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切断波罗的海电缆的中国货船在停泊一个多月后,已于12月21日启航。中国货船伊鹏3号从11月18日起就停泊在瑞典和丹麦之间的卡特加特海峡,这艘货船已于21日重新起航离开该海域。
至此,面对西方国家无理猜测,中国坦然面对化解纠纷。11月17日至18日期间,位于波罗的海瑞典领海的两条海底光纤通信电缆在不到24小时内接连遭到破坏。其中一条电缆连接芬兰和德国,另一条连接瑞典和立陶宛。根据船只追踪网站信息,中国货船伊鹏3号在电缆被切断的时间点前后,航行经过电缆所在位置。这艘船停靠在瑞典与丹麦之间狭窄的卡特加特海峡。从11月18日起,这艘货船就停泊在瑞典和丹麦之间的卡特加特海峡,瑞典当局11月28日正式要求中方合作对该船只展开调查。面对西方国家无理猜测,中国坦然面对化解纠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回应此事时说,中方已同包括瑞典、丹麦在内的相关国家就联合开展事实性调查进行了充分沟通。林剑还说,中方愿本着开放、合作、专业、客观的原则,同各相关方继续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查明事件的真实情况,并使事件得到稳妥解决。中国允许德国、瑞典、芬兰和丹麦的代表登船视察。19号,丹麦、瑞典、芬兰、德国四个欧洲国家都发表声明,共同表示接到了中方的邀请,他们派代表一起登上了中方货船“伊鹏3号”,观察了中国相关人员对货轮的第一次调查。这个就意味着在一个多月的僵局之后,四国接受了中国提出的由自己主导调查,而四国只作为观察员参与这个调查的框架。20号,四国调查组随着中方调查人员在瑞典港口城市卢雷奥,登上了中国船只“伊鹏3号”,这一调查过程充分证明,警方调查是一个例行的过程,它不是海事调查,海事调查是由中方来提供结果的。在获得中方的许可之后,展开了对“伊鹏3号”的调查。中国确实主导了整个调查过程。
在此之后,“伊鹏3号”正式起锚了,船只跟踪网站Vesselfinder信息显示,伊鹏3号在21日已驶出海峡向北航行,瑞典海岸警卫队确认该船已起锚,驶离了哥本哈根港,穿过瑞典与丹麦之间的卡特加特海峡之后驶向了埃及。。
2023年,波罗的海一条海底天然气管道和几条电信电缆严重受损,芬兰警方认为,事故是由一艘中国船只拖锚造成,但调查人员没有表明他们认定事件属于意外还是人为导致。这是在短期内发生的第二起严重的电缆破坏事件,瑞典希望中国能积极回应相关要求。丹麦外交大臣说,丹麦本周早些时候促成了德国、瑞典、芬兰和中国代表之间的会晤,打破了持续一个月的僵局,中国已允许德国、瑞典、芬兰和丹麦的代表登船视察。他说道:“我们的预期是,当这四国人员的检查完成后,该船将能够前往其目的地”。这一次对“伊鹏3号”的调查过程,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其一,开启了中方主导海事案件调查的先例。海事案件调查有属地调查和主权国家调查等多种方案。以往在他国经济专属区涉及中国船只的时候,往往是由他国主导调查,而这一次的调查是中国组织进行的,其他四个国家派出的只是代表,他们只是以观察员的身份来观察调查情况,而不是直接参与调查。其实刚开始的时候,瑞典认为这是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应该由他们来主导调查,但是最后还是接受了中方的主张。其二,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调查过程体现了中国大国地位的尊严。所谓波罗的海光缆被割断事件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虽然四国怀疑与中国的“伊鹏3号”船舶有关,但他们在中国代表不到场的情况之下,一直没有敢登船检查,而且后来是由中方调查的结论也得由中方来下。这个过程与1993年的“银河轮”事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其三,凸显了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海事调查的技术、能力和公平性的认可,这是中国海洋大国地位提升的重大标志。一些西方国家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一无法忽视的现实。而这次成功处理的案例,有可能会成为今后一个重大的范例,推动海洋事务处理向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