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霞”究竟错在哪?

老方说老方说 2024-08-22 16:16:24

承揽工程项目获利,非法收受财物……等等一切都证明“李佩霞”并不清白,相信他的家人也了解这点。

至于舆论不过是他们拿来利用的工具,妄图施加压力,保全自己。

但从事实来看,“李佩霞”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她之前的种种算计都无济于事,所谓竹篮打水一场空,就是她的写照。

不过也不能说一点正面意义都没有,她至少给了公众一个反面案例,透露了一些信息,让我们知道社会的复杂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其实,就算是早知道,也难免会有侥幸之心!

我之前算是跟类似的人打过交道,他们什么样的人呢?有个词大家都知道,“精致的利己主义”,这种人的特点就是能说会道,惯于察言观色,他们聪明世俗,处世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在利用别人和漏洞利己方面很擅长。

营养充分,穿戴讲究,手腕圆滑,欲望容易满足,他们也就是世俗中的那种“能人”。

以自我为中心是本能,自私自利是本性,按照世俗的价值标准,能够自私自利就等于聪明有本事,可以凌驾于别人之上、有优越感就相当于“有出息”。

所以,很多人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没有漏洞也要挖掘漏洞。

在基层能够混到那种高度,“李佩霞”无疑是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资源和条件,因为她的观念和“努力”,她也必然会想要谋求足够大的回报。她不是不知道风险,而是她自认足够聪明有能力,不是事到临头,难免会有侥幸之心。

“李佩霞”究竟错在哪?一句话点透:养身者必以利,贪夫则以身殉

猎人往往会以猎物的身份出现,《倚天屠龙记》里殷素素给儿子张无忌的遗言和警告就是,“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

人性趋利,越是聪明人越知道如何获得利益,以及怎么达成目的。为此,可以不择手段,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是人就有破绽,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就有趁虚而入的机会。

在利益之上的人看来,势利和功利就像空气一样自然,所有人和事情都可以遵循简单的“二元法则”:有用的和无用的。

害生于利。利也者,害之主也。他们不知道《渔樵问对》里有这样一句话,“养身者必以利,贪夫则以身殉,故有害生焉。”这就点透了他们的悲剧的根源。

虽然人活着需要有利益,但如果不知道节制欲望,贪得无厌,那就会自取灭亡。从古至今,多少人都是用自身的悲剧诠释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贿之与赃,一物而两名者,利与害故也!

北宋政治家寇準有个《六悔铭》,其中第一句就是:官行私曲,失时悔。

翻译过来就是做官切忌徇私枉法,如果不能克服贪欲,想要利用职权获取不当利益,等到失事的时候再去后悔就来不及了。《官箴》里也有提到为官之道在于公正严明: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所谓以身正人,如果以为只要坐在那个位置上天然就有了为所欲为的权力,那恐怕就是引火烧身,没有分清楚利与害的关系。

古人曾讲过一个例子,一个人身居高位,嗜好吃鱼,下属纷纷投其所好,找来很好的鱼送上门,但都被他拒绝了,原因就是他担心“吃人嘴短”,一旦受了别人的好处就要犯错,以至于最后丢官去职、甚至身陷囹圄,再想吃鱼都吃不到了。

其始取之也,唯恐其不多也 。及其败露也,唯恐其多矣!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人性往往是欲壑难填,人心从来是高了还想再高,不管得到多少好处都不满足,然后就等来失去一切才能清醒过来,真的是何苦来哉?

原来拿得越多,后来罪过和痛苦就越多。原来唯恐太少,后来唯恐太多,这就是自诩为“聪明人”的矛盾之处。

头上三尺有神明,人心不足蛇吞象。你想要是一回事,但不能“既要”后“还要、再要”,贪得无厌的下场肯定是从利走向害,不仅自己无法保全,还会拉着别人一起堕落。当然后者也不是无辜,因为他也是“其身不正”,犯了错误。

诱惑是诱惑,经不住诱惑就难免会被人拉下水。

那么,人生在世,就必须远离利益才行吗?也不是,“利至名兴,而无害生实丧之患,唯有德者能之。”这就是厚德载物的道理,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在其位,谋其政,心静如水,公正严明,如此自然就能长久,得其利而避其害。

0 阅读:192
评论列表

老方说老方说

简介:互联网创业者,喜欢分享一切有价值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