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什么意思?孔子为何把女人当成小人?

壹点料得 2024-12-26 09:42:2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这句话大家都听过,孔夫子经常会将君子和小人放在一个句子里,但是在"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里面,他把女子与小人放在一起,这之中的女子和小人还是我们理解的那个意思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春秋乱世:孔子言论

春秋末期,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争霸,战火纷飞,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传统的礼制秩序逐渐崩塌,人心浮动。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对秩序和道德的渴望愈发强烈,而孔夫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他的思想主张:他希望通过重建礼乐制度,能够恢复社会秩序,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

而"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其实是出现在《论语·阳货》中,它完整的句子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是在将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给人一种孔夫子轻视女性的印象,但你们愿意相信孔夫子是这样的人吗?

在古代汉语中,"养"字并不仅仅指抚养或照顾的意思,其实更多时候是指"相处"或"共处"的意思。"难养"则可以理解为"难以相处"。而"小人"在孔子的语境中,通常指那些品德低下、不遵守礼仪的人,与孔子推崇的"君子"形成鲜明对比,就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如果我们仔细品味"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会发现孔子并非在简单地批评女性,而是在描述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状态。

在里面他指出,无论是亲近还是疏远,都可能带来问题:因为太亲近可能导致不敬,太疏远又可能引发怨恨,其实这反映出孔子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

二、百家争鸣:多元解读

而关于这句话台湾学者陈大齐则是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他将目光聚焦在这句话的语法结构上,特别是"唯"字的用法,他认为,"唯"字在这里并非表示普遍性判断,而是一个特称性命题。

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假如你走进一个水果店,老板告诉你:"唯有这些苹果是酸的。"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苹果都是酸的,而是指特定的一些苹果。同理,陈大齐认为孔子的话应该理解为:"有些女子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

这种解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思考之窗,孔子并非在对所有女性和小人进行概括性批评,而是针对特定类型的行为和性格特征。

除此之外,周元成还有其他的解读,周元成认为,句中的"与"和"为"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句式,表达的是"共事"或"合作"的含义。

按照他的这种解读,孔子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唯有与女子和小人共事,才是最难相处的。"这种解释将女子的角色从被评判的对象,转变为合作伙伴。表明孔子在这里可能是在探讨某些特定社会关系中的复杂性,而不是对女性的简单批评。

除此之外,著名哲学家李泽厚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他认为,孔子的这句话反映的是对某些普遍存在的性格特征的观察,而非针对特定性别的评判。

李泽厚则是指出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种心理特征并不局限于女性或小人,而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与某人太亲近可能导致失礼,太疏远又可能引发误会,这种解读将孔子的言论从性别议题提升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这种解读让孔子的思想跨越了时空,与我们的现代生活产生了共鸣,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需要保持适度的距离和尊重。那么孔子究竟是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三、从个人经历看女性观

其实要理解孔子的女性观,我们必须回到他的童年:孔子幼年丧父,由母亲颜徵在独自抚养。在那个男权主导的时代,一位寡母独自抚养孩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颜徵在的坚韧不拔给年幼的孔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成年后的孔子对母亲也是十分的尊重,他的孝敬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在她去世后的丧礼上表露无遗。

他亲自参与这场葬礼的每一个细节中,严格遵守礼仪,展现出对女性亲属的高度重视。这种对母亲的尊重,成为了孔子女性观的重要基石。

但是,孔子的婚姻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与妻子亓官氏的关系并不融洽,最终导致分居,即便如此,孔子并未对女性产生全面的负面看法。

相反,他在处理这段关系时表现出了责任感和体贴,即使两人分开,他也是为妻子寻找合适的归宿,尽量减轻她的负担。以上的行为充分的反映出孔子对女性的尊重和关怀,所以说孔子的那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绝对不能只看表面意思。

四、约束与解放的双重面向

并且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这一理念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也深刻影响了人们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男女之间的关系。

在孔子看来,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需要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而女性在这个体系中,被赋予了维护家庭和社会道德的重要角色。虽然这种角色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社会活动范围,但同时也赋予了她们重要的社会价值。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女性通过维护家庭道德,实际上在为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孔子的思想虽然没有直接挑战当时的社会结构,但为女性在既定角色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还有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理念,为女性接受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女性接受的教育内容和范围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男女本身就是有区别的,不可能一概而论。

试想,在一个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孔子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无疑为女性打开了一扇认知世界的窗户。通过教育,女性不仅能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还能获得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虽然孔子时代的女性教育主要集中在道德和礼仪方面,但这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它为女性提供了一条通往自我提升和社会参与的道路。

但是,儒家思想在后期强调的礼制,对女性而言是一把双刃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那些片面的语言,禁锢女性的思想,限制女性的自由。就比如“裹小脚”、“女子无才便是德”、“ 男主外女主内”,这些都是对她们的束缚名单其实这些句子的意思都是被曲解后的。

一方面,它规定了女性的社会角色,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它也为女性在特定领域发挥才能提供了机会。

并且他们在家庭中,给女性赋予了重要的道德教化责任。她们不仅要管理家务,还要教育子女,维护家庭和睦,实际上就是把女生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家里,极大的影响了女性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在当时没只有通过遵守礼制,女性能够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结语

看完上面的剖析,在俩看这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是不是就感觉不一样了?

孔子的思想并不是对女性的性别歧视,而是反映了他深刻的洞察力,他讲的其实还是社会上的人性罢了。

但是孔子的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性别关系的视角:如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同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点;如何通过教育赋予每个人,无论男女,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孔子的思想,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演变,依然能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启示,足以证明这其中的价值了,而后在探讨性别平等的道路上,我们也不要讲这句话了。要让人们重新审视思想巨人的观点,不要对这些话进行盲目解读。

对于这些观点你们有什么看法呢,你们还知道那些被误解的句子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1]廖名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疏注及新解[J].人文杂志,2012(6):108-115.

[1]田晓.孔子的女性观——兼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J].怀化学院学报,2018,37(02):58-61.DOI:10.16074/j.cnki.cn43-1394/z.2018.02.013.

1 阅读:24