联网上一搜一大把,有人说这是男人觉醒了,也有人说这是“舔狗经济崩盘了”。
但无论怎么说,送礼物这件事情在各大节日总是绕不开的话题。
有一个话题是大家必须要仔细思考的,也就是说,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暗示你,通过不断的社会暗示告诉你男生追女生。
男生要送礼物,男生要无微不至的关怀,各种各样的鸡汤充斥在互联网的大街小巷,从而衍生了很多经济“变形”的问题,展开了相当多的联系。
从车房、礼物到情绪关怀,好像这背后是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如果我们再往深的方面去想,当我们拥有这些物资和情绪的时候,我们的压力是不是也与日俱增,让男人们奔波在工作和结婚话题上,是不是就没精力去思考其他问题了。

例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种营销并不是扩大女生的消费,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扩大了男生的消费,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都是要男生送给女生的,随后就是晒朋友圈,诸如此类的营销在互联网上一搜一大把,今年的七夕这股热潮好像遇到了冷静期。
通过互联网的评论区,其实大家也能看到一些风向,同时也有网友在吐槽花了钱准备了礼物。
得到了失望和愤怒,要么是直接要求送礼物,要么是直接要求转账,什么时候爱情已经和物质必须产生强硬挂钩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一个非常不能够仔细思考的问题,通过社会暗示强化固有印象,导致物质外放,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七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开到其他层面上去联想,就能得出来一套完整的结论,即通过经济手段控制经济成本,让大家在现有物质基础上持续不断的工作,盲目和朝着目标去努力,从而达到一种“循环”的效果。
当然了,除了这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还存在一些很多的事情,现在好像送礼物过期期已经达成了一种男女之间的共识。
如果不送礼物,就不是真情实感,如果没有转账,就不是真情实感,从上万元的转账,到上千元的转账,到上百块钱的转账。
物质已经决定了爱情的基础,更何况一些踏入社会的成年人将物质看的更加的重要,当然了,互联网上有很多网友吐槽,也有一些网友觉得现在情况也挺幸福,结婚很久了,老公从来就没怎么买过礼物,但是依然幸福,感觉生活的不错,这也是一种生活观念。

互联网上很多网友谈到了一个直观感受,这种直观感受相当的简单粗暴,只要没有女朋友,那么钱根本花不完。
给女朋友花钱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但是给自己花钱,最起码情绪价值提供的相当好,自己绝对是享受到物有所值的感受。
除此之外,我还看到有网友说花5000块钱请兄弟们吃一顿饭,那么兄弟们还不得叫自己当做“义父”吗?
所谓的“舔狗经济崩盘”,无非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大家的理性战胜了欲望,回归到了正常的渠道当中,这才是应该有的现象,其实很多网友也清楚,付出必须和回报有关联,一味的付出是绝对没有好结果的,这是再简单朴素的道理,也是毋庸置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